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北溟先生的《论‘仁’——孔子哲学的核心及其辐射线》(以下筒称“严文”),是他在去年山东召开的孔子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会上,已有同志对该文提出批评,指出它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并带来一系列的逻辑混乱。严北溟先生这篇文章,经过修改补充发表在今年《江海学刊》上。其中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论点,并无改变;修改补充,只不过增加一些“论据”和“理由”。我们认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本什么样的书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因所持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评价。 1 99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该校教授刘鄂培先生的《孟子选讲》。该书融汇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兼收并蓄 ,并以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的文化观为指导 ,把《孟子》置于当今的中国与世界 ,作出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该书的特色之一在于“选讲”。在选文上 ,作者以思想性、学术性并重 ,收录了《孟子》二百六十章中颇具代表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一百二十章 ,其中包括孟子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等思想。全书没…  相似文献   

3.
上海哲学学会在今年4月14日至28日举行了1962年年会。现将年会上有关哲学史方面的讨论情况简介如下:(一)关于孔子哲学思想评价问题年会讨论了严北溟的《论“仁”——孔子哲学的核心及其辐射线》一文。这篇文章曾发表在今年《江海学刊》第3期上,年会之前,他将这篇文章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年会上讨论的是他的修改稿。  相似文献   

4.
关于孟子思想,学术界从来有争论,这本是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但“四人帮”出自反革命需要,把孟子定为比孔子更反动的复辟派,全盘否定孟子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历史教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二十家报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对孟子的阶级属性、哲学思想、人性论、“仁政”学说等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1988年第5、6期上发表了拙文《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前不久又发表魏发辰先生专题论文《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魏发辰先生在文章中不但对我关于“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讨论,而且也提出了建立“问题哲学”或“问题论”的任务。就他对我的文章的质疑,本文作些澄清和说明。就他提出应当建立问题学或“问题论”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与笔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 /思想史进路”看目前的孟学史研究 ,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之类“宏大叙事”往往较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一般人却很少关注作为“微小叙事”的三孟升级。但是 ,自从 1 988年以来 ,邹城市孟子学术研究会的刘培桂先生则致力于研究孟子与孟子故里的文物和文献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文史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孟子与孟子故里》 ,尤其体现了作者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孟子升圣”和“《孟子》升经”为背景去勾勒“三孟升级”、进而拓展孟子学研究范围的治学特征。第一个需要评论的问题是“孟庙建制沿革考”。国家礼仪…  相似文献   

7.
孟子及其思想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的重要领域。为了使孟子学术研究在目前新的环境中深入和稳步地发展,有必要对建国以来的研究状况作一总结和回顾。第一时期 (50年代——60年代前半期)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等为指导,对孟子思想重新进行分析、评价,是这一时期孟子研究的特征。任继愈发表于1956年第18期《中国青年》杂志的《孟子》,大概是建国以后对于孟子及其思想的最早的系统评介。文章认为,孟子贵王贱霸的政治主张,其目的虽在于减轻人民的痛苦和缓和阶级矛盾,但却不符合当时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不为社会所用;“劳心劳力”所包含的社会分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相似文献   

9.
本刊自发表束景南同志《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兼驳关锋的“新发现”》(1979年第11期)和严北溟同志《应对庄子重新评价》(1980年第1期)两文以来,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稿和来信。下面,我们发表其中的几篇文章。欢迎大家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评价问题,发表意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人学,而且将孔子的“为己”之学发展为“自为”之学。由于孟子把人视作为自为的主体,因而把不为孔子重视的心的地位突出出来。张岱年先生指出;“孔墨老都没有论心的话,第一个注重心的哲学家,当说是孟子。”(《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3页)张先生的话可谓卓识,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确实是孟子最先提出关于心的学说。“自为”之学和心说的提出,是孟子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一、从孔子的“为己”之学到孟子的“自为”之学儒学是在一种…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编辑先生们: 1984年第12期该刊刊有一篇论文(中国哲学研究),著者是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的文章《中国哲学范畴的特性》。成中英先生是海外享誉盛隆的中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今年第1期发表了“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被边缘化还是自我放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对话》一文(以下简称《对话》),第4期又推出穆南珂先生论文《喧嚣与骚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现实性”问题》(以下简称《喧嚣与骚动》)。两篇文章论题宏大,言辞尖锐,不论读者是否同意文章作  相似文献   

