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佛教及藏传佛教音乐在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的过程中只研究其音乐艺术,而不研究其宗教折射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宗教哲学基础上建立的音乐审美观;不研究藏传佛教音乐对其宗教的意义和作用等相关问题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宗教"  相似文献   

2.
<正>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甚至要把实践摆放在第一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是灵魂、思想的艺术,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工具,并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的一种情感艺术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实践的意义。同样表演一首完整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只是掌握它的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它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音乐背景,这样才能对一首作品的音乐内涵、音乐意境以及音乐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所以正确把握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关系,会提高我们的音乐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千山寺庙音乐由佛教梵呗音乐和道教经忏音乐构成,不仅佛教、道教音乐在用乐上呈现诸多相似之处,而且佛教、道教音乐在保持传统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融合了东北民间音乐的乐曲和唱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因此,千山寺庙音乐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对斯特拉文斯基的三个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的音乐观念为契机,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的三个方面:“伪装”的现代音乐、反主体性以及基于本体时间基础的音乐作曲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的出发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指出阿多诺音乐哲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鹂 《天风》2010,(5):44-46
<正>"司琴"这个名称经常出现在我们崇拜的程序单里。从字面上看,"司琴"是指操作琴的人。几乎所有的教会都有这样的圣乐服侍者。合格的司琴不仅能够演奏乐器,还应不断提升教会音乐的服侍观念以及音乐技巧,成为  相似文献   

7.
以小四、初二和高二年级中有音乐经验和无音乐经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等级量表评定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在无概念提示和有概念提示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对音乐旋律片段的张力进行判断,探讨概念提示和音乐经验对于音乐张力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音乐张力感知是一个随个体成熟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之间音乐张力感知变化较大,到高中二年级趋于稳定;音乐训练经验仅对小学四年级被试的音乐张力感知有促进作用;(2)概念提示有助于小学四年级被试对音乐张力概念的理解,而对高二被试无显著促进作用,说明音乐张力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音乐张力是指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由听众的期待引起的放松或紧张感。音乐张力具有激发情绪的功能。音乐张力包括内在张力和演凑张力两种。影响音乐张力的因素有音乐期待、音乐结构、唤醒和激活等。音乐张力的理论主要有申克式分析理论、调性音乐生成理论、旋律期待模型和信息理论。最后探讨了音乐张力的发展特点、音乐张力的生理反映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西方音乐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净化论音乐思想、美德论音乐思想、情理协调论音乐思想。其特点是:它是特定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和民族性格的产物,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强调从美与善的关系角度审视音乐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音乐的伦理功效,并主张严格规范音乐。西方音乐伦理思想启示我们:要重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在音乐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要重视音乐的伦理性与艺术性的问题研究;要重视音乐的美与善的关系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心灵的呼唤,是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想通过歌唱学习来唤起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使其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首先就必须使孩子们真正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树立其音乐形象,使其与音乐元素相结合,赋予音乐元素以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此,可以多采用欣赏法、范唱法,让美的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还要注意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以及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节奏与歌曲的意境相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将音乐力度与歌曲的表现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搞好。  相似文献   

11.
宋彪  张牧君 《学海》2012,(5):153-158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具有愉悦身心、审美、伦理教化等功能,在历史以及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一些不可替代的政治功能.因此,音乐的审查和管理一直是统治者以及现代社会管理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当前,我国正迎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音乐审查和管理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致力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其中,音乐审查和管理也是社会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因而,音乐审查和管理也面临着法治化的任务,需要通过相应的立法为音乐审查和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健全音乐审查和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促进家庭、学校等组织参与到音乐审查和管理的过程中来,创造一个音乐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景文 《美与时代》2014,(2):114-115
《Rango》是著名音乐制作人汉斯&#183;季默的经典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其电影配乐的主要框架结构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的主题音乐以及点描音乐对电影剧情与效果表达的重要作用,使创作者与观影者切实体会到音乐是电影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是目前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音乐教学中的"协同效应".即: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之间;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以及音乐课堂内外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协同效应"是新课标背景下搞好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21实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视听双通道下的音乐情绪加工机制及音乐情绪类型和音乐训练背景对加工机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表达开心和悲伤的音乐表演视频为材料,比较音乐组被试和非音乐组被试在单听觉通道、单视觉通道和视听双通道三种情境下的情绪评定速度、正确率和强度。结果发现:1)视听双通道与单视觉通道差异显著,与单听觉通道差异不显著。2)非音乐组被试对悲伤的评定正确率高于音乐组被试,对开心的评定正确率低于音乐组被试。说明音乐情绪加工的视听双通道整合优势仅相对单视觉通道存在;非音乐组被试对视觉通道情绪信息的变化更敏感,音乐组被试更依赖音乐经验;可在音乐表演时加入协调的视觉通道情绪信息帮助没有音乐训练经验的听赏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经历挫折后,相比于不听音乐,听积极音乐能提升人们的希望感。然而,研究者并不清楚积极音乐和消极音乐在提升希望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也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由于两种音乐在诱发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差异造成的。文章通过三个实验来考察这些问题。实验一发现,在无挫折的情况下,积极音乐相比消极音乐诱发了更强的希望感。实验二发现,这种效应同样存在于人们回忆挫折之后,并且是积极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则通过设置控制组进一步发现,这种效应是由积极音乐对希望感的提升作用和消极音乐对希望感的降低作用共同引起的。文末讨论了该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说,音乐欣赏课更加体现着音乐教育的深层。而新课改之后,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小学音乐教育里面的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岿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美的音乐学生也不尽能感受,音乐本身也就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们的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欣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明代乐队在明代音乐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宫廷乐队以及音乐在明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宫廷乐队民俗化的倾向,体现出民间俗乐对宫廷音乐的渗透;宫廷音乐的异族化,也体现出当时与少数民族,外国音乐的交流.在明代乐队音乐对外国交流方面,主要是表现在与日本以及西方的交流,即中乐西传与西乐中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天风》2009,(11):42-43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中有一部分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基督教音乐和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他们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及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从事基督教音乐的创作、编辑、推广等工作,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先介绍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沈心工、周淑安和杨荫浏。  相似文献   

20.
张政华  韩梅  张放  李卫君 《心理学报》2020,52(7):847-860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 考察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完成诗句押韵判断任务时, 在绝句末对韵律信息(含声调和韵母两个维度)的整合加工过程。结果发现, 在100~300 ms, 仅音乐训练组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 对韵母/声调的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诱发了更大的正波; 在韵母违反条件下, 声调违反相比声调合适诱发了更小的正波。在300~750 ms, 两组被试均在绝句末对诗句内出现的韵母和声调违反进行整合分析并诱发了广泛分布的负波。不过, 对照组仅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进行, 而音乐训练组则在声调/韵母违反条件下完成此过程。综上, 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会在诗句末完成押韵信息的整合加工, 但是音乐训练组对韵律信息(尤其是声调)的加工更敏感和快速, 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违反有更精细的差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