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是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实际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几率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人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有关。为研究Lox-1在冠脉再狭窄中存在贡献,本研究选取了近4年的行PCI术的老年CHD患者6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及老年健康人进行血清Lox-1检查。研究发现Lox-1可以作为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诊断指标,且Lox-1激活NF-κB信号通路加速斑块形成,激活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 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众多患者为之受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不必要接受CAG,或CAG后可能不必要或不宜接受PCI.鉴于此类技术的有创性、风险性、高费用等因素,同时为避免过度诊疗,充分评估已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及未知胸痛或其他情况CAG的选择,正确进行临床决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之间相关关系。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于术前、术后测定血清cTnT水平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术后24h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例(47.2%),显著高于D组5例(18.5%)(P0.05)。术后cTnT水平升高≥2倍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PCI术后cTnT显著升高,且术前或者术后cTnT升高均对预测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如何遵循指南,结合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病变.恰如其分地为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获益最大化,而风险最低化,是每一位心血管介入医生的追求和面临的问题.应正确和严格选择冠心痛患者PCI适应证,合理运用PCI的各种手段,牢固树立冠心病全面治疗观念.PCI仅仅是冠心病全面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的介入、外科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在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常会出现高血糖。对于低血糖的高危人群、75岁以上、预期寿命5年、存在精神或智力障碍等情况的老年患者,均应进行宽松的血糖控制,即空腹或餐前血糖7.8mmol/L~10.0mmol/L,餐后2h或随机血糖7.8mmol/L~13.9mmol/L,但需避免出现严重高血糖而导致的急性并发症。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合并高血糖的老年患者中,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通过选择糖尿病适用型肠内营养制剂、调整营养乳剂的输注方式、合理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等方法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利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服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部队医院入院的符合入选条件患者322例,收集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根据其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结果分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2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8.2%,氯吡格雷抵抗组ADP抑制率平均为(17.92±9.28)%。将氯吡格雷抵抗的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是这些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影响却少有报道。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对心脏事件发生后的恢复有不利的影响,而接受 PCI 治疗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与这些负面影响是相关联的,研究表明密切监测这些患者的情感状态可以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遵循指南,恰当进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遵循指南,结合冠心痛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病变,恰如其分地为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获益最大化,而风险最低化,是每一位心血管介入医生的追求和面临的问题。应正确和严格选择冠心病患者PCI适应证,合理运用PCI的各种手段,牢固树立冠心病全面治疗观念。PCI仅仅是冠心病全面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的介入、外科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糖值与胰岛素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回顾性分析6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糖明显升高组(血糖值〉11.0mmol/L)、血糖轻度升高组(血糖7.0mmol/L-11.0mmol/L)和血糖正常组(血糖值〈7.0mmol/L),比较各组在胰岛素治疗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病情越重,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几率越高,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越不理想;且血糖值越高,预后越差。有研究表明血糖增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神经功能受损后应激反应的结果,血糖增高可作为病情加重及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稳定性冠心病通行的治疗策略是药物治疗的同时常规作冠脉造影,如果病变严重,则尽可能地作介入治疗。但最近COURAGE试验结果的公布,证实介入治疗仅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善预后。因此,我们要对PCI在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作用和定位重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概述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较高发生率以及心理障碍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PCI 术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原因、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强调心内科医生应及时识别 PCI 术前术后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并以“双心医学”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精神医学及心血管专科医学治疗,同时对心血管专科医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冠心病 PCI 患者,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后也要进行心理精神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以便有利于 PCI 术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探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HMGB1变化的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控制A(4.4mmol/L~6.1mmol/L)、B(6.2mmol/L~8.3mmol/L)、C(8.4mmol/L~10.0mmol/L)三组.给予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入ICU后0d、1d、3d、5d、7d采血测TNF-α、HMGB1浓度.三组TNF-α、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组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d较B、C组明显降低(P<0.05).A组28d病死率较B、C组降低(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下,显著降低HMGB1浓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HMGB1可用来评价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对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血运重建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保护左主干(LMS)狭窄的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直被认为是“标准治疗”,原因就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具有远期生存率方面的益处。但是,目前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药物支架而不是CABG治疗左主干狭窄的趋势,尽管目前这方面的证据还不充分。在此,本文在汇总了经皮血运重建技术(PCI)干预无保护左主干、对比支架和外科手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认为,对于适合外科手术的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CABG仍旧是血运重建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PCI技术越来越多地实践于左主干和多支冠脉病变,但与CABG相比,其疗效一直受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PCI和CABG的疗效比较做一总结,发现对于左主干和冠脉多支病变,CABG仍优于PCI。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高的双重作用下,两项技术都必然会有新的发展,两者疗效的比较还会继续,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FPG联合选择性OGTT模式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空腹血糖(FPG)和选择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相结合的糖尿病(DM)筛查模式。应用OGTT对无DM史人群行DM筛查,运用ROC曲线评价FPG对DM、IPH的诊断价值。FPG切点为7.0mmol/L时,诊断DM的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100%;FPG切点为5.6mmol/L时,诊断IPH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对FPG初筛在5.6mmol/L~6.9mmol/L者行OGTT,可在保证筛查准确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多种方式,在强化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架植入。但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还是普通金属裸支架一直是近两年来的争论焦点。BASKET-LATE研究的发布,更给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就我们现阶段的实际临床应用而言,只要服用足够长的至少双联抗小血板药物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还是安全的,而且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较裸支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