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实在论的进步及其走向——访郭贵春教授本刊记者郭贵春,男,1952年生,198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学常务副校长、哲学系教授。代表性专著有:《当代科学实在论》、《科学知识动力学》、《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后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犬牙交错的繁杂景象,但是我们透过浩繁的著作、众多的流派、芸芸的观点和激烈的论争发现,科学实在论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种哲学流派,在科学理性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自然而然地要面对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夏佩尔、劳丹、普特南、塞拉斯、邦格等.在国内,也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特别是郭贵春教授的专著<科学实在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为<教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实在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了科学实在论的逻辑框架,梳理了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的发展脉络,审视了以"语境论"为核心的科学实在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当后现代思潮逐渐席卷整个西方哲学的领域、纯粹的科学主义被解构之后,如何从“形式理性”和反理性主义的狭隘与片面中趟出一条科学理性进步的合理途径?郭贵春教授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正是对这一问题作出的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作者敏锐地注意到,随着哲学运动的语言学、解释学和修辞学转向,科学哲学的进步也表现出两个极其鲜明的特征:其一,它所提出、求解和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均在一定意义上与语境问题本质地相关;其二,通过…  相似文献   

4.
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兼与吴彤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拜读了吴彤教授在《哲学动态》 2 0 0 3年第 6期上发表的“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一文 (以下简称“吴文”)后 ,我们很受启发 ,并认为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因为它直接引发了对什么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这一问题的重新反思。但是 ,我们同时也认为 ,“吴文”仅凭国内外几份科学哲学研究方面的刊物刊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类论文的比率 ,以及摘取部分学者强调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性的言词 ,就笼统而简单地把科学哲学研究的主流定位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观点 ,值得商榷。一 科学哲学的研究传统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中 ,任何一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5.
岩城见一教授,日本美学会前任会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馆长;专攻德国哲学、美学,对黑格尔、康德、尼采和费德勒的研究着力尤多.主要著作有<感性论--为了被开放的经验的理论>(2001)、<<误谬>论--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感性论式的解读>(2006)等.中译本<感性论--为了被开放的经验的理论>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使我们更好地进入"感性论"的问题,笔者对岩城见一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物(遗传)-文化(坏境)共同构成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在发展科学的元理论层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用以解释生命发展系统中深层的多方向、多维度的动态层级结构。由此,发展科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进而整合语境论和机体论世界观的关联论和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这种包含着丰富语境论思想的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可以更好地容纳发展科学中的新数据,为发展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涉及的个体发育和演化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本体论"概念的误置屡见不鲜,因为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本体"和"存在",并不符合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澄清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要想准确而内在地理解中国哲学理论范式,就必须从心性论层面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同样地,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独具特色,迥异于古希腊哲学以来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以道家哲学为例,"道"不仅不出现于时空之中(无象、无形),亦不出现于语言之中(无名),具有明确的"非实体性",而古希腊以来的metaphysics则掺入了更多的物理学思考的特点。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体现为心性论、实践智慧与境界理论,而不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知识论。  相似文献   

8.
庞元正,男,1947年9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党校,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等.出版专著<决定论的历史命运--现代科学与辩证决定论的建构>、<邓小平理论精髓>、<在自由王国的入口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反思>等,主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中国改革全书>、<发展理论论纲>、<以持续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理论动态>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全国首届社会科学基金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 0月中旬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学会技术哲学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哲学系主办 ,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协办 ,在太原举行了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 ,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哲学学者与会 ,提交论文达 90余篇。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有三个方面 :技术哲学基础理论 ;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的社会功能与控制。在开幕式上 ,山西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郭贵春教授着重谈了加强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紧迫性。他认为 ,鉴于这几年来国内科学哲学出现边缘化倾向 ,即着重于研究科学与…  相似文献   

