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测验安全控制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实际应用中曾经受到了测验安全问题质疑。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种研究思路提出了测验安全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项目的最大曝光率,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出来的方法有SH法、项目合格方法、多重最大曝光率法等; 二是改进选题策略,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的方法主要是 分层法及其变式。此外, 近年来出现了测验安全控制方法之间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本文从均方误差、项目曝光率、题库利用率等指标论述了测验安全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并概述了这些测验安全控制方法的研究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测验中,存在一些来自受测者的误差因素,反应定势(resPonse set)是其中之一。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少人在编制问卷、施测以及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却忽略了这一问题,这势必影响心理测验和研究的科学性。下面试对心理测验中反应定势的类型和控制作一初步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迫选(forced-choice, FC)测验由于可以控制传统李克特方法带来的反应偏差, 被广泛应用于非认知测验中, 而迫选测验的传统计分方式会产生自模式数据, 这种数据由于不适合于个体间的比较, 一直备受批评。近年来, 多种迫选IRT模型的发展使研究者能够从迫选测验中获得接近常模性的数据, 再次引起了研究者与实践人员对迫选IRT模型的兴趣。首先, 依据所采纳的决策模型和题目反应模型对6种较为主流的迫选IRT模型进行分类和介绍。然后, 从模型构建思路、参数估计方法两个角度对各模型进行比较与总结。其次, 从参数不变性检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和效度研究3个应用研究方面进行述评。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在模型拓展、参数不变性检验、迫选CAT测验和效度研究4个方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王鹏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2011,31(3):270-277
相对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表现性测验的突出特点是任务的真实性水平较高。表现性测验是一种认知导向的测验。在国外教育、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能力评价中,一系列表现性测验已被开发出来并用于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表现性测验可用于国内学生、教师的能力评价,辅助人才选拔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表现性测验开发过程中若合理应用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现代测量理论,对于提高测验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心理测验的应用问题与伦理规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乐国安  王恩界 《心理科学》2005,28(6):1294-1297
心理测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本文从经典测验理论出发回顾了影响心理测验应用价值的一些因素,并对心理测验的使用者做了重点分析,指出只有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者才能管理心理测验,而且施测者应该从自身与被测者之间的关系出发,严格地遵循心理测验的伦理价值,并在法律的规范下使用心理测验,才能充分地体现心理测验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适应性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形式,与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相比,具有省时、高效等很多优越性。测验应该适合于被试的理念最初可见于比内的智力测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适应性测验的研究从经典测量理论阶段发展到项目反应理论阶段,经历了从二阶段、三阶段、多阶段测验、固定分支测验和分层适应性测验的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研究。随着项目反应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已经在教育和心理测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有项目克隆、项目曝光、多维适应性测验、被试诊断、人格适应性测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格测验中作假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试很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这严重影响了人格测验的有效性。目前测评专家已经提出了一些应对作假的方法,它们可被分为事前控制技术和事后识别技术两大类。前者包括迫选式量表,警告及假渠道技术等,后者包括作假识别量表,IRT及反应时识别技术等。目前,在人格测验中嵌套使用作假识别量表,以及在测验指导语中加入警告是比较有效的两种方法,迫选式量表的发展也值得期待。由于研究者对作假的内部发生机制了解较少,这制约了IRT与反应时识别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获得幼儿教师工作事件,通过开放式调查获得教师对这些事件的真实行为反应,并采用德尔菲法对事件和行为反应进行筛选,经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由34个情景共103个行为反应项的幼儿教师胜任力情景判断测验。测验的信、效度检验表明:(1)测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2~0.85之间,全测验为0.95;(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测验的结构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效标关联效度交叉验证表明,测验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秀珍  辛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52-156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是基于测量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测验模式。它根据考生的作答反应自适应地选择测验项目。选题策略是CAT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系到测量效率、测验安全和测验信、效度等重要问题。根据CAT是否具有非统计约束对传统CAT和认知诊断CAT的选题策略进行了分类介绍,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提高选题策略的综合表现、深入探讨多级评分项目和认知诊断CAT的选题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业等;近几年又提出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等,这些方法丰富充实了内隐联想测验,是对Greenwald提出的IAT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