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堂是基督徒过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尘世与天堂、教会与基督的桥梁,教堂亦是信徒社会需求在宗教空间的表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村民赖以依靠的熟人社会逐渐解体;为此,基督徒村民则以教堂为平台,再造业已习惯并依赖的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7,(12)
应安庆市教会的邀请,《天风》编辑利用五一长假来到安庆市。最想说的不是花亭湖和天柱山,而是安庆市教会和教会的事工。安庆市中心区总人口约70万,基督徒人数约7000,而教堂只有一座(圣诞堂),一堂礼拜只能容纳1000多人,因此,无论是按基督教在70万总人口当中的正常发展来看,还是按目前基督徒人数来看,恢复启用原有的教堂,或者陆续建造新的教堂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学习培训     
《天风》2018,(5):59-60
◎北京市海淀教堂于2018年3月i3日在教会副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相关精神,举行了学习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将于本月下旬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五年来,中国基督徒更加坚定了走爱国爱教道路,并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信念,基督教的社会见证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各项事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会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新增受洗信徒2359441人;新增设市、县(区)基督教两会94个;新成立神学院校3所,原有院校中有4所升格为高等神学院校.新按立牧师1057位;教师(副牧师)482位;长老1443位.一大批基督教两会、堂点和教牧同工被评选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个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先进团体以及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先进团体和个人.各地基督徒在不同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成为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基督教全国两会2010年荣获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优秀社会组织"称号.  相似文献   

5.
李鑫 《天风》2022,(3):20-22
"后疫情时期"是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容,虽然不是指疫情流行完全结束,却是从积极的角度表示,社会逐渐走出了疫情的阴霾,经济运行开始有序迈向常态化复苏.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对传统的教会牧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例如聚会的连贯性被打破,教会要随时做好聚会暂停的准备;还需面对信徒的关顾和心理疏导问题、教会奉献减少的问题,以及反非反邪、辨识谣言、守望羊群等工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近期,各地教会纷纷开展了以"教风"建设为主题的和谐教堂创建活动,旨进一步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堂点的自身建设,保持创建和谐堂点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教会和谐健康发展. 基督教的"教风",反映基督徒尤其是教牧人员的思想、道德和灵性水平.因此,加强基督教教风建设,既是体现基督教价值和提升其社会见证的客观要求,也是基督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必需.它既符合圣经的教导,也是众弟兄姊妹的企盼.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基层堂点的自身建设,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加强教风建设则是加强教会团体和堂点自身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张君华 《天风》2003,(7):15-15
教会自5月1日暂停聚会以来,我作为教牧人员到教堂,既是值班.也是劝慰信徒,通过电话或面谈来安慰并劝导一些因暂停聚会而焦虑的弟兄姊妹。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积极的防控和人们暂停旅游、集会等大型活动的必要。基督徒不能袖手旁观、不能置身度外,而要与人们联合在一起,团结奋战,这才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的见证。 有人说,因为“非典”教会暂停一切聚会,坐在家里久了真是忧闷,  相似文献   

8.
刘洪海 《天风》2003,(6):45-45
有位牧者曾经说过:“书为我读,我为主用。”这一句与时俱进的话语,为当代的基督徒,特别是教会中的知识分子,在求取知识与信仰方面开辟了一条道路。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走向小康。生活富裕了,追求知识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基督徒在文化知识的领域里更不能落伍。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基督徒如果只要信仰,不要知识,就不能把信仰更确切、更系统地阐述明白。只要信仰,不  相似文献   

9.
林希一 《天风》2011,(11):18-19
爱是基督教的精髓,圣经说:“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7)“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合乎圣经的教导,是基督徒的美德,也是发挥基督徒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途径之一。2011年8月17日,邳州市政府在艾山后基督教堂召开全市“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推进会”,交流推广该堂的创建工作经验,让全市教牧同工和信徒代表一同分享该教会在和谐教堂创建中的先进事迹。使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艾山教会把爱国爱教的情怀、作光作盐的本色和创建和谐教堂的理念都化作了具体的行动,把炽热的爱心延伸到教堂之外。  相似文献   

