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作为英勇的革命者和卓越的哲学家,罗莎·卢森堡这位令人尊敬的伟大女性已经离开我们整整95年了。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她的名字和思想并没有随历史的风尘消逝,而是多次被人们提起。每当世界历史进入转折时期,人们就会返回罗莎·卢森堡生平中所展开的理论论战,并从其思想中所包含的那些超越时代的内容里找到思考当代问题的重要启示。2014年,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又迎来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7月1—5日,十余位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专家,以及百余位来  相似文献   

2.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她在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中阐发出来的。这个理论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有工人阶级的日常斗争理论、革命和改良的辩证法和工会斗争三大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罗莎·卢森堡继承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对工人运动的意义,反对伯恩施坦用改良主义的观点对待工人运动中的以上问题。这些思想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对于当时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她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部分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波兰工人运动的传统和德国工人运动中左派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出版、翻译和研究,是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中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三个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前处于相互抑制的关系中,20世纪90年代后转而变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罗莎·卢森堡全部著作的整理和出版,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近完成;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已经有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日语、中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不同语种的《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翻译和出版或正在进行,或处在启动阶段;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研究在解读冷战后新解密的罗莎·卢森堡文献、评价罗莎·卢森堡与列宁的关系和阐释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使罗莎·卢森堡著作和思想的研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热点,从而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而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嬗变,在世界历史的变革中建构起新的思维框架,获得了新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出版和翻译罗莎·卢森堡的著作,研究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既是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变革的历史,也是在当代思想的平台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4.
罗莎·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1913)中提出了资本积累必须以非资本主义环境为前提、资本主义的现代形态是"资本积累的世界竞争阶段"和"最后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依据在于"资本积累不能在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实现"的论断.尽管卢森堡否定马克思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图式、重新建构资本积累模型的理论尝试是错误的,但是她对资本主义横向扩展的研究,特别是她强调资本主义"通过排挤落后的生产形态而发展"的新观点,在全球化资本主义不断扩展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就哲学方法论而言,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司空 《现代哲学》2006,(4):125-127
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讨论的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7.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学。与会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围绕着十月革命应不应爆发、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如何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共识是主流,分歧是细节;无论是那种恶意制造列宁和卢森堡的思想对立,还是借助于卢森堡批判和全盘否定列宁的言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而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卢森堡和列宁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思想对话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判对我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从修正主义的立场出发,主要介绍了卢森堡的政治理论的消极方面。作者说:卢森堡不是把资产阶级国家理解成固定不变的,而是把它理解为有内在矛盾的。她的资产阶级国家论,既不同于把国家职能的增大理解为国家的民主化、社会化和阶级压迫职能的减小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也不同于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等于资产阶级专政并主要强调其阶级压迫职能的列宁、斯大林式的理解。她在本质上理解了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同时也没有忽略了与国家的阶级性相矛盾而实际存在着的国家的一般社会职能。她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有被反动政治势力加以否定的倾向,因此,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保卫资产阶级想要放弃和否定的民主主义,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作者接着说:卢森堡始终以社会主义革命即夺取政权当作明确的目标。但是,她虽然在某种形式上承认使用暴力,可是她不是暴力革命论者。她没有过高估计群众的自发性而过低估计先锋队的政治领导。她想把无产阶级在议会外的斗争和社会民主党的议会活动两者结合起来。她认为,议会外的活动就是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群众罢工,而议会内的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就是同资产阶级对抗来保卫资产阶级议会。她把议会看成是可以利用来朝着夺取政权方面一步一步前进的立脚点、据点、阵地。作者还说:卢森堡对俄国革命的批评,不同于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对俄国革命的攻击。她主要批评了布尔什维克的“非民主性质”。她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不是在废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批判继承”中成立的。掌握了权力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创造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来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是废除一切民主主义。卢森堡后来虽然改正了她以前对布尔什维克的大部分批评,但是她的政治理论的骨胳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革命民主主义的辩证法。这个理论的特点是由它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决定的。其历史背景集中表现在三点上:其一,波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二,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危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德国工人运动的危机;其三,俄国革命。这三点背景决定了她在社会主义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上的认识上带有明显的西欧特点,而不同于列宁。其哲学基础是由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构成的: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方法论基础即是总体辩证法。由此决定,研究罗莎·卢森堡的革命民主主义的辩证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坚持整体的历史运动的观点;其二,坚持历史辩证法的观点;其三,从危机的视角研究罗莎·卢森堡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罗莎·卢森堡论民主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罗莎.卢森堡与《俄国革命》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1870~1919),波兰和德国工人运动的卓越的女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卢森堡因号召工人推翻德国政府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卢森堡沉思俄国革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时代,罗莎·卢森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因为她坚持主张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于特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对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渗透和破坏。《政治经济学导论》是她于1907—1914年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学院任教时所完成工作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著作之一~①。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试图对发展中国家中的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渗透和破坏的精辟分析——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12.
凯文·B.安德森(Kevin B.Anderson),哲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政治系教授,当代著名的列宁哲学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专家.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MEGA2版考证版研究人员,主要承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马克思晚年著作的考证工作.编有<罗莎·卢森堡读本> (2004年)、<否定的力量: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作品选>(2002年)、<埃里希·弗洛姆与批判的犯罪学>(2000年),著有<福柯与伊朗革命>(2005年)、<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995年).  相似文献   

