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佛教教育中,印光大师注重对佛教与孝道关系的阐释,发展了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印光大师的佛教教育方法既是对历代祖师大德融合儒家孝道与佛教教育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佛教复兴运动的积极响应。印光大师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论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界探索佛教教育和自身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8年是中国佛教二千年纪念年,这一年中国佛教界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通过对佛教传人中国最初标志的认定,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活动。据《魏略》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到达当时中国首都长安,向在政府中任?..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相似文献   

4.
一2 0世纪 2 0年代 ,在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和当时佛教界代表人物之一的太虚法师之间 ,曾经发生过一场思想争辩。这场争辩在当时的思想界尤其是佛教思想界 ,曾经是一个引起过激烈反响的重要事件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其特殊的意义及地位。争辩盖因梁氏在其所著《  相似文献   

5.
悼念叶均     
《法音》1986,(3)
中国佛教界的南传佛教学者叶均居士,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不幸与世长辞了。他的去世,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个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情同手足的挚友,感到无限悲痛!我与叶均相识是在一九四一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大半个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略军所占领,叶均不愿在敌人的刺刀下过那种屈辱的生活,毅然从浙江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辗转奔赴抗战后方——重庆,进入当时佛教界的最高学府汉藏教理院深造。  相似文献   

6.
正太虚大师(1890-1947)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僧伽教育思想,是针对当时中国佛教僧伽教育的流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一、太虚大师僧伽教育思想的针对性如所周知,清末民初出现的"僧伽教育",本是中国佛教界为应对当时"庙产兴学"风潮及各种来自社会对佛教的诟病所提出的一项举措,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其兴办僧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此次帕松列升座是继1956年以来规模较大,晋升僧阶级别较高的一次活动,既是对中国南传佛教僧团内部的规范性管理,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中国佛教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2016年2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隆重的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活动,来自10多个国家的佛教界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近3千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对西双版纳南传佛教界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中国南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当代佛教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弄清佛教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有助于引导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佛教界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从宗教学、社会学等学术视角,对佛教中国化的必然性进行学理分析。一、性质和关系中的佛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界人士认为:当前国内举办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有利于研讨二千年来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历程,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风貌;有利于加强中国在亚洲、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增强海外3000万华人及亚洲众多佛教信众的凝聚力;有利于显示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英明正确,回击海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诽谤和攻击。一编者1998年是中国佛教历史_t最值得记载的一年,因为它是佛教传人中国二千年的纪念年。中国佛教界对这一年的到来欢欣鼓舞,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本刊…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佛学研究的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佛教界内外佛教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对佛教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献、制度、文化等方面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4)
<正>本刊讯3月17日,中国佛学院在北京法源寺客厅举行《中国佛教教育年鉴》评审会议,邀请佛教界法师、佛学研究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中国佛教教育年鉴》(审议稿)进行研究讨论。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湛如法师作讲话。湛如法师对各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佛教教育年鉴》编纂研讨会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佛教教育年鉴》项目从立项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强调了编纂《中国佛教教育年  相似文献   

12.
能超 《中国宗教》2018,(3):48-50
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出洋留学是中国宗教和教育的关键词。古代中国,出国留学的主角是佛教界的僧人。从4世纪起,中国佛教僧人怀着求取真谛的愿望,踏上了到西天佛国印度等地取经的漫漫之路,写下了中国留学史上一幕幕感人的悲壮历史故事。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的僧人也感受到这一潮流的涌动。他们放眼世界,参学佛乘,再次重走古人曾经走过的道路,续写了中国佛教留学僧史上的新篇章。今天,中国学僧出国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佛教教育的自主选择,更是一种配合国家的“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发展战略,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本刊特约已在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获得佛学博士学位的惟善法师撰写专文,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佛教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中国佛教的未来,是百年大计。赵朴初会长1992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在佛教界引起了广泛共鸣。在跨入新世纪之际,如何办好佛教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佛教人才,已成为当前佛教界一致关注的话题。为此本期刊发济群法师、净因法师的文章,反映了佛教界中青年法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并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王雷泉 《法音》2001,(10):7-15
佛教教育事关佛教生存与发展,是佛教的百年大计,各国各地区佛教界无不倾力关注。在新世纪之初,中越两国佛教界、学术界的法师、学者聚会文化古城苏州,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首次“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围绕传统佛教教育的理念、二十一世纪佛教教育的展望等课题进行探讨。本期选登三篇会议论文,以供关心中国佛教教育的各界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3,(1):68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从近代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佛教改革,至今已经有近一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佛教有了迅速发展,"人间佛教"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佛教界不断地被各种问题困扰,特别是寺庙管理一直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未来的佛教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各个寺院都在做出摸索与尝试。本刊发表的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撰写的文章,介绍了弘法寺在寺庙管理与制度改革方面理念和具体做法,作者特别注意将古代的传统与现实相结合,以此来作为寺院管理改革的主要依据,并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之具有典型意义。本刊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把目光转向寺院管理,为未来的佛教发展,作出一些可贵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随着时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1,(8)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1,(10)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