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和减少未来风险是哮喘的管理目标,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目前哮喘控制率很低,除与GINA和我国哮喘诊治规范实施不足有关外,还与传统医疗结构、医疗体制和医疗观念有关,加速医疗改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哮喘控制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和减少未来风险是哮喘的管理目标,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目前哮喘控制率很低,除与GINA和我国哮喘诊治规范实施不足有关外,还与传统医疗结构、医疗体制和医疗观念有关,加速医疗改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哮喘控制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哮喘的认识过程中,经历了认识的感性阶段;变态反应性疾病阶段;气道高反应性阶段;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阶段。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1哮喘的认识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以及辩证发展的理性思维过程;2哮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检验并丰富理论;3哮喘概念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的历史回顾与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哮喘的认识过程中,经在认识的感性阶段;变态反应性疾病阶段,气道高反应性阶段多;多种细胞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阶段。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1.哮喘的认识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及辨证发展的理性思维过程;2.哮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了反过来检验并丰富理论.3哮喘概念发展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如何进行哮喘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在工作中应推广以"哮喘临床控制"为核心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即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治疗并达到哮喘控制、监测并维持哮喘控制。当患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遵循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流程规范处理,尽快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做好哮喘控制工作利国又利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我院哮喘教育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做好哮喘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包括减少哮喘发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减少误工误学,保护社会生产力;有助于解决"看病贵"问题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哮喘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在工作中应推广以"哮喘临床控制"为核心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即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治疗并达到哮喘控制、监测并维持哮喘控制.当患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遵循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流程规范处理,尽快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院哮喘教育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做好哮喘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包括减少哮喘发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减少误工误学,保护社会生产力;有助于解决"看病贵"问题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哮喘在全世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哮喘未控制时,哮喘可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可以致命。搞好哮喘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应推广以“哮喘临床控制”为核心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即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治疗并达到哮喘控制、监测并维持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10.
哮喘在全世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哮喘未控制时,哮喘可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可以致命.搞好哮喘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应推广以"哮喘临床控制"为核心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即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治疗并达到哮喘控制、监测并维持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极为困难,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诊断只能依靠临床判断、症状评价和体征分析。病毒感染所至的喘息在婴幼儿期很常见,与哮喘鉴别较困难。目前还没有诊断婴幼儿期哮喘的特异检测手段和方法,因此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反复喘息的类型、特异体质病史、哮喘危险因素、长期随访、广泛鉴别诊断和观察对支气管舒张剂及抗炎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哮喘防控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单介绍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若干体会。结果表明,我们所采取的哮喘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哮喘患者门诊、哮喘患者协会和哮喘宣教中心)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还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者对哮喘认知水平和防治疾病的依从性,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生命质量,减少非预约门诊、急诊、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极为困难,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诊断只能依靠临床判断、症状评价和体征分析.病毒感染所至的喘息在婴幼儿期很常见,与哮喘鉴别较困难.目前还没有诊断婴幼儿期哮喘的特异检测手段和方法,因此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反复喘息的类型、特异体质病史、哮喘危险因素、长期随访、广泛鉴别诊断和观察对支气管舒张剂及抗炎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若干体会.结果表明,我们所采取的哮喘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哮喘患者门诊、哮喘患者协会和哮喘宣教中心)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还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者对哮喘认知水平和防治疾病的依从性,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生命质量,减少非预约门诊、急诊、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从外周气道炎症的存在看哮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患之一。尽管对哮喘的炎症本质已经取得了全球性的共识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哮喘的患病率仍然以大约每年 1%的速度递增 ,同时亦存在着部分病人规律吸入激素治疗后难以控制病情 ,而必须全身应用激素的情况。这显然提示当代哮喘炎症本质的研究并没有结束 ,目前已有证据表明小气道和肺实质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对此问题的深入剖析将使我们获得不少的启迪。1 哮喘外周气道炎症存在的证据外周气道 (peripheralairways) ,或称远端气道(distalairways)包括直径 <2mm的小气道…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作为社区获得性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婴幼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Mp感染导致婴幼儿哮喘初次和反复发作可能的机制为:Mp感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粘液分泌和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紊乱;反复发作与呼吸道对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呼吸道慢性炎症及婴幼儿特应性体质有关。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Mp相关喘息性疾病时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与人格、应对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与人格、应对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对2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自评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49.1%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哮喘患者的抑郁程度、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人格、应对和社会支持都是影响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神经质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它除了能直接影响哮喘患者的抑郁程度,还能通过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其起间接的作用。研究提示人格的神经质、公正严谨性和消极应对方式是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直接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感染是耍幼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作为社区获得性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婴幼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Mp感染导致婴幼儿哮喘初次和反复发作可能的机制为:Mp感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粘液分泌和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紊乱;反复发作与呼吸道对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呼吸道慢性炎症及婴幼儿特应性体质有关.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Mp相关喘息性疾病时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难治性哮喘的免疫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难治性哮喘不易控制的原因,对我院诊治的32例儿童难治性哮喘的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高水平的IgE分泌是儿童难治性哮喘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造成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占全部哮喘发病诱因的76.9%,医生在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诊治决策中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鉴于人体研究的局限性,动物模型在哮喘研究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阐明哮喘的病理生理和免疫学机制方面,动物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人体研究难以得到的结果。但是,由于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的差别,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时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本文将对哮喘动物模型在哮喘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