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真实与谎言     
在日常生活中,谎言有两类:恶意的谎言和善意的谎言。所谓恶意的谎言,就是我们明知是假的还说的那种,而善意的谎言本身不是虚假的,只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真实。事实上善意的谎言本身既然是谎言当然也是不可原谅的,有时,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其破坏性也是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陈永莲 《天风》2007,(2):42-43
在基督里弃绝谎言,不说谎话,是我们作新人、新生活的守则之一。然而这个隐藏至今14年善意谎言的背后,却倾注了一个姊妹用汗水、泪水,爱心孝敬服侍百岁婆母21载的人间真情,演绎出一个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家住重庆打通松藻煤电公司机关大院的周宗英,今年66岁与古稀老伴相伴夕阳,共同奉养家中即满102岁的老母潘太福。14年前,他们的兄弟在一次因公办案中英勇牺牲。为了让高龄母亲快乐度过余生,他们联络了身边所有亲友和邻舍,向老人隐瞒了此事,这一瞒就是14个春秋,这个发生在我身边,教会的真人真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3.
康德谎言禁令认为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甚至在面对凶犯询问朋友藏身之处时也不能说假话,这引发了激烈争议。谎言的道德价值与说谎者的情境地位有本质关联:主动的、以骗取信任来获取利益的谎言是积极谎言,是谎言禁令所严格禁止的;被动的、避免伤害的谎言是消极谎言。消极谎言可以分为面对灾祸的与面对邪恶的两种情境。面对灾祸的谎言是善意谎言,出自避免伤害的动机;面对邪恶的被迫谎言不属于“蓄意的不真实”,而是严格意义的“被迫的不真实”;这不是为谎言辩护,而是为处于邪恶的逼迫之情境中弱者或受害者的生存权辩护。上述概念与真实的背离,是康德谎言禁令产生道德困惑与理论争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虎林 《天风》2011,(3):45-46
一般来说,谎言总是与相联系的,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谎言"前加上了"善意"一词,于是,"谎言"就变得容易被人认可,虽然从行为动机上讲它是善良的,可是,为达成善之上的使用的却是善的手段。这就引起了包括基督徒在内的许多人的争议,基督徒能否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呢?以下是一些同工在这个问题上个人的思考,或许其中观点略有差异,但都在尊重圣经原则前提下进行的伦理探讨,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瑱 《天风》2016,(4):30-31
正基督徒不可以说谎,理由既简单又充分——因圣经教导我们"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参雅5:12)。但现实往往会有让我们很难抉择的时候,在极端的情况下——假设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得了绝症,或我们遇到一个所谓的绝境,我们可以说"善意的谎言"吗?我搜集了支持"善意的谎言"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种,但我并不认同:  相似文献   

6.
说“谎言”     
假如要给“谎言”下一个确切定义,恐怕也不太容易说清楚。例如,大人们经常这样教训孩子:“说谎的人要被地狱里的阎王割掉舌头!”而这句话本身肯定就是谎言。法国著名画家勃纳尔有一句名言:“许多小的谎言加起来就可以构成大的真实。”无论是现实生活,(据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每星期说谎13次。)还是文学、绘画等等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玫瑰谎言     
长期以来,“说谎”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虚伪不诚实的表现,是奸诈而可耻的行为,受到诚实正派的人鄙视和不齿。但我要马上指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说谎可不一定是坏事或“奸人的所为”。说谎也可以完全出于善意,有时谎话“非说不可”。这种善意的“说谎”——可称之为圣洁的“玫瑰谎言”,不但不会有人责怪你,反而是“认可的行为”,事后甚至会受到当事人或周围人的感谢。 余老师16岁走向教坛,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教育教学成绩卓著,桃李遍天下,人们真诚地称赞他为浇灌幼苗成长的“园丁”、把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的“蜡烛”,  相似文献   

8.
谎言可测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为了自尊说谎,为了虚荣说谎,为了掩盖失败说谎,为了某种利益说谎,为了爱说谎,为了恨说谎。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成就”之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统计,每人在每周中至少撒较大的谎达13次之多。乔伊斯·布拉泽博士则指出: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天要说200句谎话。 诚然,并非所有的谎言都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人类还专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言内容的谎言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内容线索是识别谎言的三种线索之一, 主要分为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和真实监控两个模型。语言内容线索模型主要有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真实监控、人际欺骗理论和语言接近度等4种, 这些模型在理论基础、识别标准和识别有效性上各不相同。此外, 年龄、社会技能、幻想倾向、文化差异、事件熟悉度、人际互动和询问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语言内容线索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整合模型、发展谎言线索、量化线索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语言内容线索, 并通过发展主动识别技巧, 结合非语言行为线索以提高语言内容线索识别谎言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你若敢说你从来没有说过谎,那么这肯定是一个谎言了。谎言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谎言。谎言的祖师,应该是《圣经》里面的那条蛇,所以人类从亚当夏娃开始,就掌握了说谎的技巧。有时想想,即使在上帝掌握的伊甸园里,都制止不了谎言的播种、生根、成长,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又怎么能屏除谎言于日常生活之外呢?  相似文献   

