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你何干?     
《天风》2020,(7)
正《约翰福音》21章20节至23节记载了耶稣与彼得的对话,这是在耶稣三问彼得,并预言彼得的结局之后。当耶稣讲论到彼得年轻及晚年的情况时,彼得对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没有在意,而是转身看到"主所爱的门徒"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参约21:21,和合本2010)耶稣没有回答彼得的问题,而是要他回到耶稣对他的呼召上来,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  相似文献   

2.
合而为一     
《天风》2019,(12)
<正>《约翰福音》17章是耶稣离世前为门徒所做的祷告,我们称之为"大祭司的祷告"。其中11节后半、22节、23节和24节是主耶稣特别为门徒合一的祷告,并且不只是为门徒,也是为所有信他的人。20节耶稣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藉着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和合本2010)  相似文献   

3.
饶恕     
《天风》2020,(8)
正新约圣经中,耶稣和使徒保罗都有关于"饶恕"的教导。耶稣说:"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和合本2010)"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太18:35,和合本2010)"你们要饶恕人,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2003,(1):11-11
光明一端:耶稣在约旦河受洗 (揭示圣三奥秘) 出自《圣经》玛窦福音第3章13—17节:那时,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到约旦河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但若翰想阻止他说:“我本来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却来就我吗?”耶稣回答他说:“你暂且允许罢!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于是若翰就允许了他。耶稣受洗后,立时从水里上来,忽然天为他开了。他看见天主圣神有如鸽子降下,来到他上面;又有声音由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9,(1):1-1
众百姓受洗后,耶稣也受了洗;当他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他上边;并有声音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路3:21-22)  相似文献   

6.
刘美纯 《天风》2018,(10):32-32
对于基督徒来说,十字架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但却不仅仅是一个标志。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可8:34,和合本2010)跟从耶稣的人,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他。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跟从耶稣所走的是一条十字架的路。旧约记载,十字架是羞辱和诅咒的象征。"人若犯了死罪被处死,你把他挂在木头上……被挂的人是神所诅咒的。"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10)
<正>妇人对他说:"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敬拜上帝,你们倒说,应当敬拜的地方是存耶路撒冷。"耶稣对她说:"妇人,你要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敬拜父,既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敬拜他。神是灵,所以敬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约4:19-21,23-24《和合本修订版》)  相似文献   

8.
洗澡与洗脚     
《天风》2015,(9)
<正>本文的题目或许会使不少读者心里作笑,觉得有"俗不可耐"之嫌。但当一些基督徒初读《约翰福音》13章的经文时,确实会产生关于洗澡与洗脚的问题。在逾越节前夕,耶稣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出版《和合本》圣经的最新版——《和合本修订版》后,常有信徒问:"用《和合本修订版》来查经,会有何惊喜?"我们试从三方面来回应: 一《和合本修订版》更能表达基督和父神对我们的爱与关心 《和合本修订版》更能鼓励信徒活出信仰: 例一: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蔡锦图 《天风》2018,(12):21-22
在中文圣经的历史长河中,《和合本》占了一个世纪的篇幅,直至近年修订成《和合本修订版》(《和合本2010》)。《和合本》是目前通行历史最悠久的中文圣经,流通数量大、范围广。中国教会不少语言和概念,与这部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和合本》的历史起点,也与当时的环境和需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希腊原文,《约翰福音》7章53节"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和合本2010)至8章11节为一个段落。这一段的记载是"关于死刑那么严重的问题"~1,而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目的却只是要试探耶稣,想要寻找耶稣的把柄好指控他。8章3节只提到"一个犯奸淫时被捉的女人","'行淫'  相似文献   

12.
雪峰 《天风》2012,(8):54-55
《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众人中有一个人"打断了他的话,迫不及待地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参路12:13)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纠纷时,习惯请求德高望重的拉比出面调解。因此,这个人找到了身为拉比的耶稣。不过,耶稣却不愿意卷入这个事件,因为这并不是他的使命,所以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14,(2):42-43
《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15.
在保罗的传道生涯中,反对他的人时常在他左右,不只是与他道不同的犹太人,也有与他“同道”的人.在《腓立比书》1章15节至18节,保罗提到有些人也在传福音,但是,他们传福音的动机却是要加增保罗的苦楚.这段经文,《和合本2010》的翻译对《和合本》作了些修改,保罗说:“有些人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有些人是出于好意.  相似文献   

16.
刘美纯 《天风》2022,(5):26-27
符类福音记载门徒关于"天国里谁为大"的询问(参太18:1-5)、争论(参可9:33-37)和议论(参路9:46-48),三卷福音书记载的角度虽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天国里谁为大"这件事,且都是发生在耶稣第二次预言他受难与复活之后.当耶稣第三次预言他的受难与复活后,他最亲近的两个门徒雅各和约翰兄弟俩就来求耶稣:"在你的荣耀里,请赐我们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参可 10:37;参太 20:21,和合本2010)由此引起了其他门徒对他俩的不忿,"其余十个门徒听见,就对雅各和约翰很生气"(可 10:41;参太 20:24,和合本2010).当年门徒的"谁为大"的争论,以及雅各和约翰想要坐高位的想法,自古以来并未停止过.做最大的、坐高位、有权,人性使然,是会让人心动的.  相似文献   

17.
加灵 《天风》2014,(2):38-39
在信仰生活中,诗歌中多次出现"在地如天"的类似语句。比如我个人所喜爱的诗歌《颂主歌》的副歌说:"主耶稣!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耶稣同在歌》的副歌也宣告:"哈利路亚!真是天堂!罪蒙赦免真是天堂;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这两首诗歌中"在地如天"的精髓就是耶稣基督。前者将耶稣视为至宝,认为得着耶稣得着一切,"在地如同在天"。后者有耶稣同在,就是天堂,  相似文献   

18.
加灵 《天风》2014,(2):38-39
在信仰生活中,诗歌中多次出现"在地如天"的类似语句。比如我个人所喜爱的诗歌《颂主歌》的副歌说:"主耶稣!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耶稣同在歌》的副歌也宣告:"哈利路亚!真是天堂!罪蒙赦免真是天堂;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这两首诗歌中"在地如天"的精髓就是耶稣基督。前者将耶稣视为至宝,认为得着耶稣得着一切,"在地如同在天"。后者有耶稣同在,就是天堂,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富善牧师,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可是他全程参与并最终主持翻译的白话文圣经——《官话和合本》,读过的人就不计其数了。1919年,《官话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圣灵借这部圣经,引导许多人信主得到救恩,结出美好善果,同时也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影响深远。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在此纪念为翻译《和合本》圣经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和合本》  相似文献   

20.
吴新望作品     
吴新望 《天风》2022,(3):66-66
2022年《天风》封面封底主题以基督教全国两会圣三一堂彩色玻璃窗的内容为主线,按照窗面圣经人物事件顺序,配以《和合本2010》版圣经的相应经文,融入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在表达信仰特色的同时也彰显了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