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华耀 《天风》2016,(1):12-13
正做父母其实是一个威长臼勺过程,其间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艰辛,更是生命的成熟。女儿上幼儿园后,因为身边很多同学经常提起自家的弟弟或妹妹,又读了《不一样的卡梅拉》里的《我想有个弟弟》,有段时间她总缠着我说"我想要个妹妹,哦不,我想要个弟弟,因为我已经有好几个妹妹(亲戚家的)了。"我便回答她:"那你好好祷告。"这么讨论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这件事都隐隐有了期待。  相似文献   

2.
妹妹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并为剧中的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招聘小演员。告示一贴出来。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谁知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相似文献   

3.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收到了一封署名"孤独女孩"的来信,信的内容如下: 咨询老师: 您好!我最近心情真的好坏,一次次想到了轻生。因为,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每一次回家,父母没有不吵架的。他们每次吵架时,我都看见弟弟妹妹们在无声的哭泣,同时又用一种恳求的目光看着我,希望作为姐姐的我  相似文献   

5.
李世峥 《天风》2016,(6):40-41
某日灵修,我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里的一段话:“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7-20)读后,我被使徒保罗这一段充满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6.
渊声 《天风》2017,(3):64-64
问:我们夫妻俩常因生活琐事争吵,每次发生矛盾之后,老婆都会用冷战来对付我。这期间,她也会照常做家务、做饭,但就是不说话,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她都冷眼相对,弄得我心力交瘁,祈祷读经也无味,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会死去。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的不发出一丝声音,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  相似文献   

8.
我好幸福     
几年前的某个晚上,我们全家人聚在客厅,小女儿加加突然像个小记者,用访问的语气说:"妈妈,您觉得跟爸爸在一起,您幸福吗?"我愣了一下,她转头又去问爸爸:"请问,您觉得自己幸福吗?"揭开幸福秘密爸爸反问她:"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加加回答:"因为我觉得,我做你们的女儿,我好幸福喔!所以你们也应该觉得很幸福啊!"  相似文献   

9.
正一朋友的女儿,因为幼年时头部受过严重外伤,影响到脑部神经,今年十六七岁的她智商和行动能力比同龄人慢半拍。有一次我到朋友家里做客,那个女孩正好从她弟弟的房间走出来,她拉住我对我说:"我们家里的家务都是我做的,弟弟的、爸妈的、还有我自己的被子都是我叠的,每一个房间的地也是我打扫的,要不是我,家里肯定又脏又乱!"朋友笑着夸奖女儿勤快、能干,并且偷偷向我挤了挤眼睛,我也  相似文献   

10.
蒂娜是一个苦命的人,12岁的时候,母亲就弃家而去。好酒的父亲从来没有认真管过她和弟弟妹妹,所以,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她那弱小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11.
以理服人     
在一次婚宴中,我们和一位牧师同被邀去赴婚宴。就餐时,我们照常做谢饭祷告,祷告后,同桌的人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说:我们在谢饭。他们又问道:谢饭是什么意思?牧师就用比喻对他们说:“当一个孩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一只苹果时,第一句就是谢谢爸爸。我们谢饭是同样的道理。”同席的人有人说:这样,你们应该谢谢主人才  相似文献   

12.
约拿单 《天风》2011,(6):26-27
一位年轻貌美的姊妹一心想嫁个好弟兄,但等了好久,他的"白马王子"迟迟没有出现。人问她:"你究竟要嫁怎样的人,才合你心意?"谁知姊妹干脆说:"最好能像耶稣那样的弟兄……"明知这是她的调皮与幽默,可是我并没笑出声来。我在想,假如我真的直接把耶稣介绍给她,她能穿上婚纱说"我愿意"吗?于是,我想象着自己真做一次"媒人",  相似文献   

13.
乐且晏如     
正一位90后的小妹妹生了个小公主,看到她朋友圈发布的消息,我第一时间送上了祝福。妹妹说,姐姐,能不能给我女儿取个名,我们想了很多,可都觉得不甚满意。我问有什么讲究,她说最好不拗口又不落俗套的。我想到了"晏如"二字。晏是每天过得安然,言笑晏晏,那是《诗经》里夸赞女子温柔的好容颜;如呢,就字面看,不就是家里多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15.
正安安说,要开一间咖啡店,取名"花·生",花时间,生活。她是我的大学同学,我还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听课的时候,她已是一名走入社会关心民生疾苦的记者。那会儿,老师经常说,要是你们也能像那谁谁一样,我也可以不管你们。是呀,三流大学的学生,进电视台,做记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6.
皮鞋与芒果     
一个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说:“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动,改口说:“妈,我要布鞋好了。“妈妈听了  相似文献   

17.
陈朝强 《天风》2006,(4):33
二女儿心事重重地,歪着头,扒了一口饭就站起来不吃了。我趁机赶紧问小女儿,是不是刚才从学校回来在车里又吵架了?小女儿摇摇头说没有。奇怪,通常只有她们吵架的时候才会这个样子的。记得几个月前,作姐姐的二女儿,在学校对面,闷在车里等接妹妹回家,突然,她看到妹妹在路对面与同学一起走过,就赶紧按喇叭要引起妹妹的注意。谁知,到了车里, 妹妹问姐姐为什么“HORN”她,于是你一句,我一句,“火山”爆发了。一到家,姐姐就金星火眼、捶胸顿足地说以后不要再载妹妹了。听得妹妹在一旁寂寂不敢出声。然而,今天姐妹俩既然没有大动干戈,那她又是为哪一桩事闷闷不乐?后来她偷偷地告诉妈妈:原来去载弟妹的时候,在停车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我和父母亲住在农村.因为弟弟妹妹多,父亲常为住房发愁.终于有一年冬季我们家从生产队分到三间传说闹鬼的房子.邻居神秘兮兮地说做饭的那间锅屋闹得最凶,那鬼有两个幽蓝色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1,(8):58-58
腾出一只手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这节被称为处世的金科玉律的经文告诉我们,你所说所做的每一件事最后都会响应到你身上,我们的生命就是很简单和响应我们所做过的事。弟兄姊妹!  相似文献   

20.
活祭     
慕道 《天风》2009,(4):41-41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自己在信仰生活中的不足.我们常常愿意像亚伯拉罕一样,表现得愿意将自己最宝贵的儿子,甚至是自己当作"死祭"献给神,但我们却不能忍受活祭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