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武警院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武警院校2011级202名学员进行测试,与各种常模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该校学员SCL-90的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军校大学生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及军人常模,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引发心理问题的5个主要因子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结论:该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既有地方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也具有军人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更应侧重男学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双37高射炮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43名"双37"高射炮兵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双37高射炮兵SCL-90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其消极应对方式均分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均分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双37高射炮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邓丽芳 《心理科学》2013,36(1):229-234
[摘要] 目的:探讨近10年中国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搜索2001-2010年10年间所有用SCL-90量表研究中国飞行员心理健康的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用元分析和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重新处理和分析。结果:(1)2000年到2001年飞行员SCL-90得分增加,2001-2009年飞行员SCL-90数据呈U型曲线,05年得数最低,09年得分最高,其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的分数在这十年中的变化显著;(2)SCL-90各因子的平均效果量在-0.27到-0.46之间。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与一般成人常模差异不显著,其余五个因子均与常模差异显著,且分数要低于常模;(3)民航飞行员SCL-90的各个因子得分要低于军事飞行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以为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舰艇官兵、潜艇官兵、某海岛守岛官兵和海军某初级任职教育班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守岛官兵总分大于160分的比例最高,即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2)在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得分大于等于2分的人数较多,说明所调查官兵常出现上述四种心理问题;(3)守岛官兵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官兵,说明守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4)舰艇、潜艇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常模;除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外,学员在其他因子上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守岛官兵与常模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郭建康  李晶 《社会心理科学》2010,(1):98-101,105
目的了解高等师范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231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通过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结果高师新生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3.5%;高师新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却高于成人常模;SCL-90因子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乡、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高师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对"心理问题"学生应提高警惕,对偏远乡村、家庭气氛不和谐、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新生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72名连续4~16个月高强度军事训练的军人进行SCL-90测评, 研究慢性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海马形态、认知、心理特质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变化特征。将其中l7例焦虑因子分≥3分者(焦虑或伴焦虑)设为研究组(A), 并以匹配法设对照组(B)。检测两组军人血皮质醇, 并用MRI观察海马形态、检测简单和复杂认知作业功能、以STAI测评状态-特质焦虑及以CCSQ测评应对方式, 探讨两组对应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血皮质醇:A、B组均高于正常水平, 有差异显著, A组显著高于B组。(2)海马形态:A组与B组MRI海马形态标准化后, A组海马形态显著萎缩, 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但各组每个同体的左右两侧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认知作业功能:A组简单认知作业成绩与B组无显著差异, 但复杂认知作业成绩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状态-特质焦虑:A组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别与B组和常模比较均有显著变化, B组与常模相比状态焦虑变化显著, 特质焦虑变化不显著。(5)应对方式:A组积极应对方式平均值低于B组和常模并有显著性差异, B组高于常模; A组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值高于B组和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B组与常模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慢性军事应激条件下, 特质焦虑个体的海马形态出现双侧萎缩, 复杂认知功能下降, 更易发生状态焦虑, 行为取向表现出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增加。  相似文献   

7.
“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因素,选取网络成瘾的24名大学生进行16PF、SCL-90的问卷调查,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在人格特征上,成瘾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别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成瘾组在抑郁和敌对等项目得分要高于对照组.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SCL-90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占学生人数的25.33%,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10.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过去15年里广泛用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然而调查结论却很不一致。为了综合这些相互矛盾的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37项原始研究(含42个独立样本)进入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的SCL-90得分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别,明显低于中小学教师;(2)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得分可能有差异;(3)离婚率、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出生死亡率与幼儿园教师的SCL-90得分有显著相关。幼儿园教师在心理健康积极端的表现,以及压力–资源–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为探索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随社会年代变迁而改变,运用了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38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文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11454名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在该量表上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SCL-90的7个因子均值与年代负相关,且不受期刊类型等的影响.20年来,7个因子下降了5%~15%不等.其中,强迫变化最大,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均变化明显.这说明,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虽有所波动但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变化幅度大致属于中等程度.(2)当年军费占GDP比值、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SCL-90部分因子均值负相关显著;5年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7个因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国防建设的经济投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可能是影响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衣新发  赵倩  蔡曙山 《心理学报》2012,44(2):226-236
使用1990~2007年18年间的142组数据, 以横断历史研究的元分析方法, 研究了108736位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这些数据来自94篇相关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都使用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结果发现:(1)世纪之交的18年间, 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好; (2)18年间, 中国军人在“人际敏感”方面变化最大, 而在“躯体化”方面变化最小; (3)18年间, 中国军人在“恐怖”方面最没问题, 而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一直突出; (4)中国独生子女军人(N = 1944)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独生子女军人(N = 2649); (5)中国城市籍军人(N = 7808)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农村籍军人(N = 11459); (6)中国高中学历军人(N = 10189)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初中(N = 8407)和大学学历(N = 863)的军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自恢复高考至今, 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 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所测心理问题的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负相关, 年代可以解释9个因子4%至36%的变异; 25年来9个因子均值分别下降了1%至13%, 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变化较明显。这说明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 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2)25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上, 而且重点大学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 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 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 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 = 0.05, p = 0.142 > 0.0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相当, 两者在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d = −0.16~0.21, p = 0.000~0.041 < 0.05), 但是绝大多数效应量都在小范围以内。(3)除性别外,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样本容量等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以后的调查研究应该注意这些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蒋善  张璐  王卫红 《心理科学》2007,30(1):216-218
采用修订过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探讨分析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在重庆市南纪门农民工劳务市场随机抽样,测评了有效样本343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民工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87%;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平均水平;不同婚姻状况的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而不同收入水平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趋势, 运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1993至2016年间181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报告(被试为129613名医学生)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除恐怖因子外, SCL-90其余8个因子均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 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2)当年和5年前的2个社会指标(卫生总费用和注册医师数)与SCL-90的8个因子均值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这些社会指标可能是预测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3)与男生相比, 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但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趋势要比非新生更明显和全面。  相似文献   

17.
杨睿娟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7,(9):1184-1194
付出-回报失衡作为职业健康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模型,具有跨文化、跨职业、跨时间的一致性,能够显著预测心理健康,但经济报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基于付出-回报失衡理论,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检验了48712名教师症状自评量表横断历史分析的结果和薪酬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1998~2009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9个因子均值上升了12.7%至18.5%,躯体化、抑郁为中等效应,其余因子为大效应;2009年之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改善,除敌对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均值下降了0.1%至2.8%,躯体化、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为小效应,其余4个因子未达到小效应。性别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职业类别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显著。(2)经济报酬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经济报酬与强迫等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N期的经济报酬显著影响第N+1期的人际关系、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和第N+3期的强迫、偏执、抑郁因子。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横断历史分析结果及薪酬统计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了经济报酬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在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较长时间内,经济报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显著,而且呈现出平稳性,研究结果推进并丰富了付出-回报失衡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飞行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飞行事故发生单位的78名飞行员,于事故发生后3天、15天、2月以及6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飞行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飞行员出现严重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早期以躯体化为主,后期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主。结论 飞行事故后,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消除和减轻飞行员的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