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官"是老百姓赋予官员的美誉,它既反映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反映老百姓对官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清官反腐在封建社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惩治腐败,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但它也具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本文在总结清官共有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清官反腐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对清官反腐进行伦理审视,能够为当今中国的反腐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清官反腐难以成功的历史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惩治腐败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反腐制度.  相似文献   

2.
宋利霞 《美与时代》2014,(3):120-120
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到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奋斗目标,若不加以重视和采取措施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最终可能会引发“亡党亡国”的悲剧。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并出台了八项规定,从党中央开始带头示范改进作风,反对奢侈浪费。这些举措都表明了同一个态度,就是从严治党,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和防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3.
宗徒大事录这样记述保禄的归化:“他便跌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向他说:‘扫禄,扫禄,你为什么迫害我?他答说:‘主!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宗9:4—5)。我们可以想象保禄被强光打落马下之前耀武扬威的气势,以及被摔落马下之后的落魄景象。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社会学家西奥博尔德说:“公共机构中的反腐败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永久特征。”那么,反腐败斗争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在对腐败的性质、根源、类型、危害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后,提出要反腐保廉必须构筑社会机制。这是很有见地也很深刻的见解。构筑社会机制是反腐保廉的根本措施。 为了把反腐保廉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必须认真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治吏重于治民”,“治心胜于治身”的整治策略。这就必须努力构筑社会机  相似文献   

5.
“可能”、“大概”、“似乎”这一类词汇,都属于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状态的表述,因此,它们在学术著作中的运用往往会被认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因而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也有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出言谨慎恰恰表明了作者学术作风的严谨。应该记住,当一个学者进入历史研...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被查处的贪官身后大多数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因官迷心窍,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因做了亏心事,在反腐高压下惶惶不可终日,祈求在菩萨的保佑下,逢凶化吉,逃避打击。在没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中,不信马列信鬼神的也不乏其人。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大师”津津乐道,甚至以认识个别“大师”为荣;有的领导干部家里堂而皇之地供奉着玉帝、观世音等神灵;有的领导干部每逢上任、购车等重大事情都要问问神灵;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连出行也要算日子。领导干部求神拜佛之风凸显了当前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软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望天 《天风》2008,(16):26-28
一场在媒体上闹腾了八个多月的虎照真伪之争,带着黑色幽默色彩的“周老虎”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陕西农民周正龙以涉嫌诈骗,被提请逮捕,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风波终被证明是一场骗局,13名官员或被免职,或被警告。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爱作假,认为如此才能很容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清末的官场上,岑春煊被称为“官屠”,别人之所以如此称他,是因他为政祟尚严猛,不讲情面,经常参劾违法乱纪和庸劣不称职的官员。由于他忠于朝廷,敢说敢干,不畏权贵,也被称为“肝胆总督”。岑春煊锋芒毕露,不顾及官场潜规则,得罪了庆亲王奕劻及炙手可热的袁世凯,两人一定要将他铲除而后快。由于岑春煊深受慈禧的宠爱,所以他们分两步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巧解“13”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上海时,下榻于锦江饭店。尼克松夫妇被安排在15层,基辛格在14层,国务卿罗杰斯和其他官员住在13层。周恩来总理去看望罗杰斯及其助手们,当电梯在“13”处亮起红灯时,  相似文献   

10.
“官员”与哲学:仕而学则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讲的“仕”,广义地指行政官员、领导干部,也可包括企业家、校长等管理者。关于干部知识化和干部学习,许多讲话和文章已一再强调,但似仍可以“老调重弹”,本文以“仕而学则优”为主题,讨论官员究竟为何要学,特别是如何学哲学。 在当今的中国,我们仍需要有“学而优则仕”,即要有一批学士、硕士、博士去担任公务员、处长、部长、厂长、省市和国家领导人;同时,我们今天还需要有“仕而优则学”,即有一大批科长、主任、经理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或进修研究生课程。他们经过学习,其中的一部分人会担任更重要的领导职务,进…  相似文献   

11.
“道教仙传”和“神魔小说”中的“去欲就善”思想苟波道教认为,凡人要成仙,除了依据一定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外,还需在精神上合“道”,超越凡境凡念,即在心性和行为中符合道教的伦理要求,这也是道教神仙观念的重要内容。道教伦理从“道”以“静”为本,道“常无欲,...  相似文献   

