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劳资矛盾的性质、特征、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实施劳资冲突治理的法治化,通过合理的劳动权利立法和有效的劳动执法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最终实现劳资力量的平衡和保障劳资合作,已为社会所亟需。本文站在法律伦理学的视角,围绕我国劳动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劳动权利立法内容的道德意旨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程序正义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著名学者,马尔科维奇撰写的《劳动道德和联合劳动》一书,近由尼什“格拉丁那”出版社出版。全书除前言外,共分五章。第1章、道德和劳动道德。包括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劳动道德两部分。认为劳动道德是劳动集团中的人按照其对劳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般认识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总和,这种行为规范包括参与者在劳动过程中和在实现劳动过程的劳动集体中的态度。动机和满意程度。第2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道德。第3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道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任何社会生活得以可能所必需的基本凝聚力之一。直观地看,社会转型时期确实呈现出一种"道德滑坡"的现象与趋势,但"道德滑坡"这一抽象说法并没有揭示出当前道德困境的实质,也未能提供走出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当今道德困境的实质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传统道德范式作为一个整体在现代社会丧失了其有效性,这不仅表现为诸多具体道德规范的失效,更重要的是道德信念层面的缺失。走出当前道德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确立一种以自由、平等为信念基础的现代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伦理的正义主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政治学和伦理学有关原理 ,探讨了政治伦理的主题 :正义。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现象 ,同样是一种伦理现象 ,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决定了它以实现正义为伦理目标 ;从正义的性质及内容等方面看 ,正义根本上具有政治性 ;正义是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 ,统摄诸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具体政治道德规范 ;政治的正义目标实现要以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为保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伦理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伦理思想包含着体面劳动的思想要素.体面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现实实践形态.马克思体面劳动观体现为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有劳动才体面,劳动者的劳动应是体面的劳动三大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体面劳动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伦理批判: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体面劳动的实践;另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者因劳动不体面,无劳动更不体面,从事的劳动是不体面的劳动.现代社会实践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伦理要求是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劳动者有劳动且能体面地劳动.  相似文献   

6.
刘钢 《现代哲学》2008,(3):101-107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政治哲学领域发起的一场革命是:它通过解构,构建了一种与传统的互惠和平等的道德原理完全不同的、非互惠的友爱和关心的道德原理,并把这一道德原理视为正义的基础.德里达认为,基于传统的互惠和平等的道德原理之上的传统的道德观并没有真正把人当作相异的个体性存在来看待,这也造成了基于互惠的平等观念之上的现代法律的困境.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德里达的道德观,并指出了他的这一带有解构意图的道德观所具有的积极的建构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虎现象的道德意义普通劳动者的高尚行为,总是触发我们对社会道德建设及其丰富的、创造性的形式的思索。徐虎事迹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一个人高尚行为的“制度化”,是一个高尚的人的自我“立法”。在社会需要的尺度和工作职责的尺度之间,有一个高尚的人的道德尺度。...  相似文献   

8.
迪尔凯姆社会道德视野中的法律观是其法社会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将社会团结视为整体上的道德现象 ,将社会集体意识和社会劳动分工作为维系社会团结的纽带 ,将法律形象地比喻为社会道德的“看得见的符号”。本文将迪尔凯姆社会道德视野中的法律观概括为三点 :其一 ,社会集体意识是压制性法律制度 (刑罚制度 )的道德意旨 ;其二 ,社会劳动分工是协作性法律制度的道德意旨 ;其三 ,法律不仅在本质上与道德规范具有自我同一性 ,而且在形态上又是道德规范的可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 ,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 (熟人 )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 ,强调的是伦理性 ;而西方法律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 ,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 ,体现了平等、自由与正当权利的法治精神。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危机现象 ,既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失灵问题 ,又有法律诚信的缺失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 ,实现传统伦理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朗西埃在《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里面提出"所有智力都是平等的"这一箴言,但他实际论证的不是所有智力皆平等的一面,而是其假设的一些性质。朗西埃以理论与真实始终矛盾为线索,揭示了现代社会建构中的智力钝化、愚化问题,澄清了智力与意志的不同性质,还把它们与另一个核心问题即"自由"问题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作澄明"教育"在本原上的意义,是重拾对理性人性的信心,去相信任何个人的知性能力。但我们也知道,所有人智力皆平等的主张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论断,或是对平等政治的献身,或是一种革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简单和绝对地将之定位。  相似文献   

11.
“道德共识”与现代社会的命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道德仅仅属于个人私人性的良知决断 ,还是具有某种公共的、普遍的性质 ;或者说 ,“道德共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 ,这一问题事关哲学和伦理学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重大理论问题 ,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所以对它的思考和讨论已成为当代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国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于观念层面 ,而缺乏从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对之加以把握。本文拟从“道德共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入手 ,揭示这一问题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实质 ,以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现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道德分化”我们…  相似文献   

