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低频汉字分别进行音同、形似、义近和无关四种条件下的目标字的启动识别和倒掩蔽识别的研究,考察汉字视觉识别中字音、字形的激活和激活点问题。结果证实:(1)在汉字识党识别中,字形不仅参与而且在到达心理词典之前被激活;(2)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音也参与,但字音不在到达心理词典之前被激活,因而,不存在语音转录现象.汉字视觉识别过程符合“直通假设”;(3)从总的来看,字颇影响汉字视觉识别。  相似文献   

2.
汉字识别中的同音字效应:语音影响字形加工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宝国  宁爱华 《心理学探新》2005,25(4):35-39,55
两个实验考察汉字识别中语音对字形加工产生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视觉呈现材料的词汇判断法,没有发现如同英语研究中的同音字效应,实验二采用视、听跨通道的实验范式,首先呈现汉字的语音,然后进行视觉的词汇判断,结果发现,当出现的汉字为低频字时,其同音字越多,词汇判断的时间越长。这说明汉字的识别过程中,语音对低频字字形的加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构对称性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传锋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9,32(2):154-161
用命名作业通过二个实验考察了结构对称性汉字的视觉识别特点,结果表明,汉字识别具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性效应,识别结构对称性汉字的加工明显快于非对称性汉字,对称性效应与字频效应,笔画效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的简单效应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对称性效应在低频字中起作用,而在高频字中不起显著作用;在多笔画字中起作用,而在少毛画字中不起显著作用,这表明,对称性汉字中的具有冗余信息的格式塔部件促进地识别汉字的加  相似文献   

4.
汉字视听再认的ERP效应与记忆提取脑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正常青年人汉字再认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观察到对听觉汉字的认知产生“持续中央负成分”,而视觉汉字的认知出现“晚期正成分”,提示汉字的视听认知具有不同的脑机制。汉字视听认知皆出现了新旧效应,即旧词皆引起ERP晚期成分的正走向变化,但视听新旧效应的起始时间与头皮分布不同,听觉效应为右半球优势,视觉效应则出现在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后部与右侧枕叶。以上实验结果提示,“优势半球”概念已难以概括半球间的多维动态关系,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5.
电子地图汉字大小辨认阈限和合理字间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探讨电子地图中汉字呈现的辨认闽限和合理字间距(信息载负量)问题。实验一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电子地图中汉字的辨认闽限,结果显示,汉字复杂度和背景的复杂度都影响地图汉字识别,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宋体汉字的平均辨认阈限为7.0771’。实验二运用调整法测得在电子地图中宋体汉字的舒适阈限(能识别每个笔画的汉字辨认阈限)为16.6951’。实验三以视觉搜索方法研究字间距(体现在电子地图中单位面积字数)与搜索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每个汉字平均耗费的搜索时间随着字数增加而减少,说明字数越多,搜索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独体汉字的字形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以速示呈现方式获得了一系列独体汉字和字符的混淆矩阵。用Luce(1963)的选择模型特混淆矩阵分解为对称的相似矩阵和反应倾向矢量。基于相似矩阵,以聚类分析和多维量表法探索了汉字和字符的视觉特征及其表征形式,为揭示汉字视觉特征的几何特性和潜在结构,在研究方法上作了有意义的偿试、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作者(1995)关于在含“十”或“口”的独体汉字中,“十”与“口”是该类汉字的突出视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字频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字频效应的研究在汉字的视觉识别研究中,笔画数与字的使用频率是否存在影响,一直是中外认知与阅读心理学家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汉字由不同的笔画数组成,一个字的笔画的多少,标志着该字视觉形状上的复杂程度。许多研究都肯定,汉字的笔画数影响汉字...  相似文献   

