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以及国外文化思潮的卷入 ,人们既有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刷新 ,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并为学界所广泛重视。于树贵先生《伦理是一种智慧》一文 (载《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5期 ,下称《伦》文 )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 ,其中不乏深刻之处 ,笔者深受启发。但《伦》文对伦理智慧和道德规范所作的某些理解和分析 ,笔者思之再三 ,实难苟同。故不揣浅陋 ,坦陈己见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和于树贵先生。伦理何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智慧 ?伦理智慧主要表现在哪…  相似文献   

3.
周穗明同志在《也谈“自由自觉的活动”》(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0期)一文中,对我曾经论及同一问题时阐发的观点(参看拙文《应当怎样理解“自由自觉的活动”》,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读后,觉得有必要对提出商榷的问题再作一番研讨。一、“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象化劳动”周穗明同志在文章中说,我的失误的“关键”在于:“把‘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象  相似文献   

4.
王贵明同志的《再谈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一文,对我与他商榷的文章《也谈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提出反商榷,认为“在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一个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而我提出的观点则“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人为”的“臆断”。王文的观点对于深入研究原始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在总体上难于成立。本文再就这些观点就教于王贵明同志及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周国平同志在《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8期上,撰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观的关系;文章颇具新意,耐人寻味,对于人们重新思考那些似乎已成定论而变得公式化了的哲学问题,有积极的启迪作用。我赞同周国平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体系又是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但不能赞同他在阐述这一基本观点时,对(《巴黎手稿》关于“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提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7.
我在《哲学研究》 1998年第 10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一文。文中提出 ,列宁没有提出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孟庆仁同志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上发表了以《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为题的商榷文章 ,认为我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并对我的论点和论据作了反驳。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孟文的反驳。但是 ,纵观孟文全文 ,作者对我的反驳 ,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到《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发表的谷方先生《中国哲学史上的“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以下简称谷文)一文。此文主要批评了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笔者是该书著者之一)以及拙作《试论理学与反理学的界限》(《哲学研究》1982年第11期)一文中关于理学史上的反理学斗争的观点。《哲学研究》编辑部在谷文前面加了编者按语,其中说:“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我认为,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而且恰恰是由于各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
刘崇民同志《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原动因再探》(《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对我发表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上的文章提出了再商榷。刘文围绕自然形成的社会与历史形成的社会的历史分期及其根据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我们看到,刘崇民同志对他发表在《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上的文章的观点作了若干修正,但在总体上仍坚持他原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