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评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在评价大量饮酒后心肌损害左室功能改变方面的价值,我们对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21例(B组,每日饮白酒≥150g或啤酒4瓶,每周6天~7天,10年以上),30例健康志愿者(A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参数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等.结果显示,B组常规各超声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QTVl参数与A组比较Va减低(P<0.05),Vs、Ve、Ve/Va显著减低(P<0.01).提示QTVI技术能够有效地评估酒精性心肌损害病左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C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心理干预。1周末B、C两组SAS和HAMA得分显著下降(P0.01),HAMA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周末A组HAMA评分显著改善(P0.01)。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有显著而快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实验物理学之父,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伽利略,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证,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伽利略指出:如果一块轻石头A加在一块重石头B上下落,那么根据“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的断定,就会导致两个矛盾的结论:一是(A+B)比B重,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快(q);一是速度慢的A加在速度快的B上,会减低B的下落速度,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慢(q)。这样,从P中既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后血小板功能、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选择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 1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天A组和B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P选择素(P-sel)、可溶性CD40L(sCD40L)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天、5天、7天B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B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B组显著性降低(P<0.05).以此较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不增加出血风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肤前体(NT 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O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 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 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 IGT阶段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 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化疗后不同时间运动干预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将60例行根治术并完成第二周期化疗,接受第三周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人,对照组行医院常规护理;试验组分为A、B、C三组,除常规护理外按护士制定的有氧运动干预方式分别于化疗后第1天、化疗后第3天,化疗结束后规律锻炼.使用修订的Piper疲乏量表(RPFS)对四组患者在化疗前2天、化疗后第1天(运动干预之前)和化疗后21天进行评估.结果化疗前2天四组RPFS得分均无差异(P>0.05),化疗后21天对照组RPFS得分均高于试验组,试验C组RPFS得分高于试验A、B组.因此,化疗后及早活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7.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E测量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测量三尖瓣环游离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并计算其比值(Ea/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病例组RVFAC、Ea/Aa、SRs、SRe、SR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SRs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SRs、RVFAC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664,P〈0.001)。SRe/SRa与Ea/Aa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STE可以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C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心理干预.1周末B、C两组SAS和HAMA得分显著下降(P<0.01),HAMA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周末A组HAMA评分显著改善(P<0.01).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有显著而快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延迟支架置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病12h内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81例,罪犯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达TIMI 2级~3级且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延迟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呈色分级、术后6月心功能及术后6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支架置入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肌呈色分级、术后6个月LVEF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个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的效果。行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足月儿60例,男女不限,出生1天~2个月,体重2.5kg~4.5kg,ASA分级Ⅱ级~Ⅲ级,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Ⅲ级~Ⅳ级,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n=30)和气管插管组(B组,n=30)。术中全凭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插管前(T0)、插管即刻(T_1)、手术开始(T_2)、拔管时(T_3)的MAP、HR。记录插管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拔管后并发症情况(如恶心呕吐、哭声嘶哑、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与B组比较MAP在T1、T3时显著高于A组(P0.05),HR在T_1、T_2、T_3时显著高于A组。与T_0比较,T_1、T_2时两组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T3时B组的MAP、HR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间A组短于B组(P0.05),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A组高于B组,拔管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操作简便、对机体刺激小、术后并发症少,用于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的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选取108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依叶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每日1次)和依苏组(口服依那普利片1片,每日1次),疗程6个月,另选取冠状动脉造影为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对照。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及PWV,并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较非冠t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o.01),治疗6个月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均较治疗前降低(P〈o.05,P〈o.01),而依叶组血清Hcy水平及PWV较依苏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叶酸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从而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2.
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的脑保护作用。选择50例患有高血压ASA分级Ⅱ级~Ⅲ级肝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组和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林格液R)组,每组25例。于输注前(T0)、输注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气管插管后15min(T4)、气管插管后30min(T5)抽取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S100B、IL-6、TNF-a的浓度。与T0点相比,H组,T5点S100B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TNF-a无明显变化(P0.05);R组在T5点S100B明显上升(P0.01);IL-6、TNF-a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R组相比,H组患者在T3-5时点S100B、IL-6和TNF-a均低(P0.05或P0.01)。结论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剂量他汀药物治疗后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纳入首次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强化治疗组入院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40mg/晚,直至出院;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术前及术后、出院前测定心肌标记物,术前及出院前测定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同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结果出院时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NT—proBNP出院前较术前升高,对照组升高显著(P=0.000)。组间比较NT—proBNP,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P=0.020)。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无MACEs发生。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期内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177;7.5)%和(61.3&#177;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尿毒症左心室射血分数(EF)正常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价值,对41例尿毒症EF正常患者及20例健康自愿者左心室心肌纵向SRI曲线进行分析,测量各曲线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SRe/SRa。结果显示,尿毒症组左心室各节段SRs、SRe、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尿毒症EF正常患者已经存在局部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并且这种障碍可以被SRI技术敏感、定量地评价。  相似文献   

17.
研究心脏手术中的血小板(PLT)计数与肝素耐药的相关性。随机将12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根据PLT计数分成仍血小板组(PLT〈150×10^9·L^-1)和高血小板组(PLT〉250×10^9·L^-1),每组各60例。麻醉后抽取中心静脉血监测浏活凝血时间(ACT)基础值,肝素化后ACT值,肝素总用量和鱼精蛋白用量,并计算鱼精蛋白/肝素用量。首次肝素化石静脉血ACT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ACT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小板组肝素抗凝并足者有26例(43.3%),低血小板组仅4例(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及鱼精蛋白用量均有朔计学意义,前者用量较大(P〈O.01)而后者用量较少(P〈O.05)。心脏手术时血小板计数高者易出现肝素抗凝不足。肝素需要量较大而鱼精蛋白用量较少。高血小板组以先心病患儿为多。  相似文献   

18.
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prague-Dawley(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高血糖组(n=18)、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的表达。结果氟桂利嗪组bcl-2于再灌注3h可见阳性表达,再灌注6h达高峰,至24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比较,缺血区bcl-2表达增加,差异显著,各时间点均为P0.01。证实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能使损伤脑区bcl-2表达上调,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脂肪干细胞复合脂肪颗粒对裸鼠皮下血管化的影响。将12只裸鼠身上标记三个点,将三组试剂分别注射,分析结果如下:肉眼观察:取材时,裸鼠背部注射部皮下有一团状组织块,脂肪组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微血管密度:A组明显高于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颗粒作为生物支架可加速脂肪干细胞的促血管化作用,从而促进移植物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