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科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科学的价值孙伟平齐友所谓“科学的价值”,是指科学对于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的意义,因此它的完整确切提法应该是“科学的社会价值”——在我们看来,任何价值都是指事物对于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的意义,都具有属人的、社会的性质。因此科学的价值问题不仅是个科学学、科学社会学问题,更是一个价值观和历史观问题。但以往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宣传,大多注意了“科学”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现实联系,而对于“价值”的特征及其在科学与社会关系上的普遍形式,则缺少更深入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导致一些概念和观念上的未明甚至混乱之处。…  相似文献   

2.
关于道德价值的概念及其层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道德价值的概念及其层次龚群(人民大学哲学系100872)1对于“道德价值”的概念,先从概念外延上看,我认为有这样三层内容:一是指道德生活领域里具有正值意义的行为或事物,即是说,道德价值、道德领域里有价值的行为或事物。二是指道德生活领域里一切可以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价值问题在我国哲学界逐渐引起重视,一些同志相继发表文章,就价值、价值关系、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现对这些探讨中的各种观点作一综述。一、哲学的价值概念与经济学“价值”概念的区别有的文章认为,价值可以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价值,不同于作为人类劳动凝结的商品的“价值”,但却可以相当于商品的或物的“使用价值”。不过经济学“使用价值”的概念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它只涉及物质存在物(主要是商品)在经济上的使用价值,而且只在直接的意义上考察物、商品对于主体的经济生活和经济运动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汉语中的“人文”概念以及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在中国文字中,和Human对应的概念是“人文”、“人道”,即人的,人类的东西。在这里,没有善与恶的区分,也没有美与丑的差别。只要是人的、人类的,都可以称为“人文”、“人道”。与人文对应的概念是“天文”。“人文”是人的、人类的;天文就是非人的,自然的,也就是通常说的“自然现象”。在和人文对应的意义上,天文指一切自然现象。在自然现象之中,又可以分出“地理”,与天文相对。如果再细分,还可以再分出“鸟兽之纹”,即鸟兽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地理也是地文,鸟兽之纹也就是兽文,地文和兽…  相似文献   

5.
经济行为的道德价值问题王莹道德价值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对于社会、阶级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它属于精神的价值。可以说,凡是有益于他人或社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进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是具有道德价值的。那么,经济行为能不能在取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亚洲价值”是指:1、我们亚洲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2、亚洲人的价值标准要比近几百年来主导世界、也主导了亚洲的西方价值标准优越;3、今后人类的价值观应当以亚洲人的标准为标准。它的主要倡导者有马哈蒂尔、石原慎太郎和李光耀。后者对亚洲价值最概括的话是:“社会第一,个人第二”。亚洲价值的提出是针对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个人第一,社会第二”的极端个人主义。因此这个概念一出现就受到西方  相似文献   

7.
价值与时间     
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存在任何“超历史”的价值。价值作为历史范畴的特性,决定了必须立足于历史维度、运用历史方法对其加以研究。这正如伽达默尔所说:“价值概念是一个不得不历史地自我沉思的哲学困境的表达。”(《伽达默尔集》,第280-281页)而社会历史不过是时间的单向、一维的绵延。时间上不可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了一幅悠长完整的历史图景,这幅图景即是人的一切价值活动的“背景”和“空间”。因此,价值论研究的历史维度、历史方法,必须具体地从时间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一、价值的时间维度时间是与“现实的人”相关的哲学范…  相似文献   

8.
论坛荟萃     
刘晓英:人文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定位哲学本体作为生活的现实出发点,是对人的生活之根的承诺。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本体论经历了从具象本体到抽象本体又到人文本体这样三个阶段。古希腊的水、火、气等是具象本体,近代哲学的物质或精神是抽象本体,现代哲学的实践概念是指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在与自然世界相对的意义上,是指人文世界。人所在所及的世界,是通过人而被文明化了的世界,这就是人文世界。哲学设定的“人文”本体将人文世界的全貌真实地展示给人,为人提供一种高远而开放的生活境界。我国哲学界对实践概念给予了应…  相似文献   

9.
孔孟的人格论——三大德(仁智勇)与大丈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常称为道德人格。人格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人格 ,是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 ,它是惟一真实的存在 ,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人格 ,在心理学上则称为“个性” ,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 ,包括两个方面 ,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 ,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 ;人格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现代语境中的价值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关于合法性的思想是古老的,但就其成为一个具有明显普适性以及现实针对性的热门话题,却归落于一种典型的现代语境。原初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根据一种假设的中间标准或原则,这种原则的客观性被看作是不受现有评论界或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所支配”。(基恩,第288页)现代合法性概念则是伴随着神圣化思维的衰微以及价值供给领域的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当代,人们对于合法性的关注更多地同现代政治系统、文化系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同程度面临着的“合法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学理意义上,卢梭最早明确提出了以公共利益和大众同意为…  相似文献   

