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生命的本质问题是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分子生物学革命之后,这个问题明显地受到了忽视。生物学家往往感到这个问题太“哲学”,因而把它当作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另一方面,哲学家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太科学”,因此把它主要当作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当今一些主要生物  相似文献   

2.
周俊 《美与时代》2013,(9):24-24
广大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居民的房屋质量问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由于自身质量问题而自行损毁的灾难l生事件多是由于房屋质量问题造成的,只有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小由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权的关系问题是实践哲学领域的一个核心课题,康德对于这个问题作过积极思考和重要贡献。本文主张,在康德哲学中,必须从"自由"这个最高原则来理解道德与法权的关系问题;道德是法权的根据和目的,而法权是道德的必要条件,但法权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和自由问题。而在法权作为道德的必要条件的论证方面,本文认为历史主义的论证方式要比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党内无神论世界观弱化问题包括党员信教、党员迷信和少数党组织对群众无神论世界观弱化无所作为或无效作为等三大类别,因其根源俱存于党内,故而概括为党内无神论世界观弱化问题。党内无神论世界观弱化问题主要是党的建设问题,而不主要是党员个人的问题,应将责任主要地落实于党组织的层面而不是党员个人的层面。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是治理党内无神论世界观弱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应在制度上将党组织的责任加以规范和落实。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终极目的。正确阐释的美好生活必然是自主的生活、成功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具有内在性、绝对性和统合性三个特征。以美好生活为终极价值依据的伦理学具有目的论的结构和特征,但因其具有内在性而跨越了事实与价值的鸿沟,因其具有绝对性而避免了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因其具有统合性而消除了可能突破权利边界的忧虑。由此,至善论可以合理地回应关于善与应当的优先性问题、最大化原则问题以及结果论的问题等问题上所遭到的诸多质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为被试,在不同难度的拼图任务中考查其在线和离线元认知监控的发展特点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在线元认知监控能力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六年级儿童的计划时间显著长于二、四年级儿童。(2)准确预测和评价任务执行时间的人数百分比随年级升高而依次增加;而难度评价准确性在四、六年级间发展较平稳,并高于二年级。(3)在线和离线元认知监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与任务难度有关,在简单和中等难度任务中,离线元认知判断有助于问题解决;而在复杂任务中,在线元认知监控促进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7.
哲学更是实践观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应当做它应该做和能做好的事,而就哲学自身的改革来说,首要的是要确立合理、科学的哲学观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今后哲学发展的大思路,理应详加考察。以笔者之见,现行哲学的根本失误并不在于它的具体观点和结构安排上,而在于它用一种狭隘的哲学观作基础,妨碍了其视野拓展和效用发挥。而从历史的线索和马克思主义的志趣来看,哲学最关心的是实践发展问题,它总是对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和基本条件进行多方面、创造性的研究,提出各种见解。所以,从本质上看,哲学应当是关于实践观的学问,而不是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7,(6)
战后朝鲜半岛安全问题,涉及其内部情势和外部世界的多重纬度,而经济因素是理解与解决半岛安全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需要找到一种发现事实真相的创造性新方法,研究冲突各方的责任。朝韩双方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国际社会单方面孤立任何一方,或单独采取行动,都无法真正促进问题的解决,而美国与朝鲜的政府间接触则是解除朝鲜半岛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以41对新婚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夫妻冲突和支持、依恋安全性和婚姻质量之间的相互机制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妻子的婚姻质量更受到问题解决情境中(而不是社会支持)夫妻的积极行为(而不是消极行为)的影响;丈夫的婚姻质量更受到社会支持情境(而不是问题解决)中夫妻的消极行为(而不是积极行为)的影响;(2)妻子的依恋安全性显著预测妻子的婚姻质量,但丈夫的依恋安全性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3)妻子的依恋安全性在丈夫和妻子的问题解决积极行为对妻子婚姻质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丈夫的依恋安全性在夫妻问题解决、社会支持行为与丈夫婚姻质量的关系之间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突发事件控制效果和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疫情、疾病、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致的情绪问题非常突出。突发事件时情绪问题的表现有疑病、恐慌、焦虑、抑郁和强迫心理等,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而不同群体如罹患人群、隔离人群、家属、普通就医者及一般公众的情绪问题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应对措施。突发事件为情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存在?"这一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直接针对和回应的是"根据律"问题。海德格尔提出此问题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作为存在的无"的问题,而对于无的经验只能通过作为现身情态的畏和"深度无聊"来进行。通过对无的两种经验方式的对比阐释,以及无如何向存在的过渡问题的揭示,最终回到了如何占有无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占有中,暗含着克服虚无主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玄学生死观的理路及其主导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的研究中,玄学的基本问题大都与“有无”,“自然名教”和“言意”这三对概念联系在一起,并且有各种各样的大量论述,而整体上能作为玄学主题之一的生死问题,既没有被凸显出来,也缺乏系统的考察。因此我们有必要为改变这种状况而付出努力。作为努力的一部分,本文希望通过疏理直学生死问题的演变过程,揭示出玄学生死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特性。在中国哲学中,“生死”问题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被提出和讨论,孔子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是很著名的,而庄子哲学则拥有一种创发性和相当成熟的生死观念。继此之后的秦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谈儿童说话时运动方面的问题,而不谈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即主要谈他们调节言语而用的感觉和知觉的信息,而不谈言语所指的意思。幼小儿童学习说话总要置身于他要学习的这种语言的环境里,听到他周围的人发出来的这种语音。他也要听到他自己把舌头伸向口腔的各个方面和位置以及运用其它发音  相似文献   

