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启莺 《天风》2022,(1):16-18
今年是基督教全国两会实施《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在基督教中国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走深走实,这是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自我建构的必然路径.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需要构建健全、平衡、开放的中国神学体系与言语体系,以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基督教作为一种具有异质文化色彩,且在当前中国拥有3800万庞大信众群体的信仰体系,其中国化的进程较早便受到学界关注。2013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主编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宗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及《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年刊陆续出版问世。"基督教中国化"概念一经提出,亦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4.
<正>一、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实现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基督教来说,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完成从"基督教在中国"向"中国基督教"的转变,这既是党和政府的期望,更是中国基督教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国教会和谐健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中国化,严格地说是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中国化,也即中国的基督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国的基督教不可能"国外化"或"西化",正如国外的基督教也不需要中国化一样。有人对中国的基督教需要中国化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似乎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以后就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就没有基督教的"个性"了。基督教中国化的路程事实上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只是今天还没有将这一重大的事工做好,所以还需要我们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首先,基督教要在中国发展,必须要立稳根基,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接受这样的团体,要能够适应中国悠久的文化。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完成的几项重要事情就是: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和文化上融合。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中国基督教的义务,也是中国基督教的使命。什么时候基督教中国化的文章做好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变得正常了、合理了,什么时候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了,基督教在中国才有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会牧者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适切基督教中国化的牧养思维导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督教的牧养工作是处于最前线的事工,在牧养事工中,以释经为基础的教导、宣讲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因此,笔者主张从牧养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其二,笔者最大的主观期盼是看到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和谐共融;其三,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每至一处,基督信仰若要在异文化中"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必经处境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结合四川基督教会实际,就中国基督教两会《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和《四川基督教会推进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进行了思考,就基督教中国化粗略地谈几点看法。基督教中国化,关键在于如何稳步推进,重在落实,有果效。一、以文化建设为关键,厚植中国化根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以中华文化为根本,坚定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9,(6)
<正>2017年10月,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召开了"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此书是会议发言及部分优秀征稿的合集,共收录文章二十余篇,分为宗教改革家神学思想的启示、宗教改革与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努力的途径三个专题。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9,(9)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9年7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基督教神学院校伦理学培训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牧师、副会长兼总干事单渭祥牧师、副总干事林曼红牧师出席培训会。吴巍牧师作"基督教中国化"专题讲座,并以神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及神学院校课程如何体现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尝试发表了讲话。会后,一行人赴内蒙古基督教教会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3.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4.
<正>唐卫民牧师河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河南神学院院长会议通过的关于落实《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的决议意义重大,指出了未来中国基督教的思想建设和工作方向,需要各地教会共同努力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基督教中国化,关键要在"化"字上下工夫,对圣经、教义中有关中国化的内容进行有效诠释,把我们的信仰化作实践,化为正能量,使福音能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沃土里生根成长;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循序渐进开展,不仅体现在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与历史上历次推动基督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努力相比,当前由"三自教会"推动的"基督教中国化"无论从主体、范围、时代,还是手段方面均与前者存在本质区别,这是其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中国化尝试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互联网传播手段对中国基督教的深度介入,更是为"基督教中国化"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在短期内,其面临的挑战也切实存在。本文将在分析当前基督教互联网传播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基督教中国化"面临的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并为相关主体如何借互联网传播之力,引导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中国基督教最重要、最有价值导向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是中国基督教目前正在行走的历史进程,也肩负着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而且,自从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究热更上一层楼,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司徒雷登是近代基督教传教士的典型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对中国社会有影响的大事,一是办教育,尤其是成功创办燕京大学,获得中美各界赞誉;二是当美国驻华大使,以失败告终。他在中国办教育、出任大使,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以基督教精神改造中国。他爱中国,但更爱美国。他努力融合中西文化,提倡基督教本色化。从司徒雷登身上,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是列强对外扩张的组成部分,而传教士往往是出于宗教热情参与其中。传教士主观上是传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今天,在殖民体系崩溃、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依附于殖民体系的"差传"模式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相互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五四时期,面对"非基运动"的巨大挑战,中国基督教界给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答案。一方面基督教界重新理解中国文化、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也做出了本色化运动的积极探索,这些珍贵的思想和做法为当前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有着难得的现实意义。其一,本色化运动充分尊重基督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规律。历史上,以佛教为代表的许多宗教传入我国时,都经历了一个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制度相适应的过程。基督  相似文献   

19.
苏志明 《天风》2022,(10):12-15
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理论建构的"时代之思",具体指:将具有使徒性、圣洁性、大公性、普世性的基督教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使两者批判地关联与交流互嵌,来建构既属于基督又具有中华文化精神元素特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我们要思考更深层次、文化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如何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当从神学的、历史的、国际的、处境的、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基督教"和"中华优秀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2)
<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实现自治、自养、自传,是在基督教中国化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而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就在于从更深的层面,即思想、神学的层面来实现中国基督教的"自我"。今天,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教会要有新担当、新努力,具体来说至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1.要立足中国处境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社会都需要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