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逻辑推理论,逻辑常项的意义是由它的引入和消去规则确定的。普莱尔(Arthur Prior)提出的tonk对推理论构成了严重挑战。库克(Roy Cook)最近构造了一个禁止传递性的相干的逻辑系统,即Tonk-逻辑,并借助四值语义学重新定义了Tonk-后承概念,在这种概念之下,tonk的引入规则和消去规则都是有效的,同时系统还不是平凡的。本文探讨了保守性与常项的引入和消去规则的协调性之间的联系,并定义了两种较强的协调性概念,即HCU-协调性和HML-协调性概念。借助这两个概念,本文论证,tonk不是HCU-协调的也不是HML-协调的,因而它不是合法的逻辑常项,Tonk-逻辑也不是一种合法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2.
归纳接受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立文 《现代哲学》2006,3(2):120-125
归纳推理的结论进入知识集合的时候有一个“跳跃”的过程。根据什么规则接受归纳结论是归纳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率接受规则与知识集合应当满足的一致性条件和演绎封闭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性导致了抽彩悖论。该文介绍有代表性的归纳接受理论,指出归纳接受问题对归纳逻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弗协调逻辑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俊伟 《哲学动态》2004,6(11):25-28
"弗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又译作"次协调逻辑"、"超协调逻辑",是非经典逻辑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一种不能从矛盾推出一切的逻辑理论.巴西逻辑学家达·科斯塔(Da Costa,1929-)在"不协调系统的命题演算"(1963)和"不协调系统的理论"(1974)两篇论文中构造了弗协调命题演算系统Cn、弗协调谓词演算系统Cn*(不带等词)和Cn=(带等词)及弗协调的摹状词演算系统Dn,从而开创了弗协调逻辑."弗协调逻辑"一词是由秘鲁哲学家奎萨达(Quesada)在1976年的国际逻辑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它表示在这种逻辑中,当矛盾律被削弱、不再普遍有效之后,仍能保持一种稍弱的协调性.由于这一词更恰当地表达了科斯塔创立的"非协调形式系统"的本质特征,所以很快得到逻辑学界的认可,从此为大家所使用.与经典逻辑(指弗雷格开创的一阶逻辑)相比,弗协调逻辑有以下两个特点:(1)矛盾律在其中不普遍有效;(2)在其中从相互矛盾的两个前提推不出一切公式.但是另一方面,在保证了上述两点的前提下它又包含了经典逻辑中最重要的定理模式和规则.弗协调逻辑适合作为经典逻辑所无法处理的弗协调理论的基础.自科斯塔创立弗协调逻辑之后,许多逻辑学家开始沿着科斯塔的系统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将它应用于其他非经典逻辑,得到了许多全新的逻辑系统,例如我国逻辑学家张清宇将弗协调逻辑推广到模态、时态层次.[1]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服从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的义务。但是,对于我们何以需要承担这种服从义务,目前的道德理论还没有给出逻辑融贯的合理解释。对于该问题的合理解释应该同时包括制度规则与个人行为这两个层面。迄今为止,无论是后果主义还是义务论,无论是密尔的分层理论还是罗尔斯的限制理论,它们要么不能够对制度规则给出合理的解释,要么不能够对个人行为给出合理的解释,要么对两者均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主张,我们可以把对这两个层面的解释分开,用后果主义来解释制度规则,用公平原则来解释个人行为。通过理论的这样一种分层使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遵守规则的道德义务问题。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法律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存在着道德仅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因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又必须获得解决 ,使得道德的法律强制成为必要。多元背景下道德共识的存在 ,道德与法律共同的问题域以及现代社会的立法民主化机制 ,为道德的法律强制提供了可能。道德法律强制的合理性 ,只有通过对于应当予以法律强制的道德的性质、可强制的道德的范围以及道德法律强制的立法和司法程序的学理分析 ,方可予以证成。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交流思想,总是要进行推理的。不过人们的推理并不都合乎逻辑。合乎逻辑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正确思维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推理的逻辑性,即推理的逻辑结构及其规则,是形式逻辑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和掌握各种推理形式的逻辑结构及其逻辑规则,也就是我们学习推理各章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下面谈谈学习演绎推理应当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首先要弄清楚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演绎推理的特征是相对于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氧化应激学说被广泛地接受,可是大量的证据表明,服用抗氧化剂并不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相反,体育锻炼能够增加氧化应激,却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方案。