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投资决策风险的周边组织因素和多阶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现场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动态投资决策实验模拟任务,选取53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被试,研究投资决策不同决策阶段上所具有的动态风险特征。结果发现:不同的投资决策项目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投资决策项目在不同决策阶段上的风险特征具有动态性;决策情景中责任意识、环境与组织管理周边情景等关键因素对决策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颖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39-114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成为了新近的一个热点课题。从双系统理论模型(社会情感神经网络系统、认知控制神经网络系统)出发, 对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重点分析了新近的大脑功能连接、脑网络的研究; 阐述了青少年风险决策认知神经机制的主要理论模型:双系统模型和三角模型。未来研究还应加强对认知神经机制理论模型的检验、整合和创新,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社会参照系统(同伴关系、亚文化等)在青少年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及机制, 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如何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高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医疗领域,风险认知是预测医疗决策和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非专业人士的风险认知不仅受到风险性质的影响,还受到风险信息的框架、载体、认知定势、以及个体的认知方式、动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咨询和医患交流应通过一定的策略来提高风险沟通的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4.
自我框架、风险认知和风险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慧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08,40(6):633-641
对行为决策中“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的研究进行了拓展:探讨了自我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面对运用图示方法表示的管理,健康,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决策问题,参与者自主地选择对方案的描述(自我框架)。研究有四个主要发现:1)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的效应部分显著,而且对风险选择的影响方向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2)机会威胁认知是自我框架效应的一个中介变量;3)自我框架在情绪语气上的差异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决策者对一个备选方案(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相对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自我描述的情绪语气越积极正面,这个方案被选择的可能性越大;4)决策者的机会-威胁认知是这一自我框架效应的部分中介变量。也就是说,对备选方案的自我描述语气作为一种对决策信息的编码影响了风险(机会和威胁)认知,进而影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 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 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 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 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 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基因技术, 采用IGT和GDT任务范式, 通过网络成瘾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对比研究, 去探索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分离;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磁共振技术, 采用IGT范式和选瓶任务范式, 研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该项目的开展, 有助于拓广模糊决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 对理解人类在模糊情境下的决策机制以及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临床上成瘾人群、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实中企业和个人的决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睡眠剥夺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时间的情况。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风险寻求,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风险规避, 而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睡眠剥夺从风险感知、风险容忍、风险决策策略三个方面影响了风险决策, 其心理机制可由认知和情绪双路径模型进行解释, 且脑神经生理学研究也提供了相关证据。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睡眠不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2)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道德决策脑机制研究更多地关注了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较少关注个体对"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信息的整合加工,更是忽视了帮助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心理与脑机制的异同。因此,有必要通过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模态脑功能成像(f MRI)等多种方法来系统考察帮助和伤害情境下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交互影响道德决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共情训练对道德决策的干预作用。旨在揭示道德决策的时间进程和神经基础;探寻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情境和共情水平下可能存在的变异;共情训练能否有效提升个体的道德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8.
外语效应指相比于母语背景,个体在外语背景下风险决策偏差会降低。针对影响外语效应的因素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因素和与个体外语水平相关的因素,少有研究探讨认知风格的作用。本研究通过524名成人被试,探索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对外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决策中存在外语效应,相比于母语背景,外语背景下框架效应被削弱,且个体更偏向风险寻求。(2)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都高或都低的个体,语言类型会影响风险决策,在母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规避,在外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高低不一致的个体,语言类型对其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认知风格如何综合影响风险决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风险领域特异性指某特定领域内的风险决策和偏好可能会受到领域内特有的风险因素影响, 因而会导致领域特异性的行为。基于期望法则的风险决策理论认为, 风险倾向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但近20年行为决策领域的证据表明, 风险倾向具有领域特异性, 其机制探索、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机制探索历程来看, 以往主流机制着重从风险−回报框架解构领域特异性的风险行为, 近年研究在丰富其机制检验证据的同时, 开始从进化、人格、动机等新的视角进行解读; 在测量工具层面, 领域特异性风险量表仍占主导地位, 并在多种文化、内容领域和群体间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扩展, 其他基于不同内容领域划分的风险领域特异性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在影响因素层面, 大量研究从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角度探索了导致风险领域特异性的前因变量。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整合各风险内容领域, 在更加细化的风险领域检验现有理论, 并进一步探索个体层面的领域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仿真气球冒险任务(The Balloon Analog Risk Task, BART)能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真实世界的风险情境, 具有高生态性, 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已经成为风险决策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范式之一。近年来, 研究者发展了多种BART变体范式, 对发展、健康以及精神病理等多领域的风险决策行为及其神经基础开展了广泛探索。BART任务中的风险决策加工与腹侧纹状体、前扣带皮层、脑岛、中脑及背外侧前额叶等脑区的激活相关。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BART任务在风险决策认知神经领域的信效度并扩展BART的应用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