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东  郭雯胡邱 《心理科学》2017,40(5):1136-1141
消极偏向是指相对于积极或中性的刺激,消极刺激能够获得更多的注意和认知加工。本研究采用故事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4~5岁儿童对社会事件的记忆是否存在消极偏向。实验一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回忆成绩。实验二发现幼儿对悲伤事件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和愉快事件的回忆成绩。实验三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优于中性和助人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研究说明无论事件是威胁性的还是非威胁性的,无论是回溯记忆还是前瞻记忆,4~5岁儿童的记忆都表现出消极偏向。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自定步速的联结学习任务,考察在学习高频词对和低频词对时即时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以及学习判断准确性与回忆成绩的相关。实验结果显示:(1)即时学习判断等级与回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即时学习判断在预测回忆成绩时出现显著的高估;(2)词频对高估程度有显著影响,高频词对的高估程度大于低频词对;(3)不论是高频词对还是低频词对,学习判断准确性与回忆成绩都有高相关,验证了元记忆假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不同线索强度(强/弱)的中文词对, 选取大学生被试126人, 考察了不同学习方式(重学/测试)在不同时间间隔(5分钟/2天)最终自由回忆测试成绩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强线索强度词对上, 学习方式主效应显著, 测试条件的回忆成绩在5分钟以及2天后均高于重学条件;而在弱线索强度词对上, 学习方式与间隔时间交互作用显著, 5分钟时重学条件与测试条件的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 而2天后测试条件的记忆成绩却显著高于重学条件。结果表明词对的线索强度能够调节测试对不同时间间隔记忆保持的促进作用, 支持了精细提取假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的年老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青  焦书兰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3,35(4):476-482
采用类别判断任务作为正在进行任务,采用Einstein的研究范式探讨了前瞻性记忆是否随年龄的老化而出现年老化现象。结果表明,当前瞻性记忆任务和当前进行的任务要求的认知过程一致时,前瞻性记忆成绩不会随增龄下降;当前瞻性记忆任务和当前进行的任务要求的认知过程不一致时,前瞻性记忆出现了年老化现象;前瞻性记忆成绩和自由回忆成绩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ABR模型考察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不同难度词对记忆与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限时学习条件下,奖赏结果促进不同难度词对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仅提高简单词对的记忆成绩。(2)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定时学习判断时奖赏结果仅影响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促进高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从而提高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3)在自定步调学习时,奖赏预期超越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个体会综合奖赏预期、奖赏结果和难度构建学习议程,足够大的奖赏预期会超越难度成为议程构建的主导因素。但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记忆成绩、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学习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6.
记忆是重现,还是重构?已有理论存在争论。本研究以商标信息为实验材料,应用任务分离范式、元记忆检测范式等方法,探讨了商标属性和用户使用经验对记忆重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商标信息的正确回忆频数及成绩显著低于错误回忆的频数和成绩。(2)简单商标的记忆成绩高于复杂商标的记忆成绩;同时,忠实用户对商标信息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非忠实用户;(3)在回忆任务之前,人们对商标信息的回忆及其信心评估存在分离;但在回忆任务后二者的变化趋于一致。这表明,复杂程度对商标信息的记忆重构存在显著影响,而且存在用户类型差异;商标信息的记忆重构过程中元认知判断及信心评估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3×3×2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年龄、材料、性别),以|P-A|÷A做指标,对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准确性与记忆成绩之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发现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准确性与记忆成绩的相关为-0.6199,达到了0.01显著性水平。同时,年级越低,监测准确性与记忆成绩之间的相关越高。回忆准备就绪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在三项材料上存在差异,说明不同难度的材料对记忆监测与记忆成绩之间的相关有影响。回忆准备就绪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与记忆成绩的相关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相关值比女生要高。  相似文献   

