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2.
李卓 《中国宗教》2018,(4):68-69
佛教舞蹈是指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发展起来舞蹈,或者是源自于佛教、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舞蹈,主要以供养佛菩萨或者弘扬佛教为目的,正所谓“巧把音声作佛事”。佛教舞蹈本源于印度古俗,是所谓的“舞祭”,在古印度佛教的无遮大会上通常也有乐舞。佛典中有很多关于舞蹈的记载。比如《妙法莲华经》云:“香花伎乐,常以供养。”  相似文献   

3.
佛教中有关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陀时期。佛教东传,舞蹈也一定传了过来,要不敦煌洞窟中怎么有那么多的舞蹈壁画呢?可惜汉族人不大喜欢用舞蹈表达感情,所以把佛教舞蹈都留在了墙上,在现实佛教仪式和佛教民俗中却少有舞蹈表现。所幸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却十分重视舞蹈,特别是南传佛教,几乎所有佛教节日舞蹈都是少不了的,不仅少不了,而且几乎男女老少官员百姓一齐上场,只是没有僧人参加,因为上座部佛教戒律禁止僧人歌舞。在云南傣族村寨里,佛教民俗舞蹈最常见的有“喊扎舞”和“戛秧舞”等,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象脚鼓和铓锣。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研究舞蹈还是宗教,都无法忽略它们彼此共生的关系。佛教与舞蹈,都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有形的佛教活动与有形的舞蹈形态,其中蕴含着无形的佛法与无形的精神诉求,共同构成了"佛舞一体"的虚实共生之美。一、千手观音,千手舞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诵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为了让信徒更加明白教义,一些艺术化了的手部动作逐渐在僧人诵经的过程中产生。这些具有印度佛教风格特征的手部  相似文献   

5.
唐初重玄学者成玄英,借鉴佛学思想以发展道教理论,在道教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援佛入道主要表现在对佛教语言及佛教思维方式的吸收与转化上,也表现在其对重玄之道的论述与三论宗中道的相近上.但佛道立论根基并非一致,佛教的"缘起性空"与道家"道法自然"思维的差异,必然使成玄英思想充满张力.成玄英在探求人生意义的观照下包容了二者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莫力  马祯 《宗教学研究》2016,(1):177-183
"摆维桑"是耿马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该仪式不仅是孟定地区傣族人获得佛教功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傣族怀念祖先和祭拜寨神的仪式依托."摆维桑”是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依存的仪式性体现.本文通过再现"摆维桑”的仪式场景,分析仪式过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融合揭示了二者在傣族地区的共存模式及其对傣族社会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省内25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就佛教来说,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在云甫均有分布和弘传,故称云南为“佛之齐鲁”。巴利语系佛教即市传上座部佛教,过去被称为“小乘”佛教。云南省傣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佛教,属巴利语系,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老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傣族100余万人口,布朗族有6万人口,崩龙族有l.3万人口,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阿昌族有2万人口,侗族有30万人口,部份信仰上座部佛教。他们居住在云南边睡,由德宏州到…  相似文献   

9.
宗山 《佛教文化》1997,(4):21-22
佛教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乐舞呢?佛教徒大都曾听过佛教的梵唱,有的人甚至也学过。坊间也有不少在贩售佛教的梵唱和标榜为佛教乐音的录音带。就佛教的乐曲来说,基本上应是没有问题了。那么,佛教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宗教舞呢?有人认为佛教没宗教舞,因为戒律禁止出家众观乐舞。况且也没有听过或见过佛教的宗教舞。但有人却认为,许多佛教团体在举办活动时,不都安排有乐舞的表演吗?像是由妇女组成的团体,在舞台上模仿著佛菩萨的手势,摇曳、摆动著典雅的舞姿。包括出家人、佛教徒在内的观众们齐起欢乐。再者,许多佛教的壁画,不就存在有…  相似文献   

10.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宗教对社会法律影响很大,就南传上座部佛教来说,其深刻影响了云南傣族封建法律的各个方面,使傣族封建法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就其内容、程序,还是其司法制度、操作手法都被抹上一层厚厚的宗教色彩.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封建法律的影响是积极的、上进的,致使傣族封建法律文化、乃至傣族社会文化具有较高的文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碰撞形成傣族佛教,形成傣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基本要素。苏玛是傣族民众在礼佛活动中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仪式,具有明显的神圣性与现实生活性。傣族苏玛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一直是傣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8)
我国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邓殿臣先生的《现代傣族地区佛教》,对傣族地区佛教的僧团结构、寺庙、制度、节日以及经典作了系统翔实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我国三大语系佛教作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陈坚 《周易研究》2003,(5):55-6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地中国化,至宋明以后,中国化的佛教便完全成熟。作为成熟的中国化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佛教僧人将中国本土经典“佛经化”,以佛教的道理来诠释中国本土经典,形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个新运动,作为这一新运动的一个典型实例,晚明时期的高僧真可将《易经》“佛经化”,用佛理来诠释《易经》。通过这种诠释,真可不但从总的方面论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佛理,更是深入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具体卦例中去探索佛理,向人们昭示了《易经》的卦爻逻辑在表达佛理方面所具的特有功能,并使人们得以借助易理来通晓佛理。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于今年6月在北京共同主持了一次关于佛教音乐的座谈会,就佛教音乐的渊源、流派、风格等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席座谈会的有:天津佛教音乐团、五台山佛教音乐团、常州天宁寺佛乐团、江西能仁寺佛乐团、甘肃拉卜楞寺佛乐团、鞍山千山佛乐团等佛教  相似文献   

16.
傣族社会的早期,原始宗教信仰占有统治地位,后来,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接受了佛教的教规、教义。从此,在很长时间里,傣族的民族教育依附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佛教教育体制。一在传统的佛教教育体制中,佛寺不仅被傣族群众当作宗教活动场所,而且还被他们当作教育机构和学习文化的场所,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佛寺教育”。傣族群众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富贵与否、聪慧与否都是命运的安排,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虔诚的“赕”(dan,意为奉献)。为了让孩子多得幸福,就要把男童送入佛寺当和尚,接受教育,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这种佛教教育与傣族教…  相似文献   

17.
从敦煌佛曲看唐代禅宗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曲是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唐代尤其如此.敦煌发现的佛曲反映了佛教禅宗在唐代的繁盛局面.禅宗运用佛曲进行传教,受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推动,也是自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有意识"援儒入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数百年前,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很快成了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因而佛教建筑到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建有佛塔。由于佛寺、佛塔是傣族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傣族的建筑、雕刻和泥塑艺术集中体现在佛教寺塔方面。佛教建筑成了傣族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从中可以看到傣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座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  相似文献   

19.
李承贵 《现代哲学》2007,49(1):110-117
欧阳修对佛教的理解是表层的;欧阳修评论佛教的基调是批判的;欧阳修排佛立场是终其一生的;欧阳修佛教观具有“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特点;在欧阳修所制定的消解佛教的策略中,不仅使佛教获得了养息的机会,而且使儒学得到了伸展的空间,从而为佛、儒关系在宋代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21,(10)
近日,网络平台上的"佛媛"乱象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所谓"佛媛",是指运用"礼佛""抄经"的佛教元素进行摆拍,营造人设赚取网络流量,进行商业营销的网红.目前,有关网络平台已经依法依规对利用"佛媛"形象营造人设开展虚假营销行为的帐号,进行了封禁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