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恩八九(上联)常想一二(下联)如意(横批)这副对联的典故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俗语。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此诠释道:“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2.
心墙     
按理说,人与人之间不该心隔一堵墙,应该有心路相通。可现实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常有,不如意的事常在,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们在心灵的沟通上受到某些滞阻。  相似文献   

3.
日常三喜     
正古代有"人生四喜"之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都是在特殊的环境、机遇之中形成的,日常难得、少见。又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词云:"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见,凡俗生活中,烦恼总是多于欢喜,琐事、小疾、困惑……可谓按下葫芦,却又浮起了瓢。那么,日常中,如何能每天都保持身体舒适、心情愉悦呢?我体会,通过三件事可以做到,即,跑步、洗澡和读书。此三件事,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4.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烦恼、痛苦和不如意,你想躲都躲不掉。无论你怨天尤人还是沮丧彷徨,都无济于事,此时的悲观就像一个黑包的幽灵,笼罩着你的思绪,让你变得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追求,陷入痛苦的深渊中。  相似文献   

5.
非常喜欢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平实、美丽而深刻!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和人生在世最自然最根本的需要。生活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氛围里,别人需要我们或我们需要别人,就象维持生命的水对整个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的人都弃我们而去,我们的生命将何以为继?有些人在生活不如意时,会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以为他对自己的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其实这是极端自私和残忍的表现。天主用爱救赎了人类,为了我们的重生,他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使我们藉着他的痛苦和死亡得到生命…  相似文献   

6.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核心和精髓,人人都渴望快乐,都希望天天有个好心情。但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认真工作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你的工作调动,眼看就要成功却前功尽弃;你的职称眼看到手,却因为意外而泡汤;你的孩子学习不好,让你十分恼火;你的家庭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你做了好事,人们却认为你是在讨好别人。总之,你每天都可能碰到让你烦心、揪心的事。因而总有些人常常感到烦恼、压抑、枯燥、无聊,整天闷闷不乐,有的甚至患了抑郁症。故有人仰脸问苍天:“快乐在哪里?”我替苍天回答:“快乐就在你心中。”  相似文献   

7.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反而要常常与不如意的事情结伴而行。诸如考试落榜、工作解聘、官职被免、疾病缠身、情场失意等,常常会使人愤愤不平,叹息不止,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情绪低沉,心情抑郁,精神反常,心理上长期处于沮丧、懊悔、消沉、苦闷、忧伤的状态,不但影响工作情绪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实际上许多不如意的事,并非由于自己有什么过错,有时是自己力量所不及,有时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有时是“运气不佳”,有时甚至纯属天灾人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面对现实,及时…  相似文献   

8.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贝怕足”。清代石天基《长生秘诀》中也说,“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9.
隐情     
有人说,时间是疗伤的良药,记忆是痛苦的来源。但,总有某些人是不能忘记的,总会有些事是无法释怀的吧。在每个貌似平静的外表下,都隐藏着一些从来不曾遗忘却永远不想再提及的往事……家门前那条陈旧而昏暗的青石板路,是我童年里最初的记忆。每天黄昏时分,我坐在门槛  相似文献   

10.
人生旅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曲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心的事,情绪容易低落(或者说精神抑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摆脱方法: 1.顿悟猛醒。当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你不妨对自己大喝一声,这样痛苦下去就能解决问题了吗?生命太短促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豁然猛醒,穿透人生,也许能控制住低沉的情绪。 2.发奋工作。向前看,确立奋斗目标,立志求索。一旦潜心事业,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便能使人忘记忧伤和愁苦。 3.淡忘往事。有些人总爱用过去做过的错事或  相似文献   

11.
辜玉梅 《天风》2003,(1):48-48
在我们的生命中若要有基督徒的饶恕,需要作三件事。 我们必须学会了解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总有一个原因,如果平时好好的,突然发起脾气,并粗鲁无礼,可能他是在忧虑与痛苦中;如果用怀疑和不悦的态度对待我们,可能当中对我们有误会或错怪之处;有些人,在与人相处时暴戾乖谬,可能是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难铸成他的乖谬。如果我们在定人罪之前;先去了解他们,饶恕就比较容易了。  相似文献   

12.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那些不顺心事、倒霉事,常会不期而至,挡都挡不住,且一来就是一串;而那些好事、美事、幸运事,常让人望穿秋水,盼都盼不来,偶尔光顾,也是转瞬即逝。所以,要活得从容不迫,须对那些不如意事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而对那些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好事,就不必瞎费心思,想也多是白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产生并积累负面情绪,如委屈、忧愁、不平、猜忌、愤怒、怨恨……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蒙蔽人的心灵,使人被其左右,甚至失去理智,破坏人的正常生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负面情绪不仅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许多人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基督的信徒,如不能管控好负面情绪,就会将负面情绪带进教堂,影响自己的信仰生活和堂区风气。很多神职人员对教友带进堂区的世俗陋习、身上世俗陋习较重的教友甚至对接受能力较差或不  相似文献   

14.
人生于世,第一件事是哭泣。我们任何人每天都有 世界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痛苦。可是如果谁若预先知道 大难临头,那生活一定难以忍受。古代希腊哲学家塞内 加说:事前预见未来的秘密是不幸的,因为他在忍苦前 已是痛苦人了。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很有责任心并具有主动性.他们不仅主动观注那些需要做的事,而且还进一步主动地去完成它们.另一些人却什么都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而且连自己应该做的事都会常常忘记.  相似文献   

16.
佛教理论中的因果论,被佛教信徒视为宇宙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所谓欲知前世事,令生受者是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佛教认为人生的一切良好的自身命运和外部优越条件都是善业的福报,而贫穷饥饿、疾病痛苦等种种恶运,都是恶业的回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是业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智慧语丝     
正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实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茨威格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起舞。——宫崎骏漫画故事集有些事就是不值得被原谅,跟大不大度没有关系,各有各的底线,做错了就应该考虑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们读书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智商只有 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 80%来自“情感智慧”。所谓情感智慧,就是指一个人自我觉察、驾驭心情、自我激发、控制冲动、人际交往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份。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有时我们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至有人提醒,才惊然发觉。要是能觉察到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陶时敏 《天风》2008,(3):50-51
苦难是人所厌恶的,是人所逃避的.因它给人带来的是惧怕,忧伤、痛苦、绝望,但人生在世难免有苦难.圣经上说: "万事部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有幸福就有忧伤,有平安就有痛苦,有欢笑就有流泪,有富贵就有贫贱,这是永不改变的规律. <传道书>3章说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部有定时.  相似文献   

20.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