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6年12月21~2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围绕“信仰、科学与教育”的主题,对有关科学与信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历史上的信仰、科学与教育的沿革;全球语境下信仰、科学与教育的变迁;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信仰、科学与教育问题;当代中外信仰、科学与教育的关系比较等。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区,美国,俄罗斯和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及北京地区的部分研究生共12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道路"研究,首先应搞清楚三个问题:必须确立科学的"中国道路"理念,以摆正"中国道路"与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关系;必须具有世界历史视野,以确定当代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位置,全面把握"中国道路"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关系,从而使其与世界文明发展脉搏相合拍;必须秉持科学批判的态度,把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道路"从各种虚假的迷雾中抽取出来,以使其成为能够直面的复杂整体,从而能够正确昭示其在自我批判中的不断构建和延伸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注意到了传统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发表和出版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这些论著有的是从传统哲学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透视其和科学发展的联系;有的是从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研究者的国际合作性使美国道教研究呈现出范围广、多重点、研究方法集各地精华等特点。研究者主要关注道教经典、仪式、宗派历史、炼丹养生以及与中国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变化的研究热点体现了学者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探讨道德现象的历史演变(包括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的历史演变)的一门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那么,加强对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与共产主义的道德建设具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对伽利略事件的误读导致了人们对科学与宗教关系持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偏见。20世纪以来,随着对中世纪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伽利略事件的逐步澄清,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也更趋于多元化,其中冲突论、无关论以及和谐论是影响最大的三种典型观点。客观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就要还原经院哲学在经验、逻辑方法、真理观念方面对近代科学的影响,从而历史地对待经院哲学的近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反思,它涉及到科学的起源,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科学哲学问题,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能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与该社会的科学现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探索中国历史上科学观的发展,应该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生活日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帮助,而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又为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朝野上下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8.
辛翀 《周易研究》2006,(6):29-33
20世纪初,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冲击,并导致中西文化之间空前交织和会通,处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丁超五试图会通易学与科学,收集了大量易学文献资料,追溯《易》之源头,探讨了《易》与卜筮、卜筮与科学的关系,提出易道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易学不是专为卜筮而作,易学起源“坤先乾后”等观点。虽然在易学起源问题上他有些提法值得商榷,但对于我们今天探讨易卦起源,揭示易学中的科学思想,解读《周易》中的刚柔关系,把握历史上易与道家互动关系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火其  杨捷 《学海》2001,(6):107-109
本文重新审视了杞人忧天这一成语,探讨了在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杞人忧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中国传统对杞人忧天的否定态度,是中国古代缺乏科学精神,近代自然科学难以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为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和提倡杞人忧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探寻经济与道德之关系的历史理论资源,以马克思、韦伯和斯密三者的学说为立场进行相关的价值解释,可以发现三种重要且相关的思维路径资源,即具有历史共性的经济决定论、具有历史个性的行为决定论以及人性决定论.正确地认识这三种理论资源的路径价值,将有助于我们厘清和把握经济与道德之间的科学关系和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他分别使用了三个不同的概念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 ,人类学的自然是从人本学的角度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 ,而历史的自然则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历史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多么先进的科学却无法改变历史,但客观的回顾历史,科学的分析历史,必将有利于开创未来的历史,并走向一个圆满。我怀着这样的心情与愿望,回顾我所见到的建国五十年来的中国天主教会。最好还是从遥远的历史说起。传说宗徒时代有两位行东方礼的天主教东方教会传教士,沿着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此事虽然无法考证,但是教碑的发现,至少可以说明,公元635年阿罗本主教已到达中国,并传播福音。1289年,教宗尼谷老派遣孟高维诺来中国传教的第一位主教。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一千多年的福传成果是当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分析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南,在观念层面以及现实层面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现实世界的统治权,"历史科学"作为对共产主义现实运动的理论表达,在对市民社会积极扬弃的基础上开展出对人类社会之重建。本文通过"否思"现代知性科学的哲学信念与方法论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展开、形成与制序化为背景,澄清19世纪社会科学范式的形而上学性质与普遍主义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科学观为视角,阐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方法论的哲学变革。而"具体的历史原则"作为把握既定社会自我运动的科学方法,与黑格尔抽象的历史原则有着本质区别,它在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层面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提出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郑荣双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7,30(2):465-467
本文从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哲学以及研究者和学科层面,分析了我国心理学原创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推进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强化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及用涵化的方式处理引进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等策略,以提升我国心理学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17.
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教关系,仍然需要注意,中国与欧洲的政教关系从内容到形式存在着众多差别。中国传统社会指1840年近代开始以前的中国。所谓中国政教关系的历史特点,是和外国相比  相似文献   

18.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