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月26-28日举行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求是》2003年第9期发表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从理论研究和探讨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对我们深入研讨“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很有启发。我们在这里选摘了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从解决思想问题谈起在一次思想检查会上,我谈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调到前方去,或者去守卫边疆,那里能得到锻炼,又光荣;在后方当公安战士,搞不出什么成绩”。这些不正确的看法,当然受到了同志们的批判;但我心里还是搞不通,后来我就买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看过之后确实有所提高。我知道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服从党的分配,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从此我体会到,一个农民出身的革命战士,学习理论,提高马列主义水平的重要性。以后我就买了一些政治理论书籍看。其中有一本“辩证唯物主义讲  相似文献   

3.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代表。美帝国主义的实用主义,虽有皮尔士、詹姆士等人首倡和阐发于前,但只是在杜威的工具主义形式下才获得其完整的理论表现,为此,资产阶级哲学家把他称做“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杜威在数十年的反动理论活动中,写了三十多本书和八百多篇论支,长时期来一直以“科学”、“自由”、“民主”等滥调来掩饰实用主义的反动本质和宣扬其反动观点,因此,他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自由、平等和博爱方面的言论也特别多。现在将我们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分成四部分辑译如后。  相似文献   

4.
本次会议由“王船山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和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于1999年6月27日至30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们分别对王船山在政治、哲学、史学、伦理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理论的现代意义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在道德领域,王船山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启蒙家的批判精神,对我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清算。特别是他的“性日生日成”的人性生成论,“离义而不得有利”的义利关系论,“欲即理”的理欲关系论以及德物(道德文明与物质文明)关系论等,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曾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对上层建筑理论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作者也参加了那次有益的讨论。现在,就上层建筑理论提出两点新看法,和理论界的同志们商榷。一、什么是上层建筑斯大林于一九五○年给上层建筑下了一个定义,他指出:“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 ,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中把政治理论分为三类 ,即“以目的为基础的理论”、“以义务为基础的理论”和“以权利为基础的理论”,实质上 ,德沃金的这种分类是借用了道德理论中的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分类 ,再加上政治理论中的权利论而形成的 ,这种分类已被一些  相似文献   

7.
197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讨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中,一些同志对“五种社会形态”论提出了质疑,主张以“三大社会形态”或“六种生产方式”说代替之。另一些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尤其是在最近一年中,有更多的同志发表文章,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并对“三大社会形态”和“六种生产方式”说的有关论据作了反驳。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刘节先生发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问题》、《孔子的“唯仁论”》、《墨子的“兼爱”和实利思想》、《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等文。刘节先生在这些文章中发表的意见,在我看来,是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实际上是用他的“天人合一”说、他的“唯仁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他认为,只有用他这样的观点去研究历史,才能揭示“历史真象”,才能“古为今用”,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不少同志已对刘节先生的观点提出批评,刘节先生在不久前的发言中,还坚持己见,继续争鸣。为了明辩是非,为了追求真理,争论应当继续下去。本文拟对刘  相似文献   

9.
吴猛  和新风 《学海》2002,(5):80-84
罗尔斯的“万民法”理论尽管和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有着种种关联 ,但决不是后者的现代版。二者有着深刻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和平观”的具体方面 ,更在于二者从根基上相去甚远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是以其道德哲学为基础 ,以形式的实践理性为核心的批判理论 ;而罗尔斯的万民法理论则是以一种实用主义的姿态、紧紧围绕现实的计算理性出发、为“宪政民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作辩护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孙晶 《世界哲学》2009,(5):72-91
本论文主要将印度吠檀多派哲学家乔荼波陀的哲学思想与佛教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持“无我论”观点的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皆无自性实体可言;万物都为因缘和合聚散而生灭。持“有我论”观点的吠檀多派则认为存在着一个精神绝对体(梵我),它是事物生灭的本源;现象世界随生随灭,而它恒常不灭。本论文认为,乔茶波陀作为印度正统派哲学家,在他的著作《圣教论》中却处处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偏爱,接受了佛教大量的影响,运用唯识宗和空宗的理论来为自己的吠檀多哲学作论证。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英国激进哲学兴起于1972年,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和年轻的研究员等等。现在,这个运动正逐渐扩展。那么,激进哲学为什么发生在英国呢?激进哲学提出了一些什么问题?其方法及观点是什么?下面,我打算以激进哲学家的道德论为中心作一考察。T.斯基伦说:“道德思想,就其特征而言,是同某种个人主义(处  相似文献   

12.
校友会: 我是“逻大”首届毕业学员,甘肃校友会员,现在西和一中教语文和政治.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搞好教学工作,我在八二年报了“逻大”,完成了四年的学习任务,“逻大”为我插上了知识的翅膀.现在,我想借庆祝校友会建立三周年之机,向校友会简要汇报一下这几年来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情况. 心理学认为,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由于中学各科教学和各  相似文献   