13.
方东美在易学研究过程中秉持《书》《易》并重的儒学立场、以易为史的诠释路径以及高扬生命与价值双重维度的三大诠释方法,将《易经》视作一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文献,而将《易传》视作一部发扬生命与价值精神的哲学文献;在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问题上,方东美依据司马迁的记载,确认了孔子对《易传》的著作权,并进一步认为孔子通过对《易经》"天人合德"式的哲学解读,逐步建构起儒家的形而上学体系;通过对《中庸》所做的人文主义解读,方东美还原了原始儒家的"哲学人类学",借此打通了"继善成性"的《周易》精神与"参赞化育"的《中庸》精神;孟子进一步将《中庸》"参赞化育"的精神拔高为"大化冥合"的境界,方东美认为这恰恰实现了《周易》与《孟子》的深度互动并确认了孟子在传易谱系中的地位;方东美创造性地挖掘了荀子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潜在因素,并认为荀子发扬了人的"戡天役物"的精神,完成了《荀子》与《周易》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哲学上,他究竟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丁宝兰先生的《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否认柳宗元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肯定他是  相似文献   

15.
李退溪(湿)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代的理学大师,是东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建的"退溪学"是一博大而深途的思想体系。"退溪学"既集朝鲜朱子学研究之大成,也直接吸取和蕴含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精髓。退溪先生自幼就熟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孔孟儒学对他影响颇深。在《退溪先生文集)}中,常见"孔颜曾孟"或"孔孟程朱"提法,而孔孟儒学思想也渗透在他的言行思想之中。退溪的政治哲学,就与孔孟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吸取了孔子的"仁"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竭力推行孔孟儒学的"仁政"和民本思想。首先,退溪从君与民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对《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语育哲学思想进行初步分析,对先秦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所关涉到的问题作一点探索性的研究,看先秦部分思想家考察了汉语言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为我们反思现代汉语与现代中国哲学的关系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所谓《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指的是西汉初期《孟子》一书究竟是否被官方学术系统置为传记博士。虽然这一问题并非传统孟学史和经学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它亦曾受到无数前贤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今天爬梳《孟子》传记博士问题的来龙去脉而言,前贤们的探讨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对前贤们的探讨进行学术史考察,亦即对《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本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不断追求和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最为鲜明的理论风格和最为突出的理论特色。高清海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站在实现了"认识论反省"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度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教科书体系",孙正聿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是从"学说""学术"和"学养"的统一来探索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孙利天先生的《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是在"中西马"哲学的比较和会通中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落到实处",而贺来先生的《马克思哲学与现代哲学变革》则是立足于现代哲学的视野来挖掘和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意蕴"。这四本书共同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从"教科书体系"向"学术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涂纪亮 《世界哲学》2006,(3):112-112
值此文章发表之际,《世界哲学》谨向涂纪亮先生八十华诞表示祝贺。我于1956年被调入哲学研究所。哲学所创建于1955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郭沫若院长兼任这个学部的主任,潘梓年任副主任,同时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研究》主编,好像还兼任《哲学研究》编辑部主  相似文献   

20.
<正> 孟子是儒家的著名大师,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之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受到学人的重视。自汉以来,注《孟》者,疏《孟》者,汗牛充栋,层出不穷。以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宋朱熹《集注》、清焦循《正义》、近人杨伯峻《译注》为最著名者。这些注疏为研究孟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系统研究《孟子》的著作,古代之力作,恐怕只有清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但该书实是借《孟子》之字义,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建国40年来,全面研究《孟子》的专著,如同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