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对领导授权行为的研究大都以领导为中心, 探讨领导授权行为的有效性。随着追随理论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从员工视角探讨领导有效性。期望在组织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员工授权期望是指员工形成的有关组织中的领导在权力授予方面应尽职责与义务的规范性认知。在系统梳理员工授权期望概念与测量的基础上, 分别从角色设定理论、领导分类理论、期望落差理论梳理了员工授权期望的作用效果与研究结论, 最后从基于内隐领导理论的变量测量、相关理论的机制探讨、追随理论的模型扩展、期望管理的前因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章凯  时金京  罗文豪 《心理学报》2020,52(2):229-239
文章探讨了领导者建言采纳促进员工建言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及其对发展建言研究的意义。通过引入个体心理的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 整合了员工建言研究的动机视角和认知视角, 构建了建言的目标自组织观点。在此基础上, 分析和检验了工作意义感和建言效能感在领导者建言采纳促进员工建言的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来自73位领导者与236位员工的纵向数据, 结果显示:(1)领导者的建言采纳对员工的促进性/抑制性建言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工作意义感和建言效能感在领导者建言采纳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展了对建言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促进了建言研究的理论发展, 并对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领导-员工之间的信任是工作场所中宝贵的资源,但有关领导对员工的信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以423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法从被信任方角度考察了员工感知被信任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比较了三种主导解释理论的相对有效性。结果显示:感知被信任与工作投入正相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赖于感知被信任的不同维度;相对于不确定管理理论和认知评估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更能有效解释感知被信任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洁  张露  黄勇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4):523-534
互联网企业通过营造快乐愉悦的玩兴氛围, 推动员工持续创新, 以期组织目标的实现。然而, 现有玩兴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 缺乏实证研究, 进展相对缓慢。在回顾组织管理领域玩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研究一基于组织氛围理论和玩兴活动特征, 开发中国情境下互联网企业的团队玩兴氛围量表。研究二立足于团队层次, 依据资源保存理论重点探讨了玩兴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作用机制。研究三从创造力成分模型出发, 引入个体思维方式和多重认同, 探讨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发展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团队玩兴氛围的概念, 促进了玩兴氛围理论的发展, 为互联网类企业营造玩兴氛围以激发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辱虐管理给建言构成的负面作用,目前少有研究从员工管理认知的应对角度去考虑如何消减这一影响。本研究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在洞察互动公平与辱虐管理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深层调节这类基于认知调整的情绪劳动策略会帮助削弱辱虐管理对员工互动公平的不利作用。由于互动公平将直接影响员工向领导建言的动机,进而预测,深层调节与辱虐管理的交互会通过互动公平的中介影响员工建言(防御性和亲社会性建言)。通过对103个国企团队中530名员工分三阶段的调研,研究假设均得以验证。本文从员工基于调节认知以管理情绪的策略启发,揭示了深层调节这一对策的有效性,拓展了辱虐管理的应对视角,丰富了辱虐管理与建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往有关主动性的研究通常聚焦员工本身, 忽略了团队或组织中同事会对员工行为产生影响这一重要管理实践和理论视角。为此, 本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同事主动行为对员工自主动机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以及员工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时点、上下级匹配问卷(研究1)及情景实验(研究2)两项研究, 本文发现, 同事主动行为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主动机, 进而提升工作绩效; 并且, 员工主动性人格强化了同事主动行为对员工自主动机的正向作用。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将现有关于主动行为的研究视角迁移到同事, 也为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魏秋江 《心理科学》2012,35(4):937-942
管理理论的研究已迈进创新/创造管理阶段,其典型代表为创造型领导力的理论研究。文章在探讨了创造与领导力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创造型领导的影响效能,阐述了领导者创造思维的前因、领导者与员工创造思维过程研究。最后从创造型领导的技能与策略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范式的采纳、多维整合等角度,评述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才派遣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庄 《心理科学》2006,29(6):1428-1430
人才派遣新型就业用工形式在我国迅速发展,随着人才派遣员工规模不断扩大,人才派遣员工管理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人才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了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以及树立新的组织心理契约管理观念、重视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管理和过程管理、重视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的差异化、探索对派遣员工的有效激励模式和规范人才派遣机构的管理行为和用人单位的使用行为等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辱虐管理, 作为负性领导的典型代表, 对员工的心理、行为和绩效乃至组织的发展均会产生显著负性影响。因此, 如何有效应对和预防辱虐管理是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基于自我调节理论, 以正念为切入点, 系统考察正念在员工应对辱虐管理负性影响以及预防上司辱虐管理行为发生中的作用。一方面, 采用情境实验、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干预实验检验员工正念和正念训练对上司辱虐管理影响员工负性情绪、偏差行为和绩效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 采用日志研究考察上司正念对辱虐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 并进一步通过干预实验来验证上司正念训练不仅可以预防辱虐管理行为的发生, 而且还可以随之改善员工的负性情绪、偏差行为和绩效。预期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正念在辱虐管理研究中的作用, 推进辱虐管理应对和预防研究的发展, 同时对组织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使得人才外部化, 人才共享成为组织获取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新兴研究领域, 企业在管理临时知识型员工面临很大挑战。由于身份的外部性、临时性, 员工关系基础薄弱, 临时知识型员工专业能力发挥受限, 工作场所关系需求受阻, 导致自主性动机不足, 影响绩效产出, 而传统对外部员工的契约型管理难以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嵌入团队工作的临时知识型员工, 研究基于关系型协调理论探索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成。在此基础上,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临时知识型员工绩效的作用机理, 验证从自主性动机来源、自主性动机激发到自主性动机结果的路径机制。对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容和效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临时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为共享经济背景下新型用工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彭坚  尹奎  侯楠  邹艳春  聂琦 《心理学报》2020,52(9):1105-1120
