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固定结构(也有少数例外).照理说,固定结构是没有什么变异的;但是,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往往又有其灵活性,从而使成语在结构上有了灵活性,具体表现为,一、可以颠倒,二、可以镶嵌。举例略述如下: 甲、可以颠倒。一、联合结构式的成语,特别是联合的主谓结构式,可以颠倒使用.如: 天翻地覆→地覆天翻花香鸟语→鸟语花香类似例子很多,从略。但有两种情况,不能颠倒: (一)由于有尊卑、先后之分,不能颠倒。如“妻离子散”,不能说成“子散妻离”。“日积月累”,不能说成“月累日积”。 (二)具有因果关系的,不能颠倒。如“水滴石穿”,是因水滴而使石穿,不能颠倒成为“石穿水滴”。二、联合动宾式的成语,有的可以颠倒使用,颠倒后语法结构不变。如: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汉语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定型定义、言简意赅的短语。成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高、应用广,并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成语也跟词一样,在长期的运用中,它的语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其语义转化类型大体有如下八种: 一、古义转化为今义。如: “水落石出”古义:指写景,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今义:指事情真象大白。例如:“周大勇想问个明白,又不敢问,可是不能不问个水落石出。”杜鹏程《保卫延安》  相似文献   

3.
数字成语的抽象义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一种含义丰富以形象精炼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在汉语的成语中有—部分是由数词联缀其它词组合而成的,这类数字成语在成语大家族中为数不少。《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3月修定第四版)共收录成语3559条,其中带有数词的成词有三百多条,约占总数的10%。这些数字在成语中很多是活用的,表示不同的抽象意义。研究这些数词的功能意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成语的含义和结构的理解,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就所表示的意义而言,成语中的数词有的是实指的,即纯粹表示实际的数目。如:一言为定、一夫当关、两全其美、三顾茅庐、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十字街头。这些表实义的数字成语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数词成语中的数字所指意义虚化,表达含义抽象。如“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中的“一”表示“直”义;“三番五次”、“五花八门”均表示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在结构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四字格”。正如郭绍虞先生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强调指出的:“四字词组是汉语所特有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没有象汉语四言词组那样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又是在汉语中特别发展的。”四字格成语的产生源远流长,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经过历代文人加工,人民长期习用,不断地选择、提炼、创新、成为固定词组。四字格成语风格庄重典雅,内容  相似文献   

5.
成语中,有的近义成双,有的反义成对。例如:“雪中送炭”可配“锦上添花”,“留芳百世”可对“遗臭万年”。那么你能给下列成语找上“对象”吗?  相似文献   

6.
有的逻辑教材(如人民大学编写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把“不置可否”归结为违反排中律的错误,笔者对此特有异议。所谓不置可否,就是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没有明确态度的意思(见《汉语成语大词典》)。日常思维中的“不置可否”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的思想既不同时认可,也不同时认定为不可。比如碰到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即不说甲对,也不说乙对;既不说甲不对,也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 ,孔子在好几处都谈到“邦有道”如何如何 ,“邦无道”如何如何 ,如《宪问篇》 :“邦有道 ,谷 ;邦无道 ,谷 ,耻也。”“邦有道 ,危言危行 ;邦无道 ,危行言孙。”《卫灵公篇》 :“直哉史鱼 !邦有道 ,如矢 ;邦无道 ,如矢。”看样子孔子很喜欢这样对比着看一个人的品行。其它几处没有什么问题 ,关于宁武子的那段话 ,后人的理解差异很大 ,而且有的与孔子的原意有很大出入。这段话见于《论语·公冶长》 ,其文曰 :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 ,则智 ;邦无道 ,则愚。其智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显然 ,后世的成语“愚不可及”正是从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试题的词语考试部分,往往是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词语的考查形式大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词语辨析题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及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和“熟语(成语)的辨析”等,又以近义词的辨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艰苦奋斗的概念 这一概念,社会上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笔者根据查证,它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纳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从最一般意义上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其基本意思是“不怕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599页)第二层面,当作一个治国方针,它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方针。”(《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第三层面,把它看作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有的学者认为它有三个方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固定词组的成语,较之其他形式的词组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其内部所属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表意;也就是说,不少成语在表意时是藉其内部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将这些成语的逻辑搭配构成作一番追踪,便会一目了然。 (一)采用同一关系构成的成语,如: 真凭实据精雕细刻花言巧语崇山峻岭奇珍异宝家喻户晓 (二)采用并列关系构成的成语,如: 耳闻目睹凤毛麟角狼心狗肺餐风饮露虎踞龙盘唇枪舌剑 (三)采用反对关系构成的成语,如: 貌合神离深入浅出阳奉阴违扬长避短吐故纳新扶弱抑强 (四)兼用同一关系和并列关系构成的,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双音节词。这些双音节词有的语素完全不同,如“健壮”和“衰弱”;“美丽”和“漂亮”。有的语素完全相同,其中语素相同词序又相同的较少,如“杜鹃”(指花)和“杜鹃”(指鸟);“新生”(新的学生)和“新生”(新的生命)。较多的是语素相同而词序相反,称为同素反序词。如“洗刷”和“刷洗”;“力气”和  相似文献   