11.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存。“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和“价值生态”的结合是道德哲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消解价值霸权,在“生态觉悟”中追求和达到“伦理学方法的超越”是“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命题和理论所试图探讨和解决的两个现实和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2.
道德价值与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价值概念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和利益,而真理概念的基础是人的认识能力;前者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而后者则拒斥情感、诉诸于理性;前者主要与人的主观世界相关联,而后者则主要涉及客观世界;前者是非认知的,不提供关于世界的知识,而后者则是认知的,提供关于世界的知识:由此产生了所谓“有无价值真理”、“价值真理是否是客观的”、“价值与真理的关系”、“价值能否被认知”、“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一、价值与认识一个人远远不止是一个认识论上的主体,他同时还是一个实践主体或价值主体,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国哲学界重视了价值问题的研究,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正如许多作者指出的那样,价值不仅是经济学、伦理学及美学的概念,而且也是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它表示的是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人类的实践、认识活动及其所获得的真理,都与价值问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早在古代,哲学认识论中的价值问题就引起了我国哲学家的注意。他们关于义与利、理与欲、志与功的关系的讨论,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孟子提出“可欲之谓善”(《孟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这里提出“人体资源化”的概念 ,就是试图以之来概括新技术条件下 ,人体器官、人体遗传信息的资源化等已经存在的领域 ,并探讨它的一般的伦理策略 (以期在未来的时间里构建一个较为一致的“人的资源化”理论 )。因为它的思辨性 ,也可以用来涵盖尚未出现的人体其他方面的资源化问题。1 现代社会中人的资源化及其形式“资源”一词 ,就其表面的意义而言 ,是指某种可资利用功能属性或实体存在。人作为一种社会性与自然性相结合的二重性存在 ,总是对社会或个人有着某种特殊的功利价值 ,因此人的一切形式的活动与存在 ,都可以被看作是某种…  相似文献   

15.
人的价值问题研讨会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系列研讨会之一。它于1991年1月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30余位学者参加。会上分析了近年来人的价值问题研究的情况,并就几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人的价值”是指人的一种属性,还是指人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个问题是由对“价值”范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价值”范畴的看法有“属性说”与:“关系说”之争。“属性说”沿着探讨人所固有的或天生的本性“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方向去思考,其重点在于揭示人的本性、特性、能力、权力,尊严、需要等等。“关系说”则在谈到人的价值时,主张分析“人”在价值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主体还是客体,并就其社会关系的表现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实践的观点与“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在狭义的“世界观”意义上理解“本体论”一词,那么,“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是,“物质”范畴是从自然、社会和人多样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个现实世  相似文献   

17.
“有否民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是颇具讽刺意味的:当然有这种民主价值。而且,每日每时产生着与之相关的新的价值。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当代思想中判断存在的体制或方式的某些方面,那么这个问题就有某种学术上的意义。价值不再是过去作为价值的东西,这种观点并不新鲜:对于这个问题的传统论证,强调的是以古代哲学为一方与以现代哲学为另一方之间的对照;对于古代哲学来说,评估是以作为规范的天性、铭刻在事物序列中的某些理想、某些完善标准为基准的,而对于现代哲学来说,则是我们决定(评价)一切。前者是价值的客观主义,后者则是人道主…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哲学动态》2006,39(6):32-35
荣辱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光荣通常用以指称有益的、值得褒奖的人和事,耻辱通常用以指称有害的、需要贬斥的人和事。因此,荣辱观实质上也是一种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光荣标示肯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正价值;耻辱标示否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负价值。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的社会中,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的“价值观”概念,是指在哲学上作为一个理论分支的“价值论”,不是指作为人们现实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念”;而“历史观”则是指以狭义社会历史为对象的理论,如“唯物史观”,不是指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考虑到近年来一些同志实际上主张“哲学就是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在这里已不是狭义唯物史观的同义语,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总体名称之一,即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外延相同的概念。因此有说明的必要)。在哲学上,价值论和历史观是分属不同划分层次和系列的理论分支:历史观与自然观、思维观同列,…  相似文献   

20.
与萨特自由观相比,马克思自由观具有更为重要的现代价值.这种现代价值根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体论定位的合理性,即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建立在“类自由”基点上的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现实实现.在与以萨特代表的强调“自我”的绝对自由,并由此导致我与“他者”的绝对对立的自由观的对比中,马克思的自由观不仅能达到理论上的“主体交互性”的实现,而且能够在现实境遇中达到实践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