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真东渡     
今年是鉴真和尚圆寂1240年周年,中国和日本两方面的人民和佛教界都有隆重的文化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僧人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往来和宗教文化事业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本刊特选介一篇叙述这位高僧东渡日本弘法瀛洲的文章,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
中日佛教界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赵朴初会长更将佛教比喻成联结中、韩。日三国人民的黄金纽带。公元六七世纪,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和众多留学僧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并由他们将中国大乘佛教和儒家文化传回日本,并逐步熔铸成日本的民族文化。到了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又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赴日留学者不少,其中就有不少人学的是佛教学。而与此同时,有一位日本的僧人自愿来中国留学,并在河北赵县柏林寺修持达6年之久,成为当代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中的一段佳话。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对他做了专访,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出洋留学是中国宗教和教育的关键词。古代中国,出国留学的主角是佛教界的僧人。从4世纪起,中国佛教僧人怀着求取真谛的愿望,踏上了到西天佛国印度等地取经的漫漫之路,写下了中国留学史上一幕幕感人的悲壮历史故事。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的僧人也感受到这一潮流的涌动。他们放眼世界,参学佛乘,再次重走古人曾经走过的道路,续写了中国佛教留学僧史上的新篇章。今天,中国学僧出国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佛教教育的自主选择,更是一种配合国家的“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发展战略,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本刊特约已在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获得佛学博士学位的惟善法师撰写专文,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6,(2)
正厦门市与台湾一衣带水,海峡两岸佛教同根同源,高僧大德亲如一家。随着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岸佛教界亦在弘法、慈善等方面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南普陀寺充分发挥厦门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在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上先行先试,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台交流活动,成效显著,为两岸和平发展和佛教文化弘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主要方法一是突出佛教文化交流。寺院首先是出家僧人修行办道的场所,进而才是佛教界开展教育、慈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0,(5)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会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  相似文献   

6.
大漠传道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的两条道路及其西域北路的佛教文化,同时也指出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及一些重要僧人的弘法活动。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惟善 《中国宗教》2006,(7):62-62
惟善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佛教留学僧运动——以斯里兰卡国留学僧为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僧人出国留学潮。斯里兰卡是亚洲的佛教留学中心,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佛教优秀人才。作者是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博士,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当代在斯里兰卡的中国学僧的留学情况。主要包括7个方面:留学僧的类别、学校的选择、留学生活、所学的课程、留学僧的数目和名单、留学僧在斯里兰卡的影响、留学僧的去向和留学僧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正一近年来,深圳弘法寺积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开展高层次、高频率的交流,推动汉传、南传佛教融通合作。以佛教为桥梁,通过高层次的民间外交深化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为亚各国的友谊。(一)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政府宗教部门开展高层次、高频率的互访交流。一方面,通过高频率的交流,促进汉传、南传佛教的相互理解。弘法  相似文献   

10.
<正>觉多法师的《赴日元使:一山一宁禅师及其禅法》(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收入《弘法文库》)博士论文,是她在北京念书三年的辛勤成果。此书对元代汉地佛教普陀山僧一山一宁禅师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贡献给予深入探讨,是近年来我国在中日佛教关系研究成果中的优秀之作。早在唐朝时,中国佛教就通过海路传至日本。当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称"求法使",他们来华后努力全面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经他们回国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输人到东瀛地区,在日本生根、开花,并最终形成具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官方机构对佛教的监狱教诲大力支持。佛教界人士成立了各类监狱弘法社团,他们宣讲佛法,给犯人赠送佛教读物及其它物品,引导犯人诵念佛经、佛号,为监狱弘法无私奉献。佛教的监狱教诲效果显著,一些犯人用实际行动洗刷自己的罪孽,并开始信奉佛教。  相似文献   

