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不沉默     
张远来 《天风》2016,(8):42-43
正不少人都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在那一刻,心中不免产生孤独感,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在我们如此需要带领的时候保持沉默。上帝真的在沉默吗?一、上帝在沉默?上帝的沉默是人最痛苦的感受。深受试炼的约伯就在苦难中深深挣扎,他很多次要求与神对话,甚至盼望在上帝和人之间有  相似文献   

2.
袁世国 《天风》2004,(11):34-36
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因为我们在生命和生活中遇到了自己难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祷告作为如愿以偿的方式是十分错误的,却是我们常常在祷告生活中运用自如的。还有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祷告的技巧来改变上帝的旨意,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的祷告是与上帝亲切的对话,从而在上帝的里面寻求人生的答案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李栋 《天风》2003,(2):8-9
仰望上帝是我们一生的事,惟有仰望上帝,才有心中的喜乐和平安,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诗篇第73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诗歌。其所以感人,就是诗人在面对心中困惑不解之时,知道将自己带到上帝面前,去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愁,从而让自己的心态恢复平衡——这对于我们今天不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抱怨和  相似文献   

4.
正人需要关系,是因为希望在遭受艰难困苦的时候,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安慰。然而,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却常常不得不在各种关系中体味无所依靠的孤单,因为他并不能从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安慰。当面临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时,更是只能措手不及,迷惘无力。安慰从哪里来?谁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安慰?安慰唯有从上帝而来,才能真正使人得到安慰。使徒保罗对上帝的安慰有他独到的、切身的经验,无论在什  相似文献   

5.
上帝笑什么     
翻开书来,看到外国有这么一句箴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便忍不住发笑。然笑尚未完结,笑便凝固在因倏忽而至的思考而产生惶惑的脸上:我怎么竟笑了?我笑谁?笑上帝?笑人类?我不是上帝,是人类一分子,现在看书就是一种思考,我笑自己?自己可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笑什么? 笑人类思考?人类不需要思考么?人类要生存,要生存得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人类要发展,要抵御那无情的风霜雨雪的肆虐,要踏平那道路上的崎岖坎坷,要消除那折磨人类的疾病痛苦,要揭开人  相似文献   

6.
上帝的困惑     
上帝造就了少数天之骄子,像屈原、林肯等,上帝认为这是自己造就的最满意的人了。可结果呢,他们生前与死后,都曾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指责、谩骂和攻击。上帝很不理解,于是便到人间去私访。  相似文献   

7.
上帝的圣道是有大能的,但圣道需要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彰显出其大能。圣道若不成肉身,就难有功效。"道成肉身"的事件告诉我们,永活的上帝之"道"不在字里行间,却在基督的成身为人。不但如此,唯有人能行"上帝之道",上帝之道才能继续成为肉身。也就是说,上帝的"道"必须投入血肉之躯,在人间充实地活着,才会真正彰显神人同在的真理。上帝之道不仅是指被启示的上帝之道——耶稣基督、被写下的上帝之道——圣经,也是指教会所宣讲的上帝之道——教会的宣讲。这"道"不但是上帝的话,而且也是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使上帝的"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成为肉身、在我们身临其中的社会中成为肉身。这不仅需要我们言语的宣讲,更需要我们生命的见证。在一个有需要的世界,教会不仅要宣讲上帝的旨意,更要实践上帝的旨意。这旨意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成就的、被圣经所见证和彰显的、也是教会所要宣讲的福音。  相似文献   

8.
张磊康 《天风》2022,(5):59-59
一次团契活动结束之后,我与团契里的一位弟兄交流,他向我讲述了 自己在家庭、信仰以及服侍中的疑惑与挑战.当我听到他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我想到身边也有一些弟兄姊妹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面对极大的挑战.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十字架,都有自己要承受的环境与苦难.很多基督徒在 自己的信仰经历中或是安慰别人时,常祈求上帝带领他们摆脱这样的困境,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应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汶道 《天风》2004,(11):32-33
基督徒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一切赚钱的行为都是邪恶的。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较多的钱,基督徒也不例外,因为你可以拿去解决人的需要和自己生活的需要。 基督徒不是越穷越好、越穷越属灵,圣经里没有这样的道理,基督徒应该各样都是富有的人,这才是圣经的真理,因为上帝是让无变为有的上帝,是叫贫穷走向丰富的上帝!  相似文献   

10.
若霖 《天风》2013,(1):49+58
乐晏廷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外婆信主,受过婴儿洗.他6岁时为聚会的老年弟兄姊妹司琴,7岁的时候,外婆得了癌症,他就向上帝祷告,求上帝医治外婆,并且许愿说如果外婆好了,自己愿意一生奉献服侍上帝,为主而活.然而,当上帝垂听了他的祷告之后,他却一再忽视自己曾经的许诺.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湖北省体改委股份制改革事务所、《中国经济时报》湖北记者站、中国飞天集团等单位工作,可谓事业有成,人生得意.直到他34岁的那一年,他的人生遇到很大的打击和变故,一下子连工作都没着落了.此时,他才恍然醒悟,记起了曾与上帝立下的美好约定.  相似文献   

