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秦齐国兵学的产生与发展刘庆齐国兵学是先秦时期最为兴盛的地域性兵学流派之一,它拥有孙武、孙膑及稷下兵家等一大批兵学理论家,拥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管子》、《六韬》、《子晚子》(已佚)等一大批兵学名著,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2.
正"千古兵圣"孙武,在世时辅佐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之间;后世又因一部《孙子兵法》而享誉中外。孙武的兵学思想,来自于过人的禀赋和对兵法的浓厚兴趣,来自于齐国的兵学传统及家学渊源,也来自于他在大量实战指挥中不断反思、总结的经验。2000多年来,《孙子兵法》不仅得到曹操、李世民、戚继光等人的推崇,而且被翻译成20多  相似文献   

3.
《司马法》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两部经典兵学著作。前者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是先秦时代司马之官治军用兵的法典;后者被尊为中国"兵学圣典"。以下考察了《司马法》的来龙去脉,古《司马法》与《司马穰苴兵法》的关系;分析了《司马法》与《孙子兵法》以及司马穰苴和孙武之间的地域背景、家学渊源和学术传承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司马法》与《孙子兵法》的共同特征和鲜明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试论吕尚军事思想对孙武的影响李金海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深受齐国创始人、大军事谋略家吕尚影响。综观吕尚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兵学要著《六韬》(《六韬》一书《隋书·经籍志》载为周吕望著。据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出土的《六韬》残简证明...  相似文献   

5.
<正> 孙武,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中国兵学之奠基人,其思想学说早已飞越了中国的国界。人们称孙武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圣”,其书被尊为“兵学圣典”、“兵经”、“武经的冠冕”、“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不仅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名将,无不得益于孙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和山东省惠民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2——25日在孙武故里山东省惠民县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分别就孙武故里考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孙武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孙子兵法》在现代经济管理及各类竞赛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的流传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问题综述于下: 一、孙武故里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对孙武的生平事迹多有述录,然而仅知其为“齐人”。至唐林宝所撰《元  相似文献   

7.
《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  相似文献   

8.
于孔宝  于敬民 《管子学刊》2006,(1):35-39,95
基于孙武由齐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齐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相似文献   

9.
《孙子》谈“兵”于敬民《孙子兵法》主旨为谈兵论战,故"兵"字在书中出现较多,计句数六十之多。"兵"字在各篇句中含义及其替代词,因所论问题及场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细揣之,则可发现孙子在遣词用句方面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一、《孙子兵法》中"兵"字的几种含义1、...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我国春秋初期杰出的军事家,因被其突出的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所掩,故其军事才能易不为人称。细研《管子》一书,可以明白无误地确认:迟于管仲约一个半世纪的孙武在其熠耀千古的《孙子兵法》中,多方面地吸取了管仲的战略、战术思想。今存《管子》的76篇中,关于...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略论《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子论兵,以“道”为先,本文从“安国”“保民”的道德价值观、“爱卒”“善卒”的人道情怀、“德”“法”并用的治军策略的“五德”为纲的将帅修养等方面探讨了《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从而说明,正是从战争或军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出发,孙子才能展开他那具有无穷魅力的军事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掩卷沉思,”纵横联想,不能自己。感想之一,是这部书填补了一项空白,或者说在军事与哲学的接合部位,开拓出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就我所知,当代研究《孙子兵法》和中国军事思想的作品已经不少,其中当然涉及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作品更多,其中亦论到兵学。但将兵学与哲学两大类学问之间互渗共溶关系作系统考察者,此前尚未见到。姜国柱教授把兵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研究,既弥补了中国哲学史的欠缺,又丰富了中国军事史的内容,而使兵学与哲学两者相得益彰。书中所引…  相似文献   

1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说:“在儒家中对于兵学有确实的见解的,除掉专家吴起之外,恐怕要推数荀子了。”(《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吴起为儒家,我们不敢苟同。但郭说肯定荀子在兵学上的见解,却是很有见地的。其实,荀子不但是先秦儒家中在兵学上最有造诣的大师,其军事思想,就是与孙武、孙膑这些第一流的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独有其存在的价值。荀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议兵》篇里。《议兵》所载,主要是记荀子在赵孝成王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流传述论于汝波战国是《孙子兵法》广为流传的时期。其思想对当时的兵学理论、诸子学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但成为当时军事实践的指导理论,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开始对之借鉴运用。此书在战国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其理论适应了当时社会斗争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其中的军事哲学不仅广为流传,更被应用到经济、政治、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从外科的角度,阐述了《孙子兵法》中始计、作战、谋攻和军形、兵势、虚实等六篇中的哲学思想和指导原则在外科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武故里考     
孙武及其撰写的《孙子兵法》,一直是后代的军事家、谋略家必读、推崇的兵书之一,其应用的范围除了军事之外,还遍及政治、工业、经贸等领域。但是,关于孙武的故里,由于历史文献简略和遗漏,至今还存在着争论。现谈谈自已的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兵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富于战略性,表现为战略思维的发达和战略思想的丰富,注重对天下大势和战争全局的理性思考和能动把握。如何认识《孙子兵法》的主题?把握住《计篇》中的两个判断句很关键。第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也",第二句是"兵者诡道也"。对于孙子的智慧,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而必须从其战略思维的特质去把握。总体看来,《孙子兵法》在战略思维上具有重根本、贵有备、求全胜和忌轻发四个基本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这部著名的兵家专著是两千五百年前我国春秋末期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撰写的,全篇仅六千余字,其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跨越了时空界限,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很高的理论价值。该专著主要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军事管理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