12.
果彻 《法音》2000,(5):3-6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学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有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后继续举办类似活动带了个好头。经由佛教界法师居士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核小组的评定,果彻法师、圣凯法师、学愚法师、陈星桥居士、静波法师、宏度法师成为本资演讲比赛的优胜者。本期特将他们的演讲稿发表于此,希望广大读者共同来关心中国佛教的未来,并就相关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两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交流关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称佛教是联结中、日、韩三国的黄金纽带。6、7世纪 ,日本曾经派遣了众多的遣唐使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他们将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教传入日本 ,铸成了日本民族化的佛教。到了近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又向西方国家学习 ,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而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为世界学术界注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到日本留学的人不少 ,其中有不少人学的是佛教或从事佛学研究。但是此时有一位日本的僧人自愿来中国留学 ,并在河北赵县柏林寺修持6年之久 ,这是当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很有意义的一个事例 ,为此本刊对他做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他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迄今依然深刻影响着海内外佛教界。太虚为了弘扬人间佛教,弘法足迹不仅遍及国内,也远及南洋各地。太虚当年两次到访南洋,不仅加强了中国佛教与南洋国家的交流,对南洋各地佛教的发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佛教界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界和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大长老子二月二十二日示寂,无任哀悼。山田惠谛大长老毕生致力于弘传圣教,为日本佛教的摇篮——比睿山的建设和发展,为日本的佛教事业,为中日人民的友好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长老从1975年开始,多次访问我国,为维护和发展中日佛教界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去年五月,我们还在上海祝他期颐大寿,九月我又去日本共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四十周年。殊不知,山田惠谛大长老现在同我们永别了,我们深感悲痛!山田大…  相似文献   

16.
陈星桥 《法音》2014,(4):31-38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社会的宗教需求日益增长,汉传佛教从一片废墟中逐渐恢复,并走向振兴。表现在,一方面佛教界致力于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修缮寺院,改善修学环境;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开展各种弘法利生活动,满足广大信众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宗教需求等。另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港台、海外弘法模式的影响,大陆佛教界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变革创新之路,以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的寺院和僧人甚至走出国门,在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新闻     
《法音》2006,(5)
圣辉法师荣获斯里兰卡佛教界授予的“弘法功德奖”本刊讯斯里兰卡纪念佛胜日卫塞节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佛历2550年度“弘法功德奖”授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表彰他在汉语系佛教界保护与弘扬佛法,及增进世界各国佛教徒之间友好关系等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这是继赵朴初居士于1982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第十六届“佛教传道功劳奖”、于1985年荣获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的“庭野和平奖”,隆莲法师于1986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第二十届“佛教传道文化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于2004年荣获孟加拉国佛教会授予…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线10月23日西安报导:今年是空海大师入唐求法12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位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日本文化巨人、弘法大师和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伟大先驱者,从年初开始省、市有关部门积极筹划各种纪念活动,至10月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身为玉佛寺方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真禅法师,在上海地区所从事的弘法利生活动,关心佛教教育、注重慈善事业、弘扬文化传统,为上海佛教事业之发展、逐步构建了上海地区“都市佛教”之发展形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弘扬近代佛教传统,重建人间佛教风骨。二十世纪以来,上海佛教可谓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中心。民国年间,是佛教由传统而近代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佛教繁荣期。上海佛教一改其在传统佛教史上无甚地位作用的旧姿态,顺应时代之发展,一跃而居于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振兴的前列。第二,光大佛教文化构建文字弘法模式。上海佛教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方面,曾给当代中国佛教以极大影响。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古刹名寺及佛教团体,相继成立有各种类型的佛学院、佛迦培训班,佛教图书馆或阅览室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近代上海佛教的影响。所以,当代上海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其深厚的基础。真禅法师十分关心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们作为上海佛教发展的基础。第三,初中佛陀遗教,广作弘法利生之业。真禅法师一生关心社会慈善事业,从80年代起,在真禅法师的率领下,上海佛教界的僧众及其居士,本着人间佛教、弘法利生的弘誓大愿,在关心、赞助社会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5,(12)
<正>(2015年11月18日)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今天,我们借着举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的因缘,召开讲经交流研讨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与我们佛教界的法师,围绕佛教经典阐释与弘扬的主题,研讨交流。以前我们曾多次组织讲经交流座谈会,也曾邀请一些学者出席,而围绕讲经交流会举办研讨会,尚属首次。我们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联合学术界关心佛教事业发展的专家学者,借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一道推动佛教经典在当今时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