10.
<正>自笛卡尔哲学出现后,主体性哲学便开始成为西方哲学一个主要的话题。这个话题在遭遇主体死亡论的挑战之后,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回应这种挑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超越》一书正是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而提出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此书由杨祖陶先生亲笔赋序。杨先生认为,这本书"对主体性的形成、发展、内在机制和发展的终极趋向做了跨越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历时性的与共时性的系统的考察、论述,逻辑地、历史地和辩证地阐释了‘主体生成'的诸多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本书结构严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科学哲学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新的科学哲学传统的建立正处于探索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德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对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简称波)教授和德国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潮(简称李)先生进行了专访。问:英美科学哲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哲学产生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于逻辑经验主义,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波:一般认为科学哲学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分析哲学的看法,分析哲学的典型特征是坚持经验主义传统,从经验主义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24日,本刊主编杜治政教授就<医学与哲学>杂志2004年第12期发表的<医学哲学研究纲要>及一组医学哲学方面的文章,致信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H. T.恩格尔哈特教授(H.Tristrm Engelhardt),提出了七个有关医学哲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问题,恩格尔哈特教授于2005年2月将答复寄给本刊,现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隐喻建模是将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中的隐喻方法与模型方法相结合起来的一种表征形式,其本质是基于隐喻推理的基础进行科学建模的表征实践。将隐喻建模置于科学表征的语境框架中来考察其相关特征:语境关联性、动态层级性和理论建构性,奠定了隐喻建模的语境论基础。语境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性,而科学表征所内涵的三个基本问题在隐喻建模的语境论视域下,就具体体现为:建模主体的意向性问题、表征关系的精确性问题、建模对象的实在性问题。因此,基于语境实在论的立场来考察隐喻建模的这三个问题,有利于科学哲学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隐喻建模这种特殊的科学表征方式,从而以更灵活开放的方式推动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这个语境中,科学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将哲学从自然界和历史中驱逐出去,因而科学与哲学是对立的;"科学"意谓一种各门学科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标准,恩格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是"科学";拥有"范式"是科学最根本的特征,唯物史观尚没有成为历史观领域中的"范式"。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理论理想和理论使命就是使唯物史观真正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四月二十日到四月二十二日,正在中国稍事逗留的新西兰维凯图大学哲学教授孔宪中应邀来复旦讲学。孔宪中教授此次讲学,主要介绍西方分析哲学的现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科学哲论(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哲论可分为广泛科学哲论和专区科学哲论,前者讨论一般科学问题,又可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演进)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人文学者彭庆星教授所著的《医学与科学的哲思》一书于2017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彭庆星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关于科学与哲学思考文章。张雁灵、张斌、游苏宁、张其亮和高景恒五位专家为本书作序,全书共包括五部分内容。A篇:论科学中的哲学与方法学(论科学与哲学、论理论生物学中的哲学、论思维方法学);B篇:论卫生事业及医学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中,语境论(contextualism)作为一种方法论与世界观,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女性主义者海伦·隆吉诺(Helen Longino)和认识论的语境论者基思·蒂罗斯(Keith DeRose)。前者基于案例研究,揭示了语境价值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语境经验主义”(contextual empiricism)的观点。(Longino)后者主要从命题的逻辑分析出发,认为语境论能最好地说明我们的认识判断,并且为解决怀疑主义产生的困惑提供了一条最佳途径。这些研究是开创性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对语境论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正叶秀山先生是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大家,也是一位哲学研究和行文写作独具风格的哲学家。他对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造诣精深,其研究并不简单地停留于一般哲学史的理论知识和思想逻辑研究,也不只局限于古典哲学,而是涉及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及跨学科性的宗教、科学、艺术、中国哲学等领域,并能够"以史带论"乃至"以论带史",深刻地面向哲学问题本身而阐发其独到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6月16日,第七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五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堂特别邀请了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教授做学术报告。朗基诺教授1973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任主席,现任斯坦福大学C.I.Lewis讲席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女性主义哲学等,其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知识的命运》以及《人类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欧阳康教授的一部新作《哲学研究方法论》(下文简称《方法论》),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欧阳康教授多年来艰辛探索的结晶,它富含深论,见解精辟,极具个性特色。《方法论》“以真正哲学的方式研究和发展哲学”为绪,并依据“从方法的角度看哲学理论,在哲学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