12.
提起孩子依赖大人的话题,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焦急万分:孩子的学习用具需大人帮助整理,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需大人出面调解,作业遇到难题也由大人代劳…“家长们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到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  相似文献   

13.
从黄禹锡事件看伦理学对科学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克隆干细胞研究是一个与生命伦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当被誉为“克隆大王”、“韩国最高科学家”的黄禹锡因“卵子风波”的伦理问题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辞去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职务时,从科学家、政府官员到普通大众,支持黄禹锡,认为伦理学阻遏了干细胞研究的人不在少数。直到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被揭露,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黄禹锡神话”才因此破灭。科学不允许作假,科学也不允许作恶。黄禹锡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伦理学对科学发展来说是重要的,科学研究不仅要遵循求真的学术道德,而且要遵循求善的人本道德,求善才能更好地求真!  相似文献   

14.
拙的智慧     
世事无常,红尘扰扰,拙以修身,拙以立世。拙是一种明智的糊涂。“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浩独行之操。”吕蒙正在刚刚担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对别人议论,说:“这个无名小卒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装作没听见大步走了。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09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局,是“火箭”奥沙利文对阵希金斯。当时,希金斯以绝对优势领先,再进一个红球就获胜了,许多人都认为奥沙利文“完了”,解说员也以很权威的口吻说“大局已定,没有任何悬念”。可是,意外发生了,希金斯那个必进的红球却鬼使神差地没落入网袋,而已被认为“完了”的奥沙利文,抓住机会,一口气连续得了54分,最后反以1分之差取胜。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和非线性研究及其哲学问题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哲学界特别在科学哲学界是一个正在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域。复杂性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是“无法认识”和“难以处理”的代名词。简单性被认为是世界自身的基本属性,复杂性从没有被认为是世界的属性,至多被认为是简单性复合产物,是现象。复杂性甚至被认为是认识主体运用简单性原则处理问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无论在认识论或本体论上,“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地位都是不对称的。近年来,人们仍争论“复杂性”是不是世界的属性,表明“复杂性”本体论地位仍未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那年,他觉得自己是一把锋利无比、所向披靡的刀。这把刀先“杀”向职场,被磕出第一个缺口。原先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的他,被领导认为是“绣花枕头”,从未被重用,偶然有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还骄傲失街亭,让人“挥泪斩马谡”。  相似文献   

18.
帛书易传与先秦儒家易学之分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店竹简发表之后,其中的《缁衣》等篇,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在战国楚地流行的文献文本,不一定是楚国或楚地文化自身的产物,而有许多是传自中原的。如战国中期齐国的文化最为发达,诸子百家都在齐国寻求自己的发言权,楚地所流行的文献,应当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从齐国流传到楚地的。这一事实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马王堆帛书易传各篇的相关问题。事实上马王堆帛书易传发表后,虽然颇被认为是“南方易学家的著述”,①但也已经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推测。如有的先生认为,“楚地帛书本《周易》经传文,多半来自齐学”。甚至也有学者…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境界     
宗教,在中国一直被蒙着神秘的色彩。在汉语词源中,“宗”从“宀”从“示”,意为“宇宙神祗所居”,“宗”也有“尊祀祖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意。“宗教”是“奉祀神祗,祖先之教”。事实上,在历史发展中。宗教一词被赋予了各种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绑架"是指绑架者为了获取利益,以人情关系接近被绑架者并建立紧密联结,最终以人情关系达成工具性目的的一种效应。为了验证腐败中的"心理绑架"效应,探究清廉的官员涉入腐败的心理过程,研究者对19篇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的自白书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从三种角度对"心理绑架"效应进行分析:(1)身份分析探究了官员与行贿者双方在互动中各自的特点;(2)过程分析梳理了心理绑架发生的四个阶段,即关系建立、关系巩固、关系使用与关系终止阶段;(3)特征分析对心理绑架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在关系巩固阶段表现出的非对称互惠、循序渐进和情感性输出三种特征,以及在关系使用阶段表现出的软性胁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