8.
亚词汇加工是词汇识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考察了早期ERP成分P200如何受到汉字亚词汇部件语音信息的影响。在ERP实验中,被试对顺序呈现的启动字和目标字对进行语义判断。实验中“启动字-目标字”字对共享一个共同的可发音或不可发音的部件(如“吹-砍”、“扬-场”)。对目标字的P200效应分析显示:与部件不发音的目标字相比,部件可发音的目标字所诱发的P200显著增强。这种增强的ERP效应表明P200对汉字识别中亚词汇部件的语音加工非常敏感,其效应变化受到亚词汇语音的单独调节,同时也表明在汉字识别的早期阶段亚词汇部件语音信息就已被激活并在汉字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2个实验,在速示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视觉识别的加工特点。结果表明:同样存在结构对称效应,即结构对称汉字的识别反应时和错误率显小于非对称汉字;但结构对称效应与汉字的频率效应、笔画数效应之间所存在的交互作用与非速示条件下不一样:由于整字信息不能被充分加工,汉字的特征信息得以充分起作用,以致结构对称效应不受字频的影响,但笔画数效应更加显,大于结构对称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闫国利  迟慧崔  磊等 《心理科学》2014,37(3):521-527
在前人笔画省略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像素省略”这一更精确的变量操纵来探讨笔画省略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2(像素省略方式:省前、略后)×3(像素省略水平:15%、30%、50%)被试内设计,分析整句阅读的眼动轨迹。结果显示,像素省略水平越高对阅读的干扰越大,省前条件下对阅读的干扰显著大于略后条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汉字书写顺序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先书写的笔画比后书写的笔画对汉字的识别起到更大的作用,即笔画顺序效应。  相似文献   

11.
Previous literature in alphabetic languages suggests that the occipital-temporal region (the ventral pathway) is specialized for automatic parallel word recognition, whereas the parietal region (the dorsal pathway) is specialized for serial letter-by-letter reading ( [Cohen et al., 2008] and [Ho et al., 2002] ).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directly examined the role of the ventral and dorsal pathways in Chinese reading compared to English reading. To investigate this issue, we adopted the degraded word processing paradigm used by Cohen et al. (2008) and compared brain region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degrade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words during lexical decision,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he degraded characters/words were created by inserting blank spaces between radica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or syllables of English polysyllabic words. Generally, the current study replicated the effects of Cohen et al. (2008), showing that in Chinese – like in alphabetic languages – character spacing modulates both ventral (bilateral cuneus, left middle occipital gyrus) and dorsal (left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and middle frontal gyrus) pathways.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study showed greater activation in bilateral cuneus and right lingual gyrus for Chinese versus English when comparing spaced to normal stimuli, suggesting that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relies more on ventral visual-spatial processing than English word recognition. Interestingly, bilateral cuneus showed monotonic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spacing, while the rest of the regions of interest showed non-monotonic patterns, indicating different profiles for these regions in visual-spati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2.
Thre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age of acquisition (AoA) effects on early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during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Experiment 1, we measured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of brief masked characters, accuracy was higher for early compared to late acquired characters. In Experiment 2, the visual duration threshold (VDT) was measured for both early and late acquired Chinese charac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rly acquired characters 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t shorter display durations than late acquired characters. Significant AoA effects were also found in Experiment 3, using a lexical decision task requiring mainly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discriminating real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orthographically illegal and unpronounceable characters). In summary, three experiments provide converging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oA effects on the early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stages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oA effects during word identification go beyond the phonological or semantic processing stages. These results aslo provide cross-linguistic evidence for an AoA effect on early perceptual processing during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中文阅读中的字形与语音加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报告两个探讨字形及语音加要于中文阅读中所起之作用的实验。基本实验作业是让被移动鼠标以阅读计算机屏幕逐字呈现之短文。计算机记录文中个别单字中呈现时间作为反映阅读理解即时加工的因变量。在每篇文章中段都有一关键字,用来观察在此字位置出现原字、同音字、形似字或无关字对阅读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阅读初期,同音字、形似字及无关字所造成的干扰效应,无论在效果大小及出现位置上并无差异。别外,干扰效应在同音  相似文献   