11.
弃绝谎言     
何介苗 《天风》2005,(6):12-13
谜面:一个聋子听见一个哑巴这样说:一个瞎子看见了一样东西在奔跑,一个瘸子在后面飞快地追,这样东西却被一个裸体的人逮住,放在自己的衣袋里带回了家。谜底:谎言——  相似文献   

12.
战争与谎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战争时期,真理是如此宝贵,因而必须用谎言去保卫它。”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为了赢取一场战争或战斗的最后胜利,双方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使用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其中,谎言便是战争中交战双方最为热心的一种。在历史上,由谎言引发的一场大暴动要数英属印军大哗变。1857年,英国殖民者利用所属的印军去征服邻近的小国,引起了周边民族的强烈不满。当时,印军使用的武器是在枪口上塞进火药的来福枪,这种枪在发射每一颗子弹前,士兵必须从子弹的下…  相似文献   

13.
张立立 《世界哲学》2013,(1):60-68,161
在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的“高贵的谎言”,成为读者理解和接受柏拉图的最大阻碍之一.本文考察了几种流行的解读及其不足之处,并试图探讨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即“高贵的谎言”并非针对被统治者而说的谎言,而是首先针对统治者(护卫者)而说的谎言.这种解读或可为理解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即政治权力是一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自由)才能获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狼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个故事比平常的说教更生动、更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人啊,不可为自己狡辩! 二战期间,有一个七岁的女孩,是犹太人,在逃避的纳粹的追捕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而收留她的一个人家,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她来换取荣华富贵;如盟军赢得这场战争,可得掩护犹太难民的功劳;如纳粹赢得这场战争,就把她交到集中营换取赏金。小女孩在隔壁听到这个奸诈的计划,连夜逃出了这个人家。在饥寒病因中,她倒在了坡地上。这时,一只与群体失散的母狼来呵护她。小女孩就和这…  相似文献   

15.
正从印度管理学院一毕业,她便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谁知,母亲告诉她,家人早就给她安排好了一门亲事,就等着她毕业成亲了。她知道这是每一个印度女子都逃不过的命运,可是她不甘就这样将自己交给命运。她试图向家人争取,无奈平时开明的家庭这时却无比固执,坚定地要她结婚,并说对方家境如何殷实,小伙子如何帅气  相似文献   

16.
梅宏玉  吴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35-2045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 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谎言识别的理论建构, 总结了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实证研究, 从无意识的信息接收、信息接收后的无意识思维以及无意识判断决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的成果和主要的争议。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 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理论建构、交互式谎言情境、线索加工匹配效应、测试生理和脑激活指标以及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毕淑敏在文中写道: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我也说过谎。在我成长的路上,同样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五岁那年,我摘下三叶草的第一片叶子。我是个胖嘟嘟的小女孩,没人陪伴玩耍时,就会"啦啦啦""呜呜呜"地哭一通,忙碌的小伙伴们无动于衷,依然奔跑在田间旷野。泪眼婆娑中,走来了隔壁的小刚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谎言     
这是一对深山里的父子。父亲是个赤脚医生,他常教导儿子,做医生尤其讲求的是诚实,有时一句谎言可断送病人的生命。打儿子懂事时起,他就没见过父亲讲过半句谎言,父亲的每一句话,于他来说都是真理。12岁那年,父亲带着他进山采药。父子俩进入了密林,莽莽苍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众多研究角度下,本文将从他的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出发,分析作品中作者在谎言之下所要表达的真实,对社会黑暗和罪恶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是谁说的?恋爱中的女人最傻。其实说这话的人才傻呢!想想看,恋爱中女人的谎言是不是最多的?明明是她爱上了人家,却偏要千方百计让男人先说出“爱”字,以后每有口角,又常以“可是你先说爱我的”来作为百战百胜的杀手锏,令男人有口难辩。恋爱中的女人口是心非早已是人所共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