13.
大井正是日本明治大学讲师、“日本哲学会”委员、“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委员。他自一九六一年讨论日本共产党党纲的时候起,就对现在的日共党纲抱反对意见,主张实行不要集中的民主,为春日庄次郎一派的反党行为狡辩。现在的日共党纲确定以后,他仍然以“哲学”的形式,继续反对日共党纲和现在的日共领导机构。在这个期间,日共机关报刊会不断地对他的一些论点作了批判。这次松村一人又在《前卫》杂志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号上发表一篇题为《大井正的政治的、哲学的立场》的文章,以大井正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现代的唯物论思想》一书和发表在《唯物论研究》一九六二年夏季号上的《关于葛兰西思想的评价》一文为中心,对他的政治的、哲学的立场作了全面的批判,指出大井正的哲学是想从“哲学上”为“只能有一个敌人”的谬论作辩护的烦琐哲学,大井企图给春日庄次郎、西川一郎等的“反垄断社会主义革命论”建立哲学基础。大井的论法是,第一,歪曲对方的思想;第二,钻空子;第三,利用小资产阶级的偏见攻击日共;第四,利用日共过去的缺点攻击现在的日共领导机构;等等。松村一人的这篇批判文章,长约四万字,共分以下五节:(一)“大井正的原形令人难以看清,主要是什么原故?”;(二)“关于一九五九年的《现代的唯物论思想》和一九六二年的《关于葛兰西思想的评价》的关系”;(三)关于“一个敌人”论的三个“哲学的”证明;(四)“关于其他两三种积极的主张”;(五)“关于《关于葛兰西思想的评价》一文中的‘政治主义批判’”。这里译出的是的第三节,这一节着重批判大井正为了给“一个敌人”谬论作辩护而对《矛盾论》的歪曲。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钻研“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杂志2003年第9期,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一文(署名“秋石”,该课题由国家宗教局党组中心学习组集体研究,叶小文执笔,本刊本期已转载)。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理解,本刊特辟“理论求索”专栏,约请叶小文同志以答问形式,就《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一文的由来,“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立论基础(包括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阐释,本刊将分期予以发表。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通过“理论求索”这个平台,踊跃加入到“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学习研究中来,进一步推动宗教理论的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15.
《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2月22日3版刊登4篇新华社报道和1篇转自美国政治卡通网的漫画,报道美国某些人企图以“智能设计论”取代进化论的活动遭到大挫败。新华社报道说,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佛学区命令所属公立学校的教师在九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中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宣读一个声明,声明说进化论作为解释生命起源的理论“并不完善”,而“智能设计论”是另一种“科学理论”。学区要求教师向学生推荐“智能设计论”的参考书。2005年11月,多佛学区的11名学生家长和“美国民权联盟”将学区委员会告上法庭。宾夕法尼亚州法庭12月20日公布了长达1…  相似文献   

16.
动词“To Be”与Being概念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从1963年开始研究希腊语动词“to be”.原计划写成《希腊语动词“tobe”与Being概念》一文,但实际上于1973年完成了一部关于希腊语动词“to be”的书。我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以研究希腊存在论的语法导论。我试图在哲学家对“to be”的特殊用法之外,对其日常用法及涵义的语言事实作一番描述,以澄清与巴门尼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发展的关于Being的理论相分离的前理论(pretheoretieal)要点。  相似文献   

17.
陈昌岑 《心理学报》1987,20(1):43-5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当代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 1918~)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它同其他学派学习理论的关系和分歧。这些派别包括新行为主义学习论,格式塔理论,巴特利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奥苏贝尔关于学科知识学习和保持的“同化理论”反映了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理论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的另一种正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动态》1994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介绍当代西方正义理论的文章,其中介绍了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和诺齐克、哈耶克的“程序正义论”,这两种学说的代表作都已有了中文译本。在这里,我把不同于上述两种正义论的一种最新的正义学说——迈克尔·瓦尔策(Michael Walzer)的正义论作一简要的述介。  相似文献   

19.
稷下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期。其思想体系由“道德论”(玄学)和“形名论”两大部分组成。但近年来对于前者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偏重于按照现行理论楷式进行搜辑资料和分类定性,而忽视了对其自身的体系作史的解释,这样,不仅许多关乎特色的重要内容漏掉了,而且必然影响到对“形名论”乃至整个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从以《心术》等篇为代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苏联文献中一再详细地阐述过。但是,莱布尼茨作为一位社会思想家却很少为我们读者所了解。其实,社会政治问题在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有些历史学家首先把他看作是一位政治家,而后才是哲学家和数学家。然而问题决不在于在莱布尼茨的遗著中政治和哲学各占何“比重”,问题在于政治和哲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莱布尼茨的社会观点是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甚至像这样抽象的哲学著作“单子论”和纯粹神学的论文“神正论”,都有其“实用”的社会目的,都是与莱布尼茨的政治纲领相协调的。本文就是打算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和社会的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