11.
王小妍 《天风》2005,(11):48-48
有了真正爱我们的上帝,我还惧怕什么呢?我相信只要是——我今年18岁了,成为一个慕道友已经七年了。这七年来上帝向我显现的,的确是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但是我却全然不知。自幼我性格就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再加之生在农村,心中总是笼罩着自卑的阴影。记得中考时,我害怕自己万一考不上高中,从此以后就只能像父母那样做一名地道的农民了,但是我却不甘心这样,我想走出农村。  相似文献   

12.
曾玉森 《天风》2008,(20):32-32
近来重读《旧约》圣经,回味无穷。第一章“始祖被上帝逐出伊甸”(创3:23),故事短小却精悍,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感触颇为深刻。动笔之前我踌躇良久还是决定写下自己活了大半辈子的做人心得:各得其趣,不负上帝。  相似文献   

13.
小芳 《天风》1995,(8):3-4
经文:诗30:4;诗135:1-3 我的心哪。要赞美耶和华。在每一次病愈之时,在每一次软弱得以刚强之际,在经过漫漫的长夜迎来光明的时刻,我们要赞美全能的上帝,因为赞美胜过祭祀。我们的赞美好像那高山上的花朵。在至高处达到神的面前,使上帝因着我们的侍奉而得到满足。我们自己也实在需要赞美,这是操练我们的爱心和敬虔的功课。我们在什么事上赞美上帝,我们在什么事上就得以坚固。虔诚的赞美好像那黎明的第一缕晨曦,划破了我们心里的暗昧,好叫我们的心晓得追求圣洁是多么宝贵,因为只有圣洁的心,才能常常发出赞美。  相似文献   

14.
邢渭娟  吴新望 《天风》2022,(1):8-10
<正>经文:约17∶15-17;雅1∶16-17"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参雅1∶17)作为基督徒,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既要活出属上帝的性情,又要在属地的生活里活出见证,这应当是一个出世又入世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明白信仰真理,在为人处事中要有智慧。在生活中践行出信仰之美,是最有力的见证;爱上帝,爱生活,是最美的状态。上帝赋予了我们传福音、救灵魂的负担,他把教会建立在地上,托付给我们。我们要尽心竭力地做好,同时在侍奉中要懂得平衡之道。  相似文献   

15.
张群峰 《天风》2003,(7):24-25
圣经中上帝自己的话启示我们,他所造的万物都是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感知也印证了这一点,下面我就用三方面的内容来见证“上帝不造废物,也不废弃所造的”这一真理。 上帝的创造是伟大、奇妙和完美的 创世记第一章中记载,上帝每造一物后,都说一句话“神看着是好的”。事实上诚然如此,下面我们就以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些独一无二的优越条件,来证明神创造完美。  相似文献   

16.
陈巧凤 《天风》2001,(7):26
我想真该平静下来作一次忏悔了,在慈悲仁爱的上帝面前。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那么地有爱心,有耐心,再加上信心。但这所有的一切在这段远离上帝的日子里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软弱、虚伪、假冒为善。我是那么地有爱心,帮助好多人;我是那么地有耐心,主日带领主日学的小朋友,我是多么地有信心,为病人代求。但是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虚伪。的确、其中所存的只是“人爱”,没有“神爱”。是啊,在教会里谁不认识我呀!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走上了一段远离神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朱锡升 《天风》2001,(9):48
爱是上帝最根本、最本质的属性。上帝的爱超乎世上一切的爱,上帝的爱最无私、最高尚,最圣洁、最伟大!上帝的爱是舍己的爱,世上没有一种爱能比得上上帝的爱。约翰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上帝的爱奇妙难测,保罗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相似文献   

18.
医院提出"病人就是上帝"的口号并没有让广大患者得到真实的利益,新时期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培养医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则需要医生树立起把自己看作上帝的高尚信念.  相似文献   

19.
人类处在罪的阴影之下,同时又摆脱不掉父亲的慈恩.在我们里面有一股力量,迫使我们去做我们不要做的,也迫使我们不去做我们知道该做的.这股力量的正确名称是罪.正像圣保罗所说的:"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7:15)他接下去说,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使我们成为这样.<路加福音>第15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离弃上帝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不是处在上帝创造我们时愿意我们处在的地位.然而这不必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浪子即使在为主人看管猪群的时候,也还是他父亲的儿子.耶稣对浪子具有很大的信心,说他"醒悟过来",说他又成为他自己.父亲对他的回归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等待着他的回归.我们不要把人生看为不变的.我们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像一只死了的、僵硬的、钉在硬纸片上的蝴蝶标本.我们是一个来自过去、活在今天、展望未来的活的能努力的主体.浪子也好,我们每个人也好,都是在改变之中,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半成品,这给予浪子和我们每人以希望.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无神论》2009,(1):F0004-F0004
该书批判了宗教教条、历代对上帝存在的一些论证,试图为无神论建立一个科学框架。该书认为“上帝假说”同任何假说一样,应该受到人们怀疑性分析和批判;驳斥了“没有上帝,人们就没有道德”;并肯定了美国哲学家R·Pirsig的观点:“当一个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精神失常;当许多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