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探究这些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研究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综合国内国外研究42篇,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34篇,共53个独立样本,总样本23032人.研究结果显示,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呈高度正相关(r=0.42),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受到年龄段、反刍思维使...  相似文献   

2.
反刍思维是指重复被动地思考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和结果。它的类型包括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前者是指被动地比较当前状况和不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后者是指有目的的、向内地解决认知问题。反应风格理论和压力反应反刍从不同的角度对反刍思维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对反刍思维进行深入探讨:1)使用新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对反刍进行研究;2)针对不同群体提高反刍思维的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反刍思维是一种重复性的消极思维, 会让个体将注意集中在消极痛苦的事情上。研究表明, 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虽然是相互独立的概念, 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注意脱离损坏会预测个体的反刍思维以及反刍思维有关的注意脱损坏可能是受到意识控制的。同时, 反刍思维的类型和自我相关性在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关系中的作用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另外, 注意脱离有关的训练明显地改善了个体的反刍思维。并且, 杏仁核的过度激活,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对自我相关消极信息的调节异常, 右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的活动异常以及与注意有关的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相互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单渭祥 《天风》2022,(9):30-33
"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教会是一个由信徒组成的团契,在日积月累的情感交流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连接成一个个不同的"朋友圈".突然,有一天当自己身处冲突,甚至成为矛盾焦点时,便十分自然地先找"圈内"关系最好的肢体倾诉,述说自己的委屈、争取好友的支持等. 作为基督徒,无论你平时如何高唱"尊主为大""以主为先",一旦深陷冲突,不是"下意识"地寻求神的帮助、引领与拯救,而是不假思索、不顾一切地冲向人群,争取他人的同情、谋求声援.为自己解释、定别人罪责,虽说不带恶意,但至少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6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分别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2)反刍思维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3)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反刍思维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6.
经验性回避和反刍思维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病和症状的持续,并且抑郁症的反刍思维与认知行为的回避倾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慈心冥想则很少被讨论.慈心冥想是指发展出对人的一种无条件、积极的慈爱与宽容的情感.正念能够增加对此时此刻的觉察,慈心冥想能够增加积极情感、降低消极情感,两者恰恰能够针对性地应对回避行为和反刍思维,从而减轻抑郁的症状.慈心冥想和正念冥想相结合,能为抑郁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反刍思维和初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68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2)自尊和反刍思维在生活事件和初中生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生活事件不仅是触发初中生抑郁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生活事件还会通过影响自尊和经由反刍思维对初中生抑郁产生间接作用。因此,减少和避免生活事件对初中生心理的冲击,增强其自尊水平,调整其负性认知方式是改善和预防初中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宽恕(回避、报复和仁慈)的增长模型,以及反刍思维在人际宽恕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人际侵犯动机量表对在"一周内"遭受过冒犯行为的116名大学生的人际宽恕过程进行"每周一测"的5次跟踪测评,并使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评估被试的反刍思维。结果 1回避和报复动机符合线性增长模型,而仁慈动机更符合曲线增长模型;2在控制了冒犯严重性、关系亲密性因素后,反刍思维对大学生人际宽恕各维度及其变化趋势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将人际宽恕各维度区分对待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反刍思维对大学生人际宽恕的适应性心理过程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刍思维是一种反复关注自身消极情绪及相应事件的思维方式。解释反刍思维的理论有反应风格理论、目标驱动反刍理论、自我调节的执行功能模型。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它的干预方法主要是心智觉知认知疗法、表达性笔记和认知再评价等。厘清反刍思维概念、完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范围、探讨文化差异是未来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0.
林雯仪  何昊  关青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62-1269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该事件的产生原因、经过和结果, 表现出负性自我参照加工、消极情绪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采用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 研究者发现反刍思维的上述三个特点分别与默认网络内部的异常活动模式、突显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以及注意相关网络之间的异常耦合有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反刍思维与相关脑网络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探究反刍思维脑功能网络的结构基础, 同时也应关注反刍思维及其脑网络的老龄化特征, 并致力于探索有效干预反刍思维的神经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如果面对他人的批评,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辩解,甚至是暴跳如雷,进行愤怒地回击。而如果你对他人提出意见和批评时,你肯定希望对方端正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方的不理智过激反应,只能加深你对这个人的反感程度,甚至会扩大此人身上莫须有的缺点。如果这个人出乎意料地选择沉默,微笑着看着你的眼睛,甚至频频点头,把所有的指责照单全收,这时候,作为批评方的你,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选取57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反刍思维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下,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更强,而在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下,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宋颖  张守臣 《心理科学》2016,39(1):172-177
本研究旨在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深入探讨社会阻抑和反刍思维对该影响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以471名职员为被试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分析采用Bootstrap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反刍思维在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通过降低反刍思维的水平,减轻社交焦虑。(2)社会阻抑调节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思维→社交焦虑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社会阻抑改变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反刍思维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妒忌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以836名高中生为被试(M=16.34岁,SD=1.06),采用问卷法对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妒忌、反刍思维以及抑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社交网站好友数量以及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站频率、时间后,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妒忌能够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这种间接效应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与男生相比,妒忌的中介效应在女生被试群体中更显著;在男生被试群体中,妒忌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的影响,而在女生被试群体中,该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目前公务员反刍思维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反刍思维量表和SCL-90量表对芜湖市五个部门的243名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公务员的反刍思维水平较高,女性总体高于男性,31-40岁这一年龄段反刍思维水平较高,但公务员反刍思维不存在性别、年龄的显著差异。公务员的反刍思维与强迫、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且反刍思维对强迫、抑郁、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是钉子。当你只用一个思维模式来思考,犯错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避免的方法就是建立更多的思维模型,并允许这些模型彼此间竞争和比较。记住,不要做一个只有"锤子"的人。逆向思维要学会把事情颠倒过来考虑,逆向思维会帮助你发现很多问题。很多难题就是在逆向思考、倒过来考虑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大风险意味着大回报,但是巴菲特却是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网络受欺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等对18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受欺负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共同调节二者的关系,即在低友谊质量高反刍思维的情况下,网络受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有明显影响。提示心理干预者要注意帮助网络受欺负者寻找同伴友谊情感支持和构建理性健康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自我控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作用,以及反刍思维和就寝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相关量表对11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控制可以负向预测睡眠质量问题、反刍思维和就寝拖延。(2)自我控制还通过反刍思维和就寝拖延的单独中介及序列中介,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唐黎标 《天风》2017,(4):40-41
<正>有人问:"神的存在,你能证明给我看吗?"许多朋友都喜欢问基督徒这样一些问题,如"你如何知道神的存在"、"如何确定你是神的儿女"等。这类问题背后其实都有相同的逻辑——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相信神"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迷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对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从大五人格量表中抽取的测量神经质的条目、反刍思维量表(RRS)和从SCL-90中抽取的抑郁条目,对91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①神经质、反刍思维各因子与抑郁两两呈正相关,且均达显著水平;②分层回归结果表明,神经质通过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症状反刍与反省深思是重要的中介因素;③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5,n=912)=14.3,x~2/df=2.86,GFI=0.995,CFI=0.997,NFI=0.995,IFI=0.997,RMSEA=0.045。结论:反刍思维的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因子在神经质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