鉴于当今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如何激发绿色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话题。本研究从绿色变革型领导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两大绿色管理利器入手, 探究两者能否共同激发员工绿色行为。基于以往文献, 本研究提出两组竞争性假设:基于线索一致理论, 认为绿色变革型领导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向交互影响员工绿色行为; 此外, 基于领导替代理论, 认为绿色变革型领导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负向交互影响员工绿色行为。研究1a (N = 91)和研究1b (N = 220)采用实验法, 发现绿色变革型领导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发挥协同作用, 正向交互预测员工绿色行为。研究2采用问卷法, 搜集了三时点上下级配对数据(N = 173), 不仅再次支持了研究1的发现, 还进一步揭示环保目标清晰度的中介作用。以上结果支持了线索一致性理论在绿色管理领域的适用性, 并启示企业在绿色管理过程中可以软硬兼施, 联合运用绿色变革型领导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民营企业的员工忠诚度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假设与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参与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和员工忠诚度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绿色发展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必经之路。环保服务型领导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引起学界关注。环保服务型领导指领导培养员工的环保价值观与环保知识技能,服务于员工环保活动。为探究环保服务型领导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模型:环保服务型领导促进员工环保行为与创新、团队环保绩效、组织环保绩效;资源保存理论、角色认同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是解释上述效应的主要理论机制。未来研究可从本土研究、双刃剑效应、认知—情感机制、研究层次与方法、行业对比分析以及影响因素等视角完善或拓展环保服务型领导研究。文章既为国内学者厘清环保服务型领导研究的效果与机制,又能指导企业如何通过领导实践促进绿色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执行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人类实践活动中,管理实践越来越具有突出的地位.哲学面向管理实践,是哲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趋势.崔绪治和徐厚德合著的《现代管理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国内对管理哲学的研究,是近几年兴起的.1984年12月在苏州大学召开的首次全国管理哲学研讨会,《国内哲学动态》曾作过报导.这对国  相似文献   

15.
许小东   《心理科学进展》1987,5(3):57-63
工作和作业系统的重新设计是企业组织经常采用的管理变革策略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改进组织成员的自我工作体验的质量。本文讨论了四个与工作重新设计有关的理论研究(活动理论,双因素理论,工作特征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分析探讨了在工作重新设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結果输出,特别是在工作满意感、动机和绩效方面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在工作重新设计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怠工是员工基于网络平台而产生的一种工作场所偏差行为。近十年来,员工网络怠工问题开始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人员所重视。本文回顾网络怠工的由来、定义及测量;介绍网络怠工的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公正感理论和中和技术理论;分析员工人口学特征、个体心理以及环境因素对网络怠工的影响的研究;整合网络怠工的理论研究,提出网络怠工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简称PSC)指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员工工作过程中与心理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政策、规程和行为实践的共同感知和看法.回顾相关研究,对PSC的理论建构、测量方法、效度验证及PSC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Resource Model,简称JD-R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JD-R模型完善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并提出PSC理论与测量工具完善、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层次匹配、考虑组织外及个人因素、开展本土化研究等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景观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便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大多数景观元素已不能仅依据欧氏几何学来分析,其呈现出来的形态多是非线性变换的分形特征。分形理论及其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设计理论,同时在设计手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梳理分形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分形理论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同时丰富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虽然已有研究从逻辑上推理内部人身份认知在信任氛围与角色内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却极少给出实证的结果。本研究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自我认知理论,以31家生产型企业的330员工为调查对象,从心理安全感的视角对信任氛围是否以及如何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影响角色内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信任氛围对员工角色内绩效具有正向影响;2)内部人身份认知部分中介信任氛围对员工角色内绩效的影响;3)心理安全感在信任氛围与内部人身份认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进一步,4)心理安全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认知对信任氛围-角色内绩效中介作用。研究证明了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全新地解释了信任氛围对角色内绩效的作用机理,对员工创新绩效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范畴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在剖析、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过程中,总体性原则始终处于在场的地位,并在根本上规定着马克思变革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态度。卢卡奇首次提出并建构了相对完整的总体性理论,揭示出造成这一趋势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批判了现代社会中思维理论的非总体性趋势。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原则具有批判与超越的革命品格,凸显了社会批判理论穿越现象迷雾剖析内在本质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