14.
类比迁移的三种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林  王永明 《心理科学》1998,21(6):55-551
类比迁移(analogocal transfer)是用熟悉问题的解决办法去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用来进行类比迁移的熟悉问题被称为源问题(baseproblem),要解决的新问题被称为靶问题(targetproblem)。类比迁移是通过对源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而获得一个图式规则(schematicprinciple),并成功地把这一规则运用于靶问题而实现的。在类比迁移的加工过程中,图式规则的获得和提取是最关键的因素。关于人如何获得和提取图式规则的机制问题,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理论。1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问题域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说的是传统认识论问题域在现代的超越和转向。这种超越与转向并不是对传统认识论问题的消解,也不表明认识论的终结,而是认识论的问题域在一种不同于传统认识论思维框架中的拓展和深化。一、传统认识论问题的思维框架和提问方式哲学史就是问题史,而问题总是在某种思维框架中提出并予以解决的。传统认识论的“传统”主要的意蕴不在于时间上与现代的分界,而在于它的问题域产生于主体和客体二元分立的思维框架和提问方式中,也是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中来解决的。“近代认识论的共同倾向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即认识着的心灵和它所面对着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本体论先后经历了泛生机论的一元论、二元论和现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它们大都忽略了生命问题和身体问题,未来的新一元论应该让这些问题处于本体论的中心,要建立这种新一元论,需要融合吸收各种既有本体论的合理成分。泛生机论因其突出生命存在的解释原则而应重新受到重视,二元论揭示了生死、身体与心灵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它没有解决而是留下了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各自从二元论终结的地方出发,试图执其一端却深陷其中,唯物论在对待生命问题方面优于唯心论,因为它更关注生命问题,而后者则回避了它。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8)
正如今,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和各个民族都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生态恶化可能导致人类的灭亡,也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谣言,而俨然逐渐成为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人类本身是生态危机的制造者,也只有人类才能真正解决生态的问题。而生态的问题,又不仅仅只是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涉及人的世界观和存在方式。因此,解决生态问题除了不断发展新的科技以外,更需要价值与观念的更新。不然,没有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模拟情境摆脱了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的不足,满足了复杂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等特征,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近年来,各种模拟情境在复杂问题解决研究中得到运用,其内部逻辑结构主要有线性结构方程和有限状态自动化,线性结构方程适用于等距数据,而有限状态自动化适用于称名数据.当前,对复杂问题解决的测量注重结果,而相对忽视过程.未来的模拟情境可以从问题特征、任务逻辑和测量方式来提高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性和中等程度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性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性较低的学生较多。  相似文献   

20.
陈林 《学海》2004,(5):75-80
在“无我”说前提下如何安立“轮回主体”的问题和业报轮回之有无问题 ,乃是印度和中国佛教构建自身业报轮回理论不同的问题视域 ,而此一差异 ,蕴含了相当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