12.
周雨 《世界哲学》2023,(6):103-108
在J.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的平等哲学中,智力平等、政治平等与感性平等共同构成了闲暇(■)平等的预备性分析。闲暇平等意味着:(1)劳动者应当从其遭受的智力偏见、政治偏见与感性偏见中解放出来,恢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凭借自然秩序的任意性而合理剥夺掉的劳动者关于闲暇的权利;(2)劳动者应当从重复的、循环的和盲目的休息时间中解放出来,使自身的言语、行动及生活不再被贬抑为噪声、模仿与平庸;(3)劳动者应当从主体的或实体的个体化中解放出来,在此性的个体化中达到对闲暇的享受。在突破了时间的等级秩序——劳动者拥有的是休息时间,自由人拥有的是闲暇时间——之后,闲暇就拥有了双重的时间性,在此之中,闪耀的是未来的或新世界的人的光辉,或者说,是一种弥赛亚式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卢梭被称作是现代民主制精神之父。与同时代的其他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在今天一再受到重视。当代道德论述在经济领域围绕自由和平等哪一个优先问题上的激烈争论,总是将我们引向卢梭契约伦理的现代性论证模式上来。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个并不怎么严密且某种程度上摇摆不定的论述模式中隐蔽着的道德人的抽象。这种“抽象”通过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性产生影响。解读卢梭著作特别是其契约伦理思想的现代性,有助于认清现代现象中随处隐匿着的卢梭主义的道德人类型。这将提供一个能够严肃看待与市场社会相应的现代性道德建构的视…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产力新探王秀阁至今,学术界对精神生产力的探讨,都是从社会角度即宏观上进行的,而很少从个人生产力即微观上来探讨。本文试就个人精种生产力问题作些探索。什么是个人精神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他说:“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以上论述表明,劳动主体自身的“自然力”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指劳动者的体力(臂、腿、手),精神力量指劳动者的智力和目的意志(头)。这两方面都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必要要素。据此,我们可以把劳动者个人的精神生产力定义为:影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其生产能力的精神力量。个人精神生产力中的智力因素,是指运用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经验和技巧,劳动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反映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劳动者的智力因素有的是在生产实践中直接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转化而来的,还有的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训练而成的。个人精神生产力中的目的意志因素,主要是指劳动者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自从马克思论述了劳动的异化以来,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在为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而烦恼。这些国家中的许多公司都曾设法减轻异化的那些引起混乱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损失,另一方面导致了对自由企业理想的追求。同时,在高度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中,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者的“贬值”或失于个性还存在着某种困难。我将证明,这种明显的反常,即关心工人的异化而不理解它的道德影响,是由一种积极异化论造成的,首先阐明这种理论的是亚当·斯密。我将证明,斯密对劳动分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的这一命题:经济自由是从…  相似文献   

16.
孔子及儒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它深刻揭示了教育科学中的普适性、超时代性的一般规律 ,与现代终身教育理论具有相通相融的科学理念。但由于缺乏对普通民众的真挚的人文关怀情感和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平等理念 ,孔子及儒家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发展面前遇到了困境。然而 ,由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缺陷 ,这就给孔子及儒家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发挥作用带来了契机与可能  相似文献   

17.
袁银传  杨兴圆 《世界哲学》2022,(1):11-20+160
不断占有剩余价值以自我增殖,进而无度扩张,这构成资本的内在逻辑。资本提升了劳动能力,改进了劳动方式,变革了全部社会关系,瓦解了封建体系,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前提。但在资本逻辑支配下,劳动采取异化形式沦为资本增殖的元素,引发资本统治劳动、人为物驭的发展悖论,此一洞见构成马克思劳动人本思想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向度。透过劳动从属资本的迷雾,马克思深度揭示了劳动发展与社会演进和人的本质的内在同一性,确认了劳动者的历史主体地位,指明了经由劳动和劳动者解放实现人的解放以及资本逻辑消亡的必然性,彰显了劳动人本思想以劳动和劳动者为本的价值诉求及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之维。  相似文献   

18.
《手稿》是一部经济道德内涵丰富的马克思早期著作。对这部著作作经济道德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手稿》进行了经济道德解读:一是经济事实与经济主体及其关系的价值分析;二是异化劳动导致劳动关系的非理性化;三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道德缺损;四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阿伦特把劳动与工作区别开来,认为劳动的主体是奴隶,工作的主体是工匠,奴隶与技术相分离因而劳动与技术相分离,工匠与技术相结合因而工作与技术相结合。基于此,她批评马克思混淆了劳动与工作。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本文认为马克思对劳动的阐释具有技术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双重视角。无论从哪种视角看,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不仅在概念或逻辑上而且在历史上都是相统一的,所谓无技术的劳动不过是一种幻想和虚构。因此,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批评并不成立。一方面,她忽略了技术所具有的主体和客体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仅仅把技术同特定的主体即工匠相联系,无视技术对于劳动者和劳动过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她无视基于权力-支配关系的劳动者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把奴隶当作劳动者的唯一存在形式,无视农民和工人作为劳动者的存在和作用。总之,阿伦特对劳动和技术及二者关系的理解是抽象的、非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削弱仅是一种表象。从实质上说,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获得最本质的、名符其实的意义。 传统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的伦理化,是道德化了的社会,以“人治”为核心。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的制度化,是理性化了的社会,以“法治”为核心,因此,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理性和法治的现代社会,其精髓之一就是体现人道和伦理的精神,它从法律上赋予人权利、自由、平等和公正,而这正是人类道德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