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不简单等于进步,目前已成为“发展研究”的一大共识。发展与进步之间的差异,中心涉及到一个“代价”。虽然代价的问题自有人类社会发展之后就已产生,但在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很少作为问题被提出来;只是伴随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这一问题才日益凸现出来,以致现在谈到发展时,不能不考虑代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之下,代价已成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使社会发展能够顺利推进,必须对之作出认真的审视与反省。现在人们都在谈论代价,但什么叫做“代价”,歧义重重,…  相似文献   

2.
历史进步代价问题的科学历史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般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历史进步与代价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了如何区分不可避免的代价和可避免的代价?这是一个步难度的理论课题。而首要的难题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进步代价理论。本文认为,马克思一生在不同时期分别研究了三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青年时代主要关心社会发展动荡期、转型期的代价问题;中年时期着重分析社会发展动态稳定期、成熟期的代价问题;晚年岁月重点考察社会发展的“分叉期”、机遇期的代价问题。与之大体相对应,马克思分别形成了三种回答问题的思路:青年时代以突出历史进步的自觉性、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道德建设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常思敏目前,加强道德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声。这说明,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以道德沦丧为代价的观点,道德虚无主义的观点,并不得人心。同时也表明,要加强道德建设,道德理论的研究也需要再深入一步。近年来的道德问题研究是有成果的,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但也无须讳言,有些问题的研讨进展并不大。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缘于问题本身的难度,不如说是方法论上的问题阻碍和限制了人们的思路。这里仅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来讨论。其一,如何抓住问题的根本?对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要抓住问题的根本。抓…  相似文献   

4.
日本马克思主义近来正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以及日本哲学学界的一个新话题。这一话题的直接起因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出版的首批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本译丛不仅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性著作,即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田畑稔的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经济生活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这场变动,近年来也发生了一场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道德关系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正确地认识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对于建立和建全我国的市场经济,形成健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将是十分有益的。这场讨论中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最初有人提出“代价论”,即市场经济,或泛义地说,经济发展的善总需以社会伦理道德的沦落的恶为代价。这个论点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的确,假如市场经济根本不促进…  相似文献   

6.
任务切换是执行控制的一种重要功能。切换代价是量化执行控制持续时间的指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是切换代价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执行控制的作用,仍然还存在争论.当前主要存在任务设置重构、任务设置惯性和联结竞争三种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证据,以及对任务切换加工机制的分析;其次阐明了对三种理论进行整合的相关研究;最后分析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简论代价的种类及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论代价的种类及根源鲁明代价问题的研究不应停留在代价是否必然,是否可以避免的抽象议论之中,而应区分代价的不同种类,揭示代价产生的根源,从而探讨消除不必要代价的可能途径。从历史观上来说,它还要进一步说明,社会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为什么仍然是进步的这一重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的代价观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马克思深深地体会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意义,又同时敏锐地观察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  相似文献   