13.
两面思维又称“两面神思维”,是美国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A·卢森堡在向有创造性成就的人物作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提出来的。“两面神”为罗马的门神,有两副面孔,能同时兼顾两个相反的视向。所谓两面思维,是指同时积极地构想出两个并存的、同时起作用的相反的方面、思想或方法,使其综合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或方法。在经营中巧妙地使用两面思维,可以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从集中制到民主集中制:论列宁组织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怀伦 《学海》2005,4(2):86-92
在列宁的全部思想之中,革命和组织是其基本内容,而在他的组织思想中,集中制和民主集中制又是两座高耸的山峰。列宁在1 899年首先提出集中制,1 90 5年1 2月又接受孟什维克提出的民主集中制。促使列宁组织思想产生重大转变的历史原因概有五点:(1 )党内不具备贯彻集中制的组织基础。(2 )国际上不具备贯彻集中制的基本条件。(3) 1 90 5年革命改变了贯彻集中制的前提性条件。(4 )党内统一的大趋势要求革新集中制的组织原则。(5)罗莎·卢森堡的理性批评为改造集中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贝尔顿是英国伦敦一家广告公司的女设计师,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她的企业知名度不是很高,找她做广告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为了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她也做了很多的宣传,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她每天都要乘坐地铁上下班,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她都会在皮包里装本书然后在地铁上看,有时看的入神了还会坐过站。她发现在地铁里很多人都会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看书。于是,  相似文献   

16.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高于第二国际其他理论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地方在于,她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来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现实政策和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她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标志,另一方面她又面对现实的残酷斗争,肯定俄国革命的意义及其采取的集中主义组织形式的必要性。在她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其现实的政策和策略之间发生的矛盾恰好证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思维高度,她阐发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对布尔什维克的集中主义的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的政策进行了善意的、同志式的批评。一方面,她批评布尔什维克取消普选制,没有把无产阶级的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处理好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表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她又承认布尔什维克对待议会和普选制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严厉措施是迫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的严峻环境。在这里,与其说她是对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批评,不如说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与现实矛盾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就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危机的角度,即从马克思的否定辩证法的视角,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7.
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神学和女性主义思潮,所以在她的思想中既可见传统神学的痕迹,又能找到近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因素;同时由于她深受民权运动、解放神学等社会运动的影响,其思想中还包含着对阶级压迫、种族歧视等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遇见她是在一次笔会上,她穿了件白底蓝花旗袍,婉约如一首宋词,举手投足间透着清雅之气。随后的两天,我发现吃自助餐时,很多人盘里堆很多,结果又吃不完,而她从不浪费一米一菜,还似乎很喜欢吃苦瓜。面对众多美味佳肴,她为什么独恋苦滋味?同在一张桌上就餐的我,跟她渐渐熟络起来,趁着聊兴正浓,抛出心底的疑惑。她盈盈一笑,讲起一段往事。她出身于贫寒的农家,为了供她上学,父母节衣缩食。可是,自从到了一所重点高中,她心里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个暮年的妇人,独自栖居。 她仍然不失美丽。至少,在这个小镇,有很多孩子和老人喜欢她。她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有来自天山的风干的野花,牛角梳,巧克力,书信,甚罕一块牙二齿。  相似文献   

20.
小贝 《天风》2014,(5):31-31
<正>清晨6点,日本福冈市9岁的小女孩阿花已经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为父亲和她自己准备早饭。这不是她第一次下厨,早在四年前她就已经开始每天早起做饭了。除此以外,她还承担了叠衣服、刷澡盆、打扫、整理衣柜等不少家务活,着实为父亲分担了很多生活压力。年幼的阿花这么勤劳,并不是因为家境贫困,这一切都源于她和妈妈的生命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