14.
在中文阅读中, 为了进行词汇识别, 需要对汉字在词中的相对顺序进行加工, 即汉字位置加工。汉字位置加工是词汇识别和阅读理解的重要环节。如果汉字位置未得到加工, 可转置词将很难被区分。可转置词由相同汉字构成, 但每个汉字所处位置不同。以往研究发现, 词内汉字位置加工是比较灵活的; 而且词边界信息会影响汉字位置的加工, 即汉字位置加工存在词边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哪些?本项目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在自然阅读中系统探讨如下三个问题:(1)词的首/尾汉字如何调节汉字位置加工过程; (2)嵌套词和歧义词边界如何影响汉字位置加工; (3)语境合理性和预测性如何影响汉字位置加工的词边界效应。本项目将为首个中文汉字位置加工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基础, 推进现有的中文词汇识别和词切分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并为词汇的高效率教授与学习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关于整字识别研究的基础上 ,增加任务难度 ,以不同倾斜角度呈现汉字、在心理旋转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 :结构对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别难度增加而延长的幅度明显小于非对称汉字 ,而且 ,在刺激字的各种倾斜状态下 ,结构对称汉字的识别反应时均显著小于非对称汉字 ,说明汉字的结构对称性不仅可促进汉字的识别进程 ,而且可增强汉字识别的恒常性。  相似文献   

16.
昝飞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4,27(1):80-83
本研究为考察聋生在接受不同感觉通道词汇时的汉字加工特点和听觉编码所起的作用,采用听觉词汇、视觉词汇和其他感觉词汇等三类词汇为实验材料,对手语聋生组、口语聋生组以及大学生进行了新旧词汇判断、包含与排除两个实验。实验表明,聋生在汉字加工中不仅使用视觉编码,而且无意识地、自动地使用了听觉编码,这在内隐测验中可表现出来。由此可推断,聋生汉字加工困难的原因在于有意识地使用听觉编码的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聋生汉字加工的自由回忆与词序位置记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和平  昝飞  刘春玲 《心理科学》2003,26(6):1065-1068
本研究采用韵母相同、声母相同、音异形似和音同形似四类汉字字组,对使用手语聋生、使用口语聋生和听力正常大学生进行了自由回忆和词序位置记忆两个实验。结果表明,聋生不论在汉字字组的自由回忆中还是在汉字次序信息的记忆中,对汉字的记忆效果不仅都与字组类型有关,而且都受到了语音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这就证明,聋生在汉字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语音编码,语音编码在聋生汉字加工过程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研究中,"字优效应"是单词促进字母加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中文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字的部件认知中,汉字整体对局部(部件)的影响。实验刺激材料分为三种,即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真字、假字与部件字。目标部件为既能够放置于三种字符的左侧,又能放置于右侧(上部或下部)的汉字部件。实验一采用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先呈现刺激材料350ms,掩蔽后再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被试对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实验二中采用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先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再呈现刺激材料,被试对刺激材料中是否包含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与正确率。27位健康女性大学生参与本实验。结果显示:(1)不论是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还是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均显示部件字的部件认知判断速度最快。真字与假字相比,无"字优效应"。真字与部件字相比,存在着"字劣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汉字整字对汉字部件认知加工起到抑制作用;(2)两个实验任务均表现出汉字结构方式效应,即对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认知比上下结构的汉字更快;(3)部件的空间位置对部件识别存在影响。实验一中对下部件分辨最困难,分辨时间最长;实验二中发现对左部件的反应最快。字符结构方式效应与部件空间位置效应既存在于真字中,也存在于假字中。  相似文献   

19.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11):1661-1670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似文献   

20.
汉字早期字形加工中的部件数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新林  曾捷英 《心理学报》2003,35(4):514-519
探讨部件数效应是否在汉字早期字形加工中存在。要求被试识别重复速示方式下的具有不同部件数的汉字字形。大学生为被试。在实验1中,发现4部件字比在通透性、笔画数、字频和像素数上匹配的2部件字更容易识别字形;在实验2中,2部件字的通透性比4部件字更好,此时没有识别成绩上的差异。上面的结果表明在字形加工中存在着部件数效应,它指部件越多越容易识别汉字字形。在讨论部分提出了一个字形加工的部分线索模型,它指被试可以根据汉字的部分线索(例如部件)识别整个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