分子机制的研究也表明,细胞内氧化应激不足时,会导致内质网无法合成二硫键,导致胰岛素生成不足。由此沃森推测,糖尿病是由于氧化应激不足所致。同理,氧化应激不足可能也是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沃森的呼声让现在普遍认为氧化应激有害理论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氧化应激在机体中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真矛盾"及次协调逻辑的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偏好是哲学、博弈论、决策论和效益理论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偏好及其逻辑性质在行为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中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偏好的概念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多姿多彩,它驱使着我们在尘世的种种行为选择。然而,偏好不是静止不变的,建议、命令、以及其他的信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偏好。近年来,逻辑学家们开始对偏好的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偏好变化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AGM理论研究偏好变化,给出变化的逻辑公设。第二、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对偏好的具体变化机制进行研究,给出动态偏好逻辑系统。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方法,都是采用定性的视角,即,偏好被表示成一个序关系。与此相反,本文采取量化的视角来研究偏好,利用偏好赋值函数给出偏好的量化语义。就逻辑语言而言,我们给出一个包括命题常元的新语言。这个语言既简练又富于表达力。基于这样的量化语义,处理偏好变化的方法就与以往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经典的乘积更新的机制,我们提出了新的加法规则和一个参数化规则,来刻画偏好赋值的细微变化之处。同时,我们给出一个动态认知赋值逻辑,并证明其完全性。此外,我们还考虑道义逻辑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模型同样适用于道义的情境。特别是,这个新的模型能够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义务冲突问题。最后,针对赋值偏好模型,我们定义了适用于它“赋值互模拟”。而且,我们还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新的互模拟概念“距离互模拟”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10.
四卡问题解决中的匹配偏向再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江  杨娟  张庆林 《心理学探新》2006,26(1):39-41,61
选取经典的四卡问题作为实验材料,深入探讨了“综合考虑证真证伪作用”的提示以及逻辑分析过程对被试解决四卡问题不能产生促进效应的原因。结果发现:(1)多数被试能对卡片P和-Q进行正确的逻辑推断,但是最后却仍然倾向于选择卡片Q而非-Q,这种错误并非是由于附加的认知任务使得被试的短时记忆容量超载所致。(2)元音偶数组与元音非偶数组的被试对四张卡片作出正确逻辑推断的人数百分比基本一致,但是后者选择P-Q的人数百分比却显著高于前者,这表明多数被试似乎并不依据逻辑分析的结果及其命题检验的规则来作出选择,而是采用匹配策略,错误地选择了Q卡片。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个亘古常新的问题.在法律的领域内道德的位置何在,对法律的道德审视何以可能?这是建构法伦理学要思考的基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是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的需要,也是解答法律的合法性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2.
重叠共识既是对正义原则稳定性的论证,也是证成正义原则时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环节。但许多人认为这两个目标是无法兼得的,应该把重叠共识只理解为对正义原则道德正当性的证成,而非对其现实命运的考察。这种观点既误解了罗尔斯最根本的问题意识,也不能真正解释正义原则在道德上的正确性,因此是错误的。重叠共识最终证成的,其实就是正义原则在现实社会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我们修订的瑞文推理为材料,对145名儿童图形推理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在解决图形推理问题时使用六种策略,它们分别是分析策略、不完全分析策略、知觉分析策略、知觉匹配策略、格式塔策略和自主想象策略;不同年龄儿童在解决不同类型题目时的策略使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决数量规则题中,知觉分析策略在整个小学儿童阶段占主导地位,而在解决加减规则题中,分析策略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小学二年级开始出现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飞跃,二年级儿童开始能够同时观察到两种规则,五六年级儿童更能够不受题目形式的影响.而是从本质上把握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4.
