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年代学术界对道德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的讨论曾引起了极广泛的注意。这个本属于学术问题的争论,由于林彪、江青及那个顾问的干扰破坏,而陷入歧途。学术讨论变成了政治批判,讨论被窒息。文化大革命开始,江青在文艺界的一次大会上,又借谈批判继承问题而提出“扫荡一切剥削阶级旧思想、  相似文献   

2.
近来,国内学术界对道德的继承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彼此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着深刻的分歧。首先,达场争论,是从“对于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否可以批判继承”这个问题引起的。过去的统治阶级同劳动人民是处于对立地位的。要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去批判继承过去统治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儿位同学找我讨论问题。他们说:“文学概论课老师说‘文学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小文学作品具有阶级性’。我们不能同意这个观点。”我问他们有没有根据。他们说:“有些山水诗、山水游记就没有阶级性,因此,剥削阶级有人喜欢它,劳动人民也有人喜欢它。”我知道,关于山水诗一类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阶级性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论,所以没有正面去否定他们的论据,而是问他们:“就算有些山水诗没有阶级性,怎么就能说明文学作品没有阶级性呢?”甲同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在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把对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理解为抽象继承,这当然是错误的。对这种观点进行批评,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不这样,我们就会在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上,犯复古主义的错误。但是,在批评中,有些同志使用的方法,在我看来,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而是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的方法。这样,对抽象继承的批评就不仅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而且走上另一极端,连批判继承也一起加以  相似文献   

5.
今年八月份的《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许启贤《关于道德的阶极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和吴晗《三说道德》的文章,就道德的阶级性和统治阶级的道德可否继承等问题展开讨论。吴晗曾在《前线》杂志1962年第10期和第16期上发表《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文,谈到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许启贤表示不同意吴晗在上述文章中提出的一些观点。首先,他不同意吴晗关于“阶级的道德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的观点,他说,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由于敌对阶级的存在,总是有  相似文献   

6.
李奇同志著的《道德科学初学集》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发表过的九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是针对当时道德问题的讨论而发表的。例如:动机和效果的关系问题;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的问题;无产阶级道德原则和功利主义的问题;关于对立阶级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阶级性和继承性的问题等。作者在认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一) 近两年来,学术界在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单涉及如何对待遗产并如何批判继承的原则问题,甚至涉及到怎样区别某一种社会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今天能否不分革命与反动,把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遗产拿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王煦华先生在《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和《关于道德讨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两篇文章中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表示赞成那种主张继承剥削统治阶级道德的见解,强调“无产阶级批判继承一切统治阶级道德,根本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这种批判继承的问题。”他一方面认为别人对于“抽象继承”论还“理解”得不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阶级性?这是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争论的一个焦点。 我主张部分真理有阶级性。我认为,所谓阶级性就是指某种事物(或理论)具有的那种只能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性质。 阶级性问题是服务性问题,这符合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比如,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于1981年4月1日至5日,在长沙召开首次伦理学讨论会,并成立了湖南省伦理学研究会。大会选出理事16人,理事会推选刘寿祺为理事长,王少哲、刘庆泽、曾钊新、唐凯麟、蔡铭础为副理事长。会议对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理论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对人的本质、道德与人性的关系以及道德与法的关系等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苏联乌特金(С.Уткин)于一九六二年写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纲要》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和第六节。本文的总标题是原书第三章的标题。作者通过断章取义的手法,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来为其抹煞道德的阶级性和大肆鼓吹道德的“继承性”作辩护。例如,在前一节中,作者谈到,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各个对立阶级的道德类型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因素”,说什么这些因素并不反映这一或那一阶级的特殊利益和地位,而是反映“任何人群的共同要素”,这就是所谓尊重老人、帮助孩子、谦逊、朴素,等等。他还说,在男人同女人的相互关系中也有一些“具有成为公理性质的道德规范”。在后一节中,作者认为道德有所谓“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他说:每新的一代在最初时期,从吃母奶时起就沾染了自己的环境、阶级和时代的心理、道德和习惯,以后,在其所处时代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之下,一部分道德习惯、规范和原则得到了保存,另一些被抛弃,还有一些则被“现代化”了。作者还大肆宣传资产阶级的“平等”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所继承。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从一九六三年八月到现在已经快二年了。在这将近二年的讨论中,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评价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即奴隶主的道德、封建地主的道德、资产阶级的道德)能不能继承?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     
一、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一向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简单地回顾以下两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者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第二,非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把道德看作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问题,认为道德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他们还特别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价值也发生了分化。例如有人这样说:“在分化为各种敌对阶级的社会中,不可能存在对于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同样的约束力、并使每个成员负有同等义务的统一道德。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一定具有阶级性,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们所主张的那种‘永恒的’道德原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吴晗同志在关于道德问题的几篇文章中,对道德的继承性问题作了论述,他认为:无产阶级应该继承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原则(例如忠、孝、节、义、礼)以及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例如民主、自由观)。他认为,如果无产阶级不继承过去统治阶级的这些东西,那就是“自己来凭空创造”自己的道德原则了。我认为,吴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道德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说封建的忠孝有人民性,有人说封建的忠孝不能完全否定,无产阶级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封建的忠孝有“历史继承关系”。我认为这种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我国哲学界于五十、六十年代曾几次展开讨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林彪、“四人帮”利用他们窃取的舆论大权,接连于6月4日、6月13日、9月7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抛出了所谓“阶级真理论”,对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大张挞伐,说什么反对真理有阶级性,就是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该书由席文启、曹晨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万宇。作者引用大量历史材料和经典论述,阐述了国家的两重性(阶级性和社会性),指出旧国家是以阶级性为主的国家,而消灭了剥削阶级后的新国家是以社会性为主的国家。作者还对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8.
荽:}:理论德麟等)重庆社会科学2共产主义道德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罗国杰)江海 略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发展规律(徐慧萍)福建学刊2论坛2共产主义道德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刍议(赵杰)南京师大学报 (臧乐源)郑州大学学报2 l新旧体制的转变和共产主义道他托进步(许启贤) 伦理学改革刍议(程立显等)学习与探索2江淮论坛8伦理学基本问题讨论情况纺述(张德荣)争鸣1论伦理学发展的“三面向”(唐能斌)重庆社会科 论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张岱年)社会科学学2(沪)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该引进系统论研究方法(谭 毛泽东道德…  相似文献   

19.
一、新道德与旧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在我国社会中已居于统治地位,但地主、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旧道德的影响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道德和旧道德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的根本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0.
近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有的地方和单位举行学术讨论会,有些报刊发表文章,就“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展开了争鸣。现将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中,首先是对阶级性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坚持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认为,阶级性的含义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