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悟凡 《法音》2021,(4):18-20
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的前提下,我国宗教的发展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党的宗教政策在管理与落实中的具体体现。佛教中国化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一部分。佛教中国化是坚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清净庄严的佛教本色,是在适应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和创新佛教自身建设,持续推动中国佛教现代转型,不断增强佛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佛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2.
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佛教哲学的现代阐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其中,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佛教哲学的解读发挥了佛教文化启蒙的历史作用;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为“佛教是文化”的论断提供了学理支撑;而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作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核心论述之一,迄今对学术界思考宗教中国化问题仍富有启发意义。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是当代东亚佛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东亚大乘佛教研究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价值的关注体现出一位佛教学者的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余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佛教逐步与中国传统化融为一体,不但佛教自身日益中国化,而且远远超出了宗教范围,渗透到中国化的各领域,包括语言字、哲学思想、史学艺术、科技建筑、乃至民风民俗,成为中国传统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拟就佛教对中国化影响的各方面作扼要阐述,以期让人们重新认识佛教。  相似文献   

4.
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的向世界传播,来讨论宗教的普世性与地方化,对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讨论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即以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为视点,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相碰撞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中来回顾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2)探讨中国化的佛教如何既坚持佛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表现出了中国的特色,从而获得了在中土的成功传播与发展。(3)探讨基督教的普世化与本土化问题,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处理好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宗教中国化的根本属性是长期性,当代中国宗教依旧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具体而言中国宗教要达成对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核心价值文化认同。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集中体现了佛教的当代中国认同,它将"人间佛教"的核心内容(佛教人本关怀哲学和人学菩萨道教法)置于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重新涵化,表达了中国佛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接契,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进而倡导中国佛教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从服务国家民族最高整体利益,服务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外友好交往。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为当代中国宗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而江西宜春是禅宗发祥地之一。马祖道一在这里创建丛林,以安僧众;百丈怀海在这里订立清规,和合僧团;洞山良价于洞山传曹洞法脉;黄檗希运于此开黄檗宗风……自本期起,《中国宗教》将连载"宜春禅宗祖庭巡礼"系列文章,展示佛教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禅宗在宜春发展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7.
在佛教戒、定、慧三学的修习体系中,戒被奉为成就之基。僧团的传戒对求戒者而言就是受戒,此传戒受戒的宗教行为是佛教修行者身份认同乃至宗教修持的逻辑起点,因此传戒制度在整个佛教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像印度佛教传戒法从佛陀创教时的"善来比丘"法最终演化为具足法、事、人、处的"白四羯磨"传戒法仪一样,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国佛教传戒制度经历了从初传时期声闻戒法的简单授受到宋代于小乘声闻戒法外别受大乘菩萨戒,再到明清时期一期顿受大小乘戒的"三坛大戒"制度演变。这一历史演变与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相表里,既是佛教中国化的表征与结果,也是佛教中国化在礼仪制度层面的动力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传静 《中国宗教》2022,(5):46-47
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如何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将佛教中国化做深做实,是佛教界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江苏佛教的实践探索,阐释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其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明确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强调宗教团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佛教界实际,中国佛教协会将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佛教内部管理作用,加强教风建设、文化建设,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保持佛教精神本色,推动佛教文化创新发展,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宗教中国化的时代课题,立足于汉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变迁,提炼总结出中国人对于印度佛教的两大"选择性接受"——在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抉择中选择性地接受大乘佛教,在大乘空、有、如来藏思想体系的抉择中选择性地接受如来藏思想。本文认为,这两大"选择性接受"本身,离不开汉唐经学丰厚的文化土壤。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与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之间,内在良知的德性诉求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间,不仅透显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意义,而且诠释着文明互鉴、多元通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18,(9):34-36
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放生的基础上,佛教以一套绵密的放生观点,补充完善了中国传统放生的理念,并在历代高僧信士的推动下演变成普遍的宗教民俗。佛诞放生民俗的形成是佛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最初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传入中国,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经典,而是依靠它的艺术——佛像以及其他用以解释佛教教义的形象。因此,佛教造像艺术的转变对于历史上的佛教中国化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今日的宗教中国化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21年12月27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协办的"2021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人间佛教与佛教中国化",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国佛教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经验,探索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昌地处嵊新盆地,四周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晋室南迁之后,佛教玄风传布江左,高人胜士接踵栖此,促进了带有中国特色的般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新进程。中国佛教的历史本质上是佛教从教理教义、戒律伦理、礼仪轨范等各方面深度中国化的历史,亦是佛教文化吸纳、融合、滋养中国本土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既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也是对历史上外来宗教本土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还是宗教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国情的必然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体现了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维"一体,具有深刻的辩证法精神与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月 《中国宗教》2022,(1):72-73
在我国的外来宗教中,佛教是完成中国化较为彻底、成功的范例之一。佛教中国化在形式上表现为佛教经典的翻译与研习读诵、经典和教义的判释与圆教义理的阐发、佛教宗派和山门祖谱的确立等;在实质内容上则表现为佛教义理的心性化、佛教信仰的大众化、普遍化。本文中笔者将以《药师经》的翻译为视角,以探析佛经在翻译过程中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昌县是浙江省的宗教工作重点县,佛教历史悠久,东晋时期高僧云集,成为佛教大乘般若学研究中心,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近年来,新昌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联手,开展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研究,在挖掘文化积淀、赋予时代内涵等方面不懈探索。自8月起,本刊将陆续连载"新昌佛教中国化"系列文章,分享新昌的佛教中国化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