8.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个体对随后的记忆成绩的预测。当个体在多次学习-测验任务中学习词对时,学习判断出现了练习伴随低估效应。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如线索应用模型,提取流畅性假说和基点-校正假说。但是,Koriat等人通过分析发现练习伴随低估效应可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影响作用的表现,并由此提出了记忆去偏差假说。文章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振新  徐宪斌 《心理科学》2012,35(1):153-159
两个实验用于研究情绪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首轮回忆测验成绩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来影响后继的学习判断以及回忆测验和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2)情绪可以影响学习判断和个体对学习内容的加工深度,加工深度的提高有利于个体的回忆成绩,学习判断和回忆成绩共同影响着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倒班与正常班医护人员记忆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35岁倒班和正常班医护人员400名经问卷调查睡眠情况之后,对其中88名受试者给予记忆测验。测验材料为“临床记忆量表”,包括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五项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倒班医护人员在值夜班期间睡眠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在上正常白班期间睡眠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及正常班医护人员;倒班组和正常班组各项记忆测验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记忆特点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1.
陈宏  梁明辉 《心理科学》2011,34(4):788-793
为检验普鲁斯特效应提取是否存在气味辨别确定的决策阶段,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分别以气味、气味词和不同辨认度的气味为线索,设置干扰任务,考察自传体记忆基于气味线索回忆的提取时间差异。实验一发现,语词标签和气味不一致条件,自传体记忆提取时间出现干扰效应,而气味一致条件未出现。实验二发现,难、易辨认度气味均有干扰效应。表明普鲁斯特效应提取存在气味辨别确定的决策阶段,它是气味本身和气味辨别确定所激活的气味语义表征促进了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双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任务中,伴随编码和检索的外围信息被称为上下文,其本身并不是编码或检索的目标。如果学习时的上下文在其后进行提取时重复出现,不管是否对应之前的学习项目,都会增加个体再认正确的概率。这种由于上下文增强项目熟悉感而促进记忆效果的现象就称为上下文熟悉效应。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及记忆的影响机制。其中,元记忆监测是以学习判断和信心判断为指标。记忆成绩则是以再认正确率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元记忆监测:学习判断等级上,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且不受任务难度影响; 信心判断等级上,简单任务时恢复条件与新条件无显著差异,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第二,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记忆成绩:再认成绩上,简单任务时新条件显著高于恢复条件; 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研究得出结论: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和记忆都有显著影响,任务难度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智能设备的普及增加了学习者注意分散的机率,但有关注意分散影响认知加工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注意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考察注意分散的边界条件,对检索到的45篇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在再认、线索和自由回忆的成绩上,分别生成了17个(1816人)、 12个(1642人)和29个(3802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注意分散显著降低了再认(g=-0.52)、线索回忆(g=-0.50)和自由回忆成绩(g=-0.87)。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线索回忆上,文本材料和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图片材料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由回忆上,编码阶段、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提取阶段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分散降低记忆效果,但受注意分散阶段、材料类型和记忆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元记忆与记忆能力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元记忆简短问卷”和“成人元记忆问卷”,对90例被试(分为青年、老年和老老年组)进行元记忆及其与记忆关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预测记词对数和记图数随增龄而减少,年龄差异明显。评估准确性未显示年龄差异。训练后,预测成绩明显提高,但评估准确性未见提高。测后自评与预测情况相似,但其准确性高于预测,元记忆可能通过记忆过程而有提高;(2)自信程度和使用方法数均随增龄而减少,可能这是影响记忆成绩的重要因素;(3)联想学习和图象自由回忆成绩均与“元记忆简短问卷”和“成人元记忆问卷”的各项自评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表明元记忆与记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内隐记忆中的干扰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进 《心理科学》2003,26(3):564-565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则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杨治良等,1999)。干扰现象是一个人从记忆中恢复某一特定信息时被其学习过的其它附加信息所削弱的情形。自从艾宾浩斯研究记忆现象、探索遗  相似文献   

16.
部分线索效应是指在学习一个词表后,呈现已学项目中的一部分作为回忆线索去回忆其他项目时,回忆效果反而不如没有线索组的效果好。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不同任务难度的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1)在中文词表记忆中存在部分线索效应;(2)随着学习材料难度的提高由部分线索造成的提取成绩的削减量降低。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部分线索效应的策略破坏假说。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ECM实验范式,操纵被试编码阶段加工方式,分析被试情绪状态与记忆成绩之间关系。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要求被试在学习情绪词时进行有意记忆或熟悉判断或结构判断,完成分心任务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高兴组和悲伤组采用三种加工方式学习情绪词时均出现ECM;在高兴或悲伤状态下,被试进行结构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大,进行有意记忆和熟悉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小。  相似文献   

18.
策略训练对改善老年人词语记忆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词的自由回忆、字的自由回忆和联想学习三项作业,分别以归类复述法,联系法和制造联系法进行训练,受试者为老年人60例(平均66.5岁),青年人40例(平均26.8岁),按初测成绩和年龄,文化因素各均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结果:(1)老年组记忆成绩显著较青年组差;(2)老年训练组和青年训练组训练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3)老年训练组训练后记忆成绩相当于未训练的青年组,和训练后的青年组的差距也有所缩小;(4)初测时老年比青年运用记忆策略的显著少些。训练后老年组和青年组运用策略者都显著增多,但前者善用方法的仍少些。运用方法和记忆成绩有显著关系。(5)较少主动运用方法是老年人对信息编码障碍的重要表现,这个缺点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但编码障碍可能只是老年人记忆障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研究了触动觉对无意义词汇学习和回忆的作用。自变量设置了3 个水平,视觉学习—视觉回忆(水平1),视觉触动觉结合学习—视觉回忆(水平2),视觉触动觉结合学习—视觉触动觉结合回忆(水平3)。结果表明,在即时回忆条件下,触动觉对3字符词汇的学习和回忆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5 字符词汇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触动觉会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回忆过程中加不加触动觉对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3(价值:低价值,中价值,高价值)×2(提取干扰任务:无干扰,有干扰)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在选择性记忆任务中考察有、无提取干扰对价值导向记忆中的记忆与元记忆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无提取干扰条件下,被试对重要信息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表现为无干扰条件下对中、高价值词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干扰条件; 被试的记忆选择性水平差异不显著。选择性记忆任务中在提取干扰条件下个体的记忆与元记忆水平发生分离现象,对重要信息的回忆成绩受提取干扰条件的影响,而个体的记忆选择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