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孙武与《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人。父,孙冯;祖,陈书;也是陈完(即田完)的后世子孙。齐景公时,陈书为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因避田、鲍等族之谋乱,孙武奔吴。先隐居,后经伍员之推荐,乃任吴王阖闾之将军。孙武见吴王,先呈其兵法十二篇。  相似文献   

2.
正"千古兵圣"孙武,在世时辅佐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之间;后世又因一部《孙子兵法》而享誉中外。孙武的兵学思想,来自于过人的禀赋和对兵法的浓厚兴趣,来自于齐国的兵学传统及家学渊源,也来自于他在大量实战指挥中不断反思、总结的经验。2000多年来,《孙子兵法》不仅得到曹操、李世民、戚继光等人的推崇,而且被翻译成20多  相似文献   

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4.
对于孙子及其兵法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成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共同的热点课题。然而,全面、系统地评述孙子及其兵法的专著却不多见。最近读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善群先生的新著《孙子评传》不觉耳目为之一新。《孙子评传》评述的是孙武、孙膑和司马穰苴的生平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造成孙武在春秋时期不显于世,不为《左传》、《国语》所载的主要原因:孙武没担任过统帅或主将;孙武没有《左传》、《国语》已经记载过的伍员等人的地位高、权力大;孙武没担任正式的国家机构官职;孙武没有被封为卿或大夫;孙武相当于“军师”(或高参)职务位尊、显赫,但却是非正式国家或军队职务,不为外界所知;孙武及其兵法为吴国强大起了指导性作用,但兵法是为他人而作等等。  相似文献   

6.
《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  相似文献   

7.
被西方称为“世界第一兵书”、“万古不易之名著”的《孙子兵法》(简称《孙子》)问世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作者孙武较多地论述了将帅的作用和素质,当今领导学和人才学可从这部光辉文化遗产中找到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马陵之战”与司马迁的史家地位樊琪齐魏“马陵之战”的质疑,由来以久。自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出土,其势尤甚。“马陵之战,并非史实”,自不待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对“马战”的描写,无疑是整部《史记》中展现战争场景最为精彩的...  相似文献   

9.
自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明孙武的祖父田书(字子占)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之后,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公认乐安是孙子的故里。乐安的今望在何处?1938年2月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李浴日《孙子兵法之综台研究》一书,认为“孙子是从唐代之乐安郡,即清代之山东省武定府,今之惠民县附近,奔吴为将,是可信的”。此后,中外著名孙子兵法专家郭化若力  相似文献   

10.
郭化若先生《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版)前言写道:“据《新唐书》和《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田完的后代、孙武的祖先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今山东惠民)。”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1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其父司马炎在汉武帝时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三十八岁时谈任太史令,四十二岁时开始写《史记》,四十七岁时因李陵事受宫刑,当时《史记》正“草创未半”,他忍受了奇耻大辱,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这部体大思精的、前无古人的历史著作。《史记》千古被人传诵,一方面是因为司马迁具有治史所具备的才、学、识等条件,再现了从黄帝起到汉武帝止的中华民族近三千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有一位“识度高远”的兵学家名叫何去非.同代文豪苏轼赞誉他:“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何去非著有《何博士奋论》一书,借评史记将,友独到见解,议论恢弘,语多警策.如在“霍去病论”一篇中,他列举前事,提出了“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等观点.对于前人遗留下来的兵书战策,不可以不学,但“不可以专守”.据史书记载,汉代名将霍去病与匈奴作战,转战万里,向无不克.然而,他的军事理论底子并不厚.汉武帝劝导他读读《孙子》、《吴子》,霍去病则回答,学习兵法战策有什么用呢?霍去病不读“孙吴”,用兵施谋,却和孙吴兵法“暗合”.  相似文献   

13.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2,15(3):25-33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在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至前122年)的主持下,于公元前118年前后,由他和他的宾客集体撰写的。据《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  相似文献   

14.
安平故城     
安平城,春秋早期以前纪国(中心区域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属邑,名曰“酅城”。纪国曾与齐国对峙为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时在周夷王三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势渐强,逐步蚕食纪域。《春秋左传·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於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季是纪侯之弟,酅是其封  相似文献   

15.
宫观     
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宗教仪节的处所,为道宫和道观的合称。古祀神之宫观,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汉武帝令在长安、甘泉建观,以候神人。但均非道观。道教宫观盖源于张陵之二十四治。“治”乃五斗米道的传教点区,其治所亦道士祀神修道之所,多设在山中,“置以土坛,戴以草屋”,“治馆之兴,始乎此也”。至晋,或称治、或称庐,或称靖(又作“静”),东晋始称馆,北朝始称观。  相似文献   

16.
《史记·封禅书》云:“齐所以为齐,以天齐渊也。”作为齐国因以命名的天齐渊,其具体地理位置史存两说:一说天齐渊即临淄故城南15里之温泉:一说是临淄故城东南8里之龙池。本文拟就所见的有关史志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遗存、碑记,考辨其确切地理位置,并与不同说者商榷。温泉说,近见于《临淄区志》载:“天齐渊俗名温泉,位于牛山脚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和山东省惠民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2——25日在孙武故里山东省惠民县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分别就孙武故里考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孙武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孙子兵法》在现代经济管理及各类竞赛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的流传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问题综述于下: 一、孙武故里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对孙武的生平事迹多有述录,然而仅知其为“齐人”。至唐林宝所撰《元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体系葛荣晋孙子的宏观战略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微观战术思想体系内容也非常丰富。“致人而不致于人”、“奇正之术”、“避实击虚”和“九地”、“六形”的具体战术等,都是孙子的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思想孙武在...  相似文献   

19.
正夫概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弟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春秋后期,楚国作为一个大国,迫害忠良,欺凌小国,致使伍子胥等人才流失,树敌颇多,吴王阖闾、蔡昭候与唐成公达成协议,共同攻楚。公元506年,楚国围攻吴国的归附国蔡国,蔡国在危急中向吴国求救,吴国以"兴师救蔡"为名,由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任命夫概为先锋,率3万水陆之师,准备攻打楚国。  相似文献   

20.
<正>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下文简称《孙子》),既是理论经典,又是应用之学。自古以来,《孙子》思想的应用与研究就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军事领域的创新实践,二是非军事领域的拓展渗透,二者均为孙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全球性孙子热的兴起,《孙子》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孙子思想应用拓展至政治外交、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技、教育教学、中医治病等各个领域,相关成果也不断累积。在上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以兵法经营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