8.
任务切换是研究认知控制的主要范式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切换试次比重复试次的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这种差异称为切换代价。任务切换时所产生切换代价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惯性论、重构论和联结论。近十年来,这些理论均获得新的实验支持和发展,但其争议依旧,没有哪一理论能成功解释任务切换的所有效应。未来研究可以建立整合模型,以准确描述切换代价产生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9.
贝纳塞拉夫于1973年发表《数学真理》一文,讨论了数学的两种基本哲学思考必然相互冲突的问题:一种思考强调数学解释需要一种齐一的语义学理论,另一种思考则认为数学解释需要一种合理的认识论;由于二者互不相容,选择其中一种必然以放弃另一种为代价,从而形成数学真理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已经成为当代数学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30多年来,它始终是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论争的中心,是双方维护自身、批驳对方理论的双刃剑。对这一困境的深入思考,为“数学真理”这一传统问题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后哥德尔主义、后奎因主义的哲学家都提出…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话题 ,但是 ,如何发展的问题世界各国远没有达成共识 ,人们为不协调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伦理代价、社会伦理代价以及主体伦理代价是对这种代价问题的伦理学反思。它的研究旨在告诫世界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要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充分利用和发挥发达国家不可能具备的“迟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走出价值哲学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哲学在国内曾经有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一度成为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是,国内价值哲学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研究目标上与具体人文学科相脱节,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摆脱知识论思维方式的束缚.由于这两个缺陷致使价值哲学的研究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价值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具体人文学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重新梳理价值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探索价值思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成为具体人文学科思考价值的一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积极讨论哈贝马斯思想的同时,市民社会问题却没有完全进入学者的视野。这并不意味着该问题之于哈贝马斯思想来说无关紧要。实际情况恰恰是,它构成我们打通哈贝马斯前期和后期理论、从而系统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中心概念。对于当下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来说,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思想也不可绕开,它已成为一些西方市民社会论者据以引证的理论资源和他们加以论述与评判的重要对象。因此,对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辨析梳理与准确定位,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交往与异化──关于现代交往的负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正在一个空前的大变革时代苦苦地探寻新的生长点和理论热点,正在经历着研究主题的诸多转换。在这方面,主体间交往问题的提出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因为,无论要从理论上建构关于人与世界的总体理论,还是要在实践上形成健全的社会关系,关于交往问题的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对于交往范畴和交往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作出一般阐述之后,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热情似乎正在悄悄减退,目前尚未出现使交往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化的迹象。笔者认为,关于交往问题的研究切不可染上草草收兵的理论浮…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历史逻辑问题而言,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或作用等的探讨理应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演进问题实质上关联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式和创造性转化问题上,"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美学界,能同时关注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深入钻研美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美学基本问题的学者,为数不多;而以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基础,始终倾心于应用美学诸对象,并视应用美学研究为终身志业者,更是寥寥无几.而王旭晓先生应该是个例外,成为同时在两个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应用美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众所周知,美学基本理论作为美学学科的"原理",一向被视为美学研究的富矿,吸引了众多学人长期戮力于此;而应用美学虽然重要,但却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地盘,国内学者出于各种顾虑,多不涉足.不惟如此,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研究本身难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美学界对应用美学研究的长期漠视与搁浅.  相似文献   

16.
语码切换代价是指双语者从正在使用的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时反应时变长和错误率增加的现象。语码切换代价的存在,提示双语者对两种语言系统的加工可能存在差异。而由于言语产生中的语码切换充分体现了双语者对语言系统认知加工的自主控制能力,言语产生的语码切换研究备受重视。研究首先考察了语码切换代价的表现模式,然后深入探讨语码切换代价的来源及产生机制;随着以孤立词汇为加工对象的语码切换研究的发展,句子语境等因素开始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发现语境中的语码切换加工与孤立词汇产生的语码切换加工存在差异,两者差异可从"线索—感知—预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有关研究从孤立词汇产生到引入句子语境的发展,反映研究范式向自然言语产生任务靠拢,以揭示双语者在实际言语产生时语码切换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1988年起,以纪念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40周年为契机,我国理论界开始了对人权问题的正面探讨。广大研究者突破了把人权理论当成资产阶级专利品的传统认识,举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旗帜。1990年,北京先后举行了两次较有影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专题研讨会,一部分理论刊物也陆续发表了几十篇有关论文,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研究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新的热点。这里仅就研究者们比较集中论及的几个问题,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关于儿童期品行障碍的预防性干预方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凯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02-206
儿童品行障碍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是儿童期很常见的复杂的行为障碍之一,对其的预防性干预研究日益成为西方研究的热点,国内在此领域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性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对国外三种有代表性的针对高风险儿童的预防性干预方案——快速追踪,成功第一步,有效的年季训练系统进行了客观的回顾,并对干预方案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移民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国庆  苏青  袁松岭 《学海》2001,(2):44-51
移民问题由来已久。移民是人口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迁移 ,它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极为密切 ,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它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变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而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我国基本建设步伐的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水库大坝建设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 ,移民问题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学界与移民工作者曾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里 ,我们特别推出一组移民问题研究的文章 ,试图从实证研究角度 ,提供移民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对策 ,为我们在理论上廓清移民问题研究的思路 ,在实践上提高移民工作的科学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20.
眼动研究是国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之一。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刚起步不久。目前,很多国内教学和科研单位己经或正在准备购置眼动仪,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眼动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推动国内眼动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眼动研究领域的专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往,由沈德立教授发起,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召开眼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将成为连接国内眼动研究专家的一个纽带,也将成为专家们交流思想、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