郑家红  尹鹏旭 《学海》2023,(1):206-216
当前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仍存有较大争议。虽然新修订的《体育法》第52条明确了体育赛事活动的保护规则,但仍未能解决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性质界定问题。在体育赛事转播权的理论观点尚不能做到逻辑自洽之际,将体育赛事转播权视为一种民事法益,并为其提供有限保护,既能有效协调体育赛事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利益,也能维持现有民事权利体系的完整性。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益保护模式构建起了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动态利益平衡机制,并为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权利法定化保留了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对这个看似简单问题的回答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未对未来社会做过于细致和详尽的描述而把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留给了后人。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虽然经历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但因囿于历史条件而未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解答。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历史的逻辑终于冲破理论的固有范式而将其纳入常规。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其合乎规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驱动下,改革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完全是自然和自发的,其矛盾运动必然要通过革命或改革这个中介予以实现。这既是当代中国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模态逻辑的典范性由“局部”典范性拼接而成。本文讨论了“局部”典范性问题,即一个模态逻辑的典范框架的什么样的生成子框架是该逻辑的框架。主要的结果是证明了一个逻辑的典范框架的有界宽的生成子框架都是该逻辑的框架,并且典范框架内嵌了所有该逻辑的有穷宽框架。  相似文献   

17.
孙海龙  邢强 《心理科学》2014,37(1):34-39
视角效应(Perspective Effects)是指四卡问题解决中,当被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条件规则进行检验时,其选择偏向会在卡片p,q和-p,q之间发生稳定变化的现象。视角效应对四卡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影响,但其存在条件及发生机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四卡问题中的视角效应。实验1和实验2采用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转换社会契约、因果规则的四卡问题中,发现视角效应,抽象规则中,提供反例比提供充分必要条件更有利于产生视角效应。实验3在不同视角下研究四卡问题与条件推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卡问题与条件推理之间不具有逻辑一致性,产生分离现象。总之,视角效应在抽象规则和特定规则中均存在,而提供反例更有利于视角效应的产生。领域一般性或领域特殊性均不能有效解释视角效应的产生,两种机制的综合调节为解释视角效应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概化的问题原型对问题归类和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雷  吴思娜 《心理学报》2001,34(5):33-41
探讨原理学习过程中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对解决不同适宜程度问题的影响。实验1探讨个体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对解决表面内容不同适宜程度的问题的效果;实验2探讨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的被试解决问题的信息加工方式与机制;实验3进一步探讨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的个体解决复杂问题的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1)形成概化程度较高的问题原型有利于个体对表面内容不适宜题目的解答;(2)形成概化程度较高问题原型的被试在解答适宜或不适宜问题时均能迅速激活问题原型而通达原理图式,因此,更多地采用图式的方法解决问题;(3)形成概化程度较高的问题原型会有助于被试排除题目的无关信息,正确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ZF的经典模型和非经典模型,梳理了它们的最新动态,并且将ZF的广义代数值模型推广到基于形式不一致逻辑的弗协调集合论。该推广过程的关键在于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这类弗协调集合论是否包含不是一致的集合;第二,在模型中如何处理相等关系=,以便它能够满足莱布尼兹公理。此外,本文构造的广义代数值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王球 《哲学研究》2022,(9):97-106+129
濠梁之辩是著名的哲学议题,然而鱼类是否具有快乐或疼痛的意识经验,哲学史上却难觅其解。哪些动物有意识,我们基于什么理由将意识状态归赋给动物,这在当代被称为动物意识的分布问题。分布问题是“他心问题”在跨物种语境下的延续。诉诸非推论主义以及推论主义中的理论优先进路,无法解答分布问题。虽然类比推理是解答分布问题必不可少的方法论工具,但哲学家们对哪些外显特征可以作为类比推理的基本类比项存在诸多分歧。泰尔的“牛顿法则”经过修正,不仅能够解除这一困境,而且有望将分布问题从前科学的哲学思辨推进到一种更合理的多维框架讨论方式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