10.
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打破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平静,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抗洪救灾取得显著成果。我国基督教界也为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坚持"双暂停一延迟",有效防范了因教堂聚会和宗教活动引发的聚集性疫情蔓延,疫情期间广大教牧同工和信徒捐款捐物达2亿元;在抗洪救灾方面,基督徒积极捐款捐物,体现了识大体、顾大局、勇担当的爱国之心。我常想为何我国基督徒有这样高的爱国热情,这与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来持续的爱国爱教教育有关,也是改变"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的"洋教"面貌的结果,这样的美好见证正是三自精神代代相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信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基督徒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以及对宗教部门、神学院和教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并进行数据统计,试图揭示基督徒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信仰动机和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呼吁社会正视基督徒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3,(6):4-5
近来,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我们与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已成为各地教会弟兄姊妹的实际行动。在非典肆虐之际,全国两会迅速向各地教会发出了“关于切实作好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会一方面加强自身种种防护措施,本着对教会、信徒、社会负责的精神,对那些非典疫情严重地区的教堂(聚会点)暂停各项活动,呼吁中国基督徒共同为家园平安和那些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及非典患者、家属献上祷告,使他们能更多地得上帝所赐的平安…… 对此,各地教会纷纷响应,上海教会及时在各堂点张贴宣传画等有关资料,主动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宣传非典预防措施,并要求各堂点打开门窗以保持通风换气,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对河北、内蒙、山西等非典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的教会提供了经济支助,并为内蒙教会敬老院、圣经培训学校、孤儿院等添置了消毒、防护用品和器材…… 非常时期,公众舆论至关重要,中国基督徒不是社会中的“自我”,而是要在群体身上形成一种高尚人格范式。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无论是社会抑或个人,他和他们置身于环境中的表现,这些都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诗107:43),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挫折,我们除了恒切祷告、仰望与主亲近外  相似文献   

13.
刘必元 《天风》2012,(6):24-25
小胡福音堂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温泉之乡,香泉镇南4公里处,其前身是家庭聚会。在70年代初,由几个信徒聚在一起唱诗、祷告、读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的教会,这里的福音蓬勃发展,基督徒一年比一年递增,教堂也随之扩建几次,现今外观华美的教堂是在2001年建成的,装修后的教堂更加人性化及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06,(1):F0002-F0002
近年来,一批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教堂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了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因为杭州崇一堂和北京朝阳堂的基督徒在新建的教堂里欢度圣诞节。  相似文献   

15.
季剑虹 《天风》2002,(2):22-24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如何交流,如何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今日教会信仰生活的重要实践。以神学思想为依据,认识独立自主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面对教会知识层人士的增多,如何牧养成为今日教会事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晓望 《天风》2009,(1):27-29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虹口区基督教有序发展,全区现有基督徒12000人左右,教堂3座,即景灵堂、鸿德堂及新造的江湾基督堂。教堂分布合理,基本满足当前基督徒的需要,深得基督徒的赞誉,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008年12月18日,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上海虹口区江湾基督堂献堂典礼,见证了上海基督教又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17.
刘红海 《天风》2002,(5):24-25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如何在恩主的带领下活出信仰基督的生命,必须要有正确的信仰引导."端正我们的信仰"向今日基督徒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面对主所赐予我们的大使命,怎样去完成.必须在处境中思考。"山村小明灯"给我们展现一所普通的农村教会在处境中见证福音的成功例子。 "让我重新认识三自"是一位海外赤子.经过海外信仰生活的实践.深感中国教会走"自治、自养.自传"道路的正确。河南许昌诚德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为社会办实事.使残障儿童找到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8.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6)
正一、身体神学的时代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至今,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会经历了认知、情绪、行动等各个层面的"洗礼"。基督徒再一次认识到,个人身体、教会组织、社会肌体各个方面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身体"层面的建设。同时,教会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中,也应当思考如何使用自身的信仰资源,参与、维护和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基督教会海淀堂始建于1930年,重建于2003年,地处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位置的中关村西区。2010年12月29日,在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海淀堂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