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桂华  金志成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103-105,98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其症状表现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强迫症的症状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多种同时出现。本文将在介绍这些症状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因素,并指出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指在观念、意向、行为上存在着虽自觉却不合理或毫无意义,但又是被迫无奈地出于自己内心的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一种神经症。  相似文献   

3.
杜胜祥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22-124,128
强迫症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心理治疗研究的焦点。本文尝试将现代心理治疗与传统道家思想相结合,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整合出一套对强迫症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操作性顺其自然法。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宣传活动期间,某市精神科专业医院临床心理主任告诉记者,仅2017年1月至9月,该院心身科和临床心理科门诊接诊达70562人次,心身科收治入院2493人次;其中抑郁症占比最大,有1717人次;焦虑症489人次;强迫症31人次,其中不乏有一定量的中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在中学生群体中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每年总有一些学生因受神经症的困扰,轻则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重则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体质健康出现明显问题,更有甚者出现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5.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又称做强迫性神经症,在人群中并不罕见,患病率约为3%,多数在30岁以前逐渐发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规定,中国心理专家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一书,国家心理咨询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三个权威定义,确认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症性,非器质性功能性障碍,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主要表现是意识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其共同特点是是都属于心因性障碍,人格、心理、社会是主要致病因素。神经症患者也更倾向于到综合性医院就医,本文从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解决人格、心理、社会问题。呼吁社会加强对神经症的认识,建议医院配置心理科或心理咨询室,对神经症患者建议心理咨询为主,配合适当药物治疗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波 《学海》2007,(6):200-202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①,但心理健康状况却并不乐观.据笔者最近在江苏部分高校所做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约占70%,轻度心理不适(适应不良者)的占15%-25%左右,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占4%-8%左右.在被调查的479名大学生中,具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按人数分布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8.1%),强迫症状(6.7%),敌对(6.7%),抑郁(5.4%),偏执(4.4%),精神病性(4.0%),焦虑(3.7%),躯体化(3.1%),恐怖(1.8%).可以看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是大学生中最类常见的几类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1肝硬化现状和防治方面的问题 1.1肝硬化是日渐受到重视的医学、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肝硬化分布全世界,不论国籍、不限民族,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字表明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约17.1/10万,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出31万,近几年来已增加到50万[1].在西欧和美国,因肝硬化致死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意外,居死亡原因第5位.在美国中年人中则为位居第4的死亡原因.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占同时期住院病人总数的1%左右[2].以肝炎病毒感染致肝炎后肝硬化为多见.但近年来,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病发病年龄以21~50岁多见,占83%左右,男女比例为4~8:1,中年男性患肝硬化最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是日渐受到重视的医学、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神经症(过去曾被不恰当的称做是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等)是一组(而不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可高达22‰以上,大多起病于青壮年,40岁以前发病的约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临床上常将强迫症分二类,一类是没有明显强迫行为的强迫思维(obsession):包括强迫性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意像、强迫性穷思极虑。另一类即强迫动作(Compulsion):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计数等。...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我国12个地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病率为0.30‰,本病发病以青少年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它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是此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一位男子头脑中产生一种自己也知道是很荒唐的想法:“我如果一旦管不住自己,就可能去拿菜刀,如果再一激动就可能去砍妻子。”所以他就把家中的刀子、剪子、刮脸刀锁在抽屉里,把钥匙交给妻子,并告诉她:“我要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给我。”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Flanker范式,通过考察高低强迫倾向个体在Flanker任务上的差异,来研究强迫倾向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Flanker任务中,高强迫倾向个体显示出较慢的反应速度,表现为更多的犹豫不觉的特性;高强迫倾向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以集中加工为主;高强迫倾向个体在信息加工的灵活性上存在不足,对情景的变化较不敏感。通过对强迫倾向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强迫症的理论,同时为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凌  王建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041-1047
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表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复杂的临床工作需要。首先,有关患者的自知力以及主观痛苦程度等诊断指标需要进一步修订。其次,就强迫症的核心症状而产生的争议,研究者提出应重新考虑强迫症、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和囤积障碍这四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和诊断标准。未来研究应考虑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索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和病理机制,为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恐惧症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核心症状可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伴有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相似的躯体症状,患者感到痛苦,反复求医。该文综合了国外文献和部分案例,对“艾滋病恐惧症”的定义、临床症状、心理病理机制、诊断与治疗等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病理的认知–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行为领域对强迫症(OCD)的病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功能失调性信念、应对策略及中和行为对强迫症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强迫症的安全动机模型把强迫行为归因于安全动机系统不能产生停止安全防卫行为的信号, 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 在做停止强迫行为的决策时, 强迫症患者依赖于主观停止标准, 导致决策困难, 延长了强迫行为持续的时间。通过整理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 认为趋–避冲突存在于一些强迫症患者中, 且可能是导致强迫症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是一种与许多因素相关的慢性精神障碍,涉及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强迫症患者社会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学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事件的影响,探讨其中的危险因子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希望对强迫症的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对其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佛法讲心身不二,“心恼故众生恼”,心理上的烦恼,能引起身心失调,导致疾病。《佛说医经》列举十种病因,其中忧愁、嗔恚二种为不良情绪,纯属心理原因,淫佚(纵欲)也与心理有关。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证明,过度的紧张、压抑、抑郁、悲痛、焦急、孤独、恐惧等心理反应,能通过对大脑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神经哀弱、失眠、焦虑、癔病(歇斯底里)、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性厌食呕吐等神经症,  相似文献   

18.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等;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主要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等。一、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和冲动念头。力图摆脫,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1.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  相似文献   

19.
用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程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为 0 .6% ,1998年全国部分省市人群糖尿病普查 ,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为3 2 1% ,糖耐量减退为 4 67%。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剧增 ,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血管并发症的猛增 ,在 1型和 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分别占 30 %~4 0 %与 15%~ 2 0 %左右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的首要病因。深入系统及全面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是指导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  相似文献   

20.
依照神经症演进的心理历程为线索,从神经症的起因、人际策略、心理内防御策略、最终表现和治疗五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是对弗洛依德思想的批判继承,其理论影响力、应用性正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