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纯粹理性批判》:是否弃上帝,抑或是否弃思辨理性的僭妄?一种对康德哲学的如下理解曾在国内学术界差不多成为认同的观念:从《纯粹理性批判》到《实践理性批判》,上帝在一度被否弃后,又被否弃者重新扶上天国的王位。一部评述康德哲学的专著这样写道:“康德在前门送走上帝(在认识领域宣布不能证实上帝存在),在后门又接了进来(在实践领域又宣布上帝必然存在)。”(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269页)这种见解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海涅,然而海涅是错的。事实上,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2.
芦宝玲 《天风》2017,(8):17-18
教会需要调整身份,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创世记》中,上帝给人提供了优美的伊甸园生活,而在《启示录》中,上帝给人预备的却是一座装饰一新的圣城。从园子到城市,从农耕到产业,这也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必然过程。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影响遍及社会方方面面,包括教会。圣经给我们一种发展的预见,教会需要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是《天风》的热心渎者,自今年《天风》改版以来,可说是旧貌换新颜。尤其看了今年8月份的《天风》,心中颇有感触,于是执笔畅叙,一吐为快。 看得出8月份的《天风》从组稿到编排,经过一翻精心设计,不少文章围绕“人论”铺陈开来,从多种角度阐述人性,勉励渎者要识人、识己,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上帝,归向上帝。“教会外有真善美”一文,人情人理地分析了  相似文献   

4.
《圣经》伦理简述陈霞本文通过对《圣经》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契约书”、《阿摩司书》、“登山训众”和《罗马书》的伦理思想的分析,考察了《圣经》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指出:早期伦理强调上帝与人立在两块石板上的约,后来的使徒们则强调上帝与人的心灵之约。《圣经》...  相似文献   

5.
吴立斌 《天风》2010,(1):12-14
圣经《创世记》开篇即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这是基督教信仰的起点,也是上帝自我启示的开始。在随后的经文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和谐、有序、充满爱的世界。从《创世记》2章4节开始,重点集中在人身上,上帝将有着他的形象和样式的人安排在伊甸园里(参创2:8),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约伯记》要表明的应该是上帝的形像与作为;苦难是人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虽然这途径既残酷又现实;人心中对上帝的看法与上帝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形像是否一致?《约伯记》告诉人们,人对上帝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本文试就《约伯记》中的故事和各人的辩论,来浅谈《约伯记》中约伯的上帝观,希望在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8.
汪冬梅 《天风》2006,(12):46
上帝赐每个人在世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中与主相遇。从最苦的日子走到今天,完全是出于上帝所赐的恩典。从此立志活出上帝的生命荣耀主。  相似文献   

9.
我发言的题目比较长,但并不复杂:《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人对上帝的启示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也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 记于文字的圣经从最早的部分到最晚的部分,大概有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上帝多次多方纠正人对上帝的错误认识,引领人一步一步较好地认识他,正像希伯来书1章1节所说的,上帝“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用耶稣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同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演变到今天,它的上帝观日益多元化了,所以在这里讨论的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上帝观,和基督教正统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观之间根本差异。 现代中国人听到上帝这个称呼,容易直接理解成基督教唯一真神耶和华。实际上,上帝这个称呼中国古已有之,而非舶来品;把《圣经》中的耶和  相似文献   

11.
胡永辉  董群 《学海》2014,(4):198-202
本文以"清教思想研究之父"派瑞·米勒的清教契约观念为理论依据,从宗教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五月花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包含的恩典契约、社会契约和教会契约三个不同维度的契约伦理思想。《公约》的恩典契约确立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上帝拣选清教徒到北美承担荣耀上帝的圣城建设使命;《公约》的社会契约确立了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尘世中的任何团体组织都无权剥夺个人的天然权力;《公约》的教会契约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会采用的公理制管理方式保障了移民个体之间的平等。《公约》在为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移民提供了一个世俗的民族身份同时,更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精神身份。  相似文献   

12.
列维纳斯谈论的不是宗教的上帝观,而是形而上的上帝观。其内容包括:第一,如何重新定位上帝?他从笛卡儿的无限思想和希伯来《圣经》的上帝观念里引申出他者的上帝观。第二,如何理解上帝与人的关系?他认为上帝与人的关系既是断裂的,又有相遇的可能。第三,人如何接近上帝?他指出在伦理的相遇中接近上帝,上帝隐现于人的伦理践履之中。  相似文献   

13.
爱惜     
计文 《天风》2009,(8):1-1
圣经中有一卷很特别的书,它的结尾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读过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约拿书》,记载了上帝对约拿一个沉重的反问:“……我岂能不爱惜呢?”(参拿4:11)这“爱惜”一词不但对《约拿书》画龙点晴,而且让上帝对人类的爱意和怜悯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4.
魏真 《天风》2010,(8):62-62
<正>很多甚至是每个虔诚的基督徒都经历过,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帝却袖手旁观……以致因此对上帝失望。近日读了杨腓力所著的《无语问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God)一书,作者将信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上帝造了两种人李建欣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一下《圣经·创世记》就会发现:其中有两则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第一个版本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万物始创”的故事:上帝在六日之内创造万物,第七天休息为安息日,这就是今天星期天的来源,上帝在第一天让世界有了光,分开了昼与夜...  相似文献   

16.
沈承恩 《天风》2013,(11):42-44
一、上帝创造的世界充满和谐 《创世记》1章至2章记载了上帝的创造。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充满了和平。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是那么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7.
柳松 《天风》2017,(7):42-43
《马太福音》11章12节说:“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一些弟兄姊妹对此存有疑问:我们不是因信称义吗?不是凭着信心就得救,可以进入天国吗?救恩不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不需要人为努力,人也没办法靠努力得到救恩吗?面对信徒的疑问,我曾经从称义和成圣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因信被称义,但还要经过成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成为美好     
苏喜乐  吴新望 《天风》2018,(11):9-10
我们在世界上生活,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春天——杨柳拂面,夏日——雨打荷花,秋天——丹桂飘香,冬日——原驰蜡象……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感知世界的丰富与美好。《创世记》1章31节和《传道书》3章11节两处经文也都言及上帝创造的完美,《创世记》1章最后的结语建立于上帝在前六日里凭着他超在的能力合乎逻辑地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性的世界:正如《传道书》3章11节所说:“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相似文献   

19.
《约伯记》中的主人公约伯经历了"倍靠上帝——偏离上帝——回归上帝"的痛苦历程。笔者就约伯的痛苦经历剖析约伯的心路历程,揭示约伯从患难中到真正心灵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评《上帝与美国人》《上帝与美国人─—基督教与美国社会》,雷雨田著,250千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责任编辑:严国珍。近些年来,在国内日趋繁荣的文化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一批论述美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但有关美国宗教的专著却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