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由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同时这些建筑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是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角度不同而造成的。通过分析建筑的审美标准、建筑中的审美特点以及建筑环境设计的本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基于审美角度下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2.
田牧 《美与时代》2006,(10):62-63
设计作为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设计需要具有审美特征,设计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时尚。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现代哲学》2006,(5):121-126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田伟  黄佳 《美与时代》2013,(2):36-38
环境艺术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非常广泛,专业实践性很强。建筑写生是提高学生专业表现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钢笔表现为主,简便、快捷的特点使建筑写生成为设计表现基础训练的重要科目。建筑写生的训练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及设计表现能力。在写生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对他们学好建筑写生很关键,也可为其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同价值体系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建筑艺术也对应着不同阶段的人类价值体系。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显示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体现着人类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内心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简单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种类型的建筑艺术形态应运而生,不仅在功能上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使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有了寄托。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时尚讯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眼界,资讯的传播渗透,大众审美趣味的追逐也变得渐趋多元。以跨界艺术背景下服装审美趣味的追逐为题,旨在剖析出影响当下人们服装审美趣味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动植物崇拜是古埃及宗教的重要内容,在埃及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尼罗河流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古埃及宗教。由于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限,产生了自然神崇拜,动植物崇拜是自然神崇拜的组成部分。动植物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特征,使渴望永生的埃及人对沙漠中的动植物产生敬畏心理。埃及人的动植物崇拜不仅反映在埃及人的创世神话、敬拜的神灵,还具体体现在埃及人对性器观的崇拜上。这种崇拜对埃及人的哲学思想、民俗审美、建筑文化甚至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标性建筑所呈现的审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当代江苏省各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例:经济性建筑反映的是人们欢愉经验、欲望经验统领下的遍地奢华;工作性、政治性建筑则是人们日常化、世俗化经验的时代性缩影;文化性建筑象征着人们传统审美经验的诗意栖居地;社会性建筑是人性化经验的魅力集聚地;而生态性建筑则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表征。在这些地标性建筑的背后,“后现代性”和“商业性”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大众审美经验为此呈现出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漆画的质觉审美潜质、触觉审美潜质以及个案漆画创作观出发,探索并发掘漆画的艺术潜质。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使现代漆画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风格,也使漆画家在艺术审美上对漆画的潜质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徽州雕饰作为徽州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它根植于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其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已不仅仅是作为徽州传统建筑的一种附属装饰,更是当时一定社会意识、思想观念、审美风尚及文化内蕴的物化呈现。而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儒家的一些思想观念渗透到徽州文化之中,并对徽州建筑的装饰题材亦产生了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通过徽州建筑雕饰的题材内容来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孝道观、入仕观以及忠义观等儒家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锋 《哲学动态》2005,38(6):26-30
一 伴随方兴未艾的环境运动,自然审美(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nature)已成为当今人们新的审美时尚.与此相应,环境美学(environmental aesthetics)成为当今美学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赵盟 《美与时代》2014,(8):73-7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室内设计是遵循建筑美学、自然的基础上,利用建筑物的环境的原则,运用技术手段来创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符合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当代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但也需要注意,表达审美情感,体现了审美意义和价值。色彩在设计中,通过对人们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影响,使人们身心产生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了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因此,美学理论对当代的内饰色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也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去处。在当前的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景观建筑的应用,凉亭、桥梁、走廊、楼阁、假山、雕塑等景观建筑都能够有效丰富园林的功能,使园林能够在发挥其美学功能的同时还兼顾实用性,大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基于此,对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现代园林设计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装饰艺术(Art Deco)建筑作为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作为一种时尚文化,还传播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Art Deco作为"海派"建筑文化发育时期重要的建筑风格,它的流行可以说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其所构成的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对当代上海城市形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首选,使得如今乡村游成为一种时尚。而作为既尊重大自然又追求以人为本的园林景观来说,它对于都市人们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使园林景观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它的可持续发展,在其中融入传统的水彩表现,吸取自然意境美和色彩语言美的特点,突出其实用性与审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和场所的,同时,建筑以其各种建筑实体来表达着创作者的意图.人们对其精神的理解与把握,符号学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对建筑进行解读,以期揭示其艺术与审美的价值,以及对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追求精神生活。建筑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直接影响。作为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人员,赋予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情感意义,是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公共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建筑环境的情感意义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研究和分析建筑环境的情感语言表达,主要从色彩搭配、图像运用、线条布局、符号选取等方面来阐述,同时探讨审美想象与建筑环境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建筑空间中审美元素的表达也是建筑美的深化,是展示文化底蕴,完善空间造型的一种艺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艺,用美学的设计理念,把人文精神和空间功能性相结合,为人们打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境。论文主要侧重将科学性和审美性相结合,在分析审美构成元素在建筑空间表达上的应用,从造型、美学的构成角度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最后总结出用美学理论营造建筑空间的规律和方法,为建筑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论证了美学概述、平面构成元素在建筑空间表达中的应用、审美元素提升建筑空间意境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的表达做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20.
建筑既要满足功能与结构要求,也要满足人们对它提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那么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又是什么呢?从建筑与功能、建筑与结构以及建筑与形式美等三个角度来看,这三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