12.
从事现代化事业要有现代工作方法。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长期形成的整套工作方法如“解剖麻雀”、“两条腿走路”等等是否还适用呢?要不要改革呢?这个问题,也就是工作方法的现代化问题。首先,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工作方法的现代化不等于抛弃过去的工作方法,而是要对过去的工作方法作具体分析。在过去的工作方法中,有一类是要坚持  相似文献   

13.
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为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注: 百足,虫名,即马陆;僵,僵硬。全句为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我认为,这个注释是悖理的。原句出自《文选·曹元首·六代论》。至于百足是否确指马陆,我们暂且不论。下面谈谈僵字的用法。《辞海》对僵字是这样作注的:“不活动,僵硬”。引例即“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成语,很显然,在此也是把僵字解释成僵硬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李老师: 我是××中学的语文教师。为教好高中语文课本上的逻辑知识短文,我看了不少逻辑书。这些书讲直言判断(中学教材叫简单判断)中的名词周延问题时,都说“肯定判断的宾词不周延”。可是在概念章里讲定义的规则时,第一条又都说“定义要相应相称”。既然如此,主、宾词不就完全重合了吗?这个全称肯定判断的主词周延,宾词不也周延吗?既然“有的肯定判断的宾词周延”是真的,那么“肯定判断的宾词不周延”不就是假的了吗?除定义之外,有些释义(如,“冠就是帽子”),有的定理(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也是这样,所以都可以简  相似文献   

15.
林孔华 《天风》2001,(8):14
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试探,有直接从魔鬼来的,如四十昼夜在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也有从人来的试探。经上说:“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路加福音的这段经文讲述的是耶稣所遭受的一次来自人的试探。有一个律法师带着一个终极的问题来试探耶稣,他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面对着这样直接又敏锐的问题,耶稣很  相似文献   

16.
说到成语“一鼓作气”,人们就会想到《左传》中,庄公十年,一场战争中,“曹刿论战”的故事。曹刿说,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历史人物曹刿与成语“一鼓作气”紧密联系,不可分开,像这样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还有许许多多。把学习成语与其有关的人物及故事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现撷例作“成语中的历史人物”填空练习,以供学习应用。共50个,每个2分,满分为100分,填错一个扣两分,看看能得几分。答案附在后面…  相似文献   

17.
判断     
“不要判断人,你也将不受判断。因为,你们怎样判断人,也将怎样受判断,你们以什么尺度衡量人,人也将以什么尺度衡量你们。”(玛7:1-2)这是主耶稣的教导,这几句话简单清晰,仔细一想,如闻警钟。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判断,理智作出判断,意志随之跟上,就产生行动。一个人的一生,不断地在行动。这行动是否是自由的?我们仔细观察各式人物,对同一件事物的判断与采取的行动,各不相同。即使是孩子,也并不一样,有的占有欲争胜欲很强,有的淡泊退缩。等长大成人后,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多愁善感,有的沉  相似文献   

18.
“四字格”是汉语中四个音节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组合格式。在遣词造句中,首先把四个单音节词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再以板块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四言熟语、成语及其他四音节词组。 汉语音乐性强,要求音节平稳、节奏和谐、结构对称,这是“四字格”得以形成的客观需要;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比重大,便于灵活运用,又为“四字格”得以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早在周代就形成的四言诗及后代辞赋、骈文的影响,也是“四字格”日益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字格”的来源,可分为常见用词法构成、寓言故事概括归纳、古书语句的节缩和扩展三种类型。 一、常见构词法构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中考之前别样心境又值中考前,问及同学最近的情绪感受,往往是“累、困”“烦”“害怕”“担心”“紧张”“恐惧”。当然也有同学是兴奋、激动,“想到考完试可以睡大觉,出去玩,就高兴!”老师们报告的情况也如此:有的同学太过紧张,越到重要的考试越考不出真实水平,手抖心慌;还有的同学好像又出奇地兴奋,很容易躁动,总是静不下来,有点小事就激动,学习时也不如往常那样坐得住。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初中生,既要体魄健康,又要精神健全。保持身体健康要注意生理卫生,保持精神健康要注意心理卫生。但是,他们的心理障碍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有的学生,他们的处境是“可怕的”、“充满必须和不允许的”,生活是“忧心忡忡”、“烦躁抑郁的”、“单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