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想,在座诸位对拿破仑一定不陌生,他那只有一米六几的小个子,和他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豪言同样的著名。诸位可能会误会,以为我是来介绍拿破仑的,或是来评论那句名言的。不是,我是想引用拿破仑在两百多年前对中国的评价。他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们祈祷它不要醒来。否则,它将使整个世界地覆天翻!”  相似文献   

2.
永惺 《佛教文化》2007,(5):64-64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诞节,也就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纪念日。  相似文献   

3.
佛陀说过:“僧伽和合,快乐吉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现在正在证明佛陀所说的这个真理。分别属于各大洲不同佛教派别和传统的如此之多的佛教领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在同一个舞台上联起手来,是中国政府的热情支持和中国佛教团体的勇敢开拓促成了今天的殊胜因缘。在深入话题之前,请允许我提醒诸位,摩诃玛古德大学有幸于2005年11月1—5日在泰国曼谷主持举办了第四届世界佛教峰会。这届峰会是在泰国僧王苏达·法拉·尼拉那桑瓦拉的眷顾和泰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之下得以召开的,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3500多名佛教领袖和学者汇聚一堂。这…  相似文献   

4.
覃江 《法音》2010,(4):41-44
<正>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做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  相似文献   

5.
<正> 虚云(1840—1959),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俗姓萧,原籍湖南湘乡。他是当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在中国佛教界享有崇高的盛誉,受到高度的赞叹。虚云"是中国佛教的权威泰斗,现代圣僧。"(《传记资料》上,第212页)"虚公名满天下,海内谈禅者,莫不仰为泰斗。"(《传记资料》上,第7页)"如云南德清和尚者,不但  相似文献   

6.
传印 《中国宗教》2014,(11):54-56
佛教或佛法,实为心法。吾人信仰佛教,皈依佛教,理应明了此理;并且要以明了此理为前提和根本。——传印一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教大乘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若就凡夫来说,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惟此心法每人本自现成。所谓心法,即汝我现前一念心性(精神活动),所以佛教或佛法,实为心法。吾人信仰佛教,皈依佛教,理应明了此理;并且要以明了此理为前提和根本。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而能生万法。所谓法,即事物。万法虽多,可以"十法界"统括而无遗。所谓"法界",即是事物的界限或范畴。六祖大师所说心性本自清净等,即是真如。真故,  相似文献   

7.
李音祚 《法音》2008,(12):37-40
一、对佛教的总体看法 佛教是一种以教育为特色、以信仰为基础、以慈悲为核心、以解脱为旨趣的宗教。教育的特色体现为度尽天下所有众生的宏愿:信仰体现为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的信念:慈悲体现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核心教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对儒释道在社会功能的安排上,有一个说法,即儒家治世,道教治身,佛教治心,把佛教的功能看作是最根本的治疗术。  相似文献   

9.
初见则旭法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此之前我对他有所耳闻,这位僧人致力于中国佛教音乐的推广和发展,曾多次受邀到国内各处佛教圣地演出,也曾作为特邀嘉宾出访国外进行表演,演唱的佛教歌曲广受海内外听众的好评。见到则旭法师那天,他身着一袭灰色僧衣,目光清亮通透,声音柔和有力,就像他演唱的佛教歌曲一样,给人带来平和喜悦,让人见之、听之便会缓缓升起对佛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环保     
道真 《法音》2001,(9):8-10
每当提起佛教,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她那冗长的历史,似乎佛教已经成了“古老”、“沧桑”以及“厌世”的代名词。往往要在佛教前面,加上诸如“传统”、“神秘”等等的定语,并将其视为佛教的特色。而此一特色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说佛教已经过时了,已经不再适应现实的社会。我想,这一点是人们对于佛教的最大误解。  众所周知,佛法是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所证悟的真理。正如所有人类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其他真理一样,并不存在古老或者年轻的区别。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把牛顿定律说成是“古老”的牛顿定律?其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人们之所以…  相似文献   

11.
王小明 《法音》2004,(9):44-45
本刊讯今年适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上下均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缅怀这位世纪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004年8月2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历史功勋,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  相似文献   

12.
桑吉旺珠 《法音》2006,(5):26-27
对于受邀参加聚集了世界各地佛教尊贵领导人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我深感荣幸。首先,我想向论坛组织者表达我深挚的感谢,感谢他们为举办这次世界佛教盛事所做的所有努力。相聚在杭州和舟山这两个美丽的城市,是相互了解学习对方不同经验的一个绝佳机会。我希望能向大家学习如何增进佛教徒的团结与合作,以及不同的佛教传统如何在今天的挑战面前进行合作。我想起了佛陀说过的话:“僧伽和合,快乐吉祥。”我们已经证实了佛陀这句话中的真理,因为我们——属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佛教传统的佛教徒,今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这里团结、聚集在一起。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13.
陈兵 《法音》2004,(8):3-10
人间佛教自20世纪20年代由太虚大师等提倡以来,经过近80年的研究、实践和弘扬,已经被中国海峡两岸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认同,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  相似文献   

14.
圣辉 《法音》2006,(7):3-4
尊敬的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庄世平会长、李国强理事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本次论坛主题确定为“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香港”,非常有意义。香港经济发达,东西方文明交汇于此,是中国联系海外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97年回归祖国后,在香港特区政府的领导下,依照香港特区基本法,港人治港以来,不但保持了经济繁荣,而且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更加安乐。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但历史悠久,更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倡导“以和为贵”,主张“和而不同”,有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胸怀。佛教当年就是由代…  相似文献   

15.
学佛三要     
印顺 《法音》2005,(7):17-21
一、信愿·慈悲·智慧佛法,非常的高深,非常的广大!太深了,太广了,一般人摸不清门径,真不知道从哪里学起。然而,佛法决不是杂乱无章的,自有他一以贯之的、秩然不乱的宗要。古来圣者说:一切法门———方便的,究竟的,方便的方便,究竟的究竟,无非为了引导我们趣入佛乘。或是回邪向正的(五乘法),或是回缚向脱的(三乘法),或是回小向大的(一乘法):诸佛出世,无非为了此“大事因缘”,随顺众生的根机而浅说深说,横说竖说。所以从学佛的立场说,一切法门,都可说是菩萨的修学历程,成佛的菩提正道。由于不同的时节因缘(时代性),不同的根性习尚,适应众生的…  相似文献   

16.
果彻 《法音》2000,(5):3-6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学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有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后继续举办类似活动带了个好头。经由佛教界法师居士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核小组的评定,果彻法师、圣凯法师、学愚法师、陈星桥居士、静波法师、宏度法师成为本资演讲比赛的优胜者。本期特将他们的演讲稿发表于此,希望广大读者共同来关心中国佛教的未来,并就相关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以载道,书以达义。佛教自传入中国,便与中国书法艺术结缘。佛法与书法的关系,以禅喻书、援佛入法等概念,是历代佛教名家、书法家关注的重要命题。近期本刊特以佛法与书法为题采访了钟明善先生。钟先生长期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饱含热爱之情,且有独特的感悟。在钟先生娓娓道来的谈话中,我们对佛法与书法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许嘉璐 《法音》2005,(6):3-5
敬爱的朴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全体会员和宗教界、文学界、文化界等方面的人士以及港澳台地区、日韩新泰等国家的佛教界、文化界一直在不断地追思缅怀他。这五年中,人们用无法精确统计的许许多多文章和每次忆及无不动情敬仰的心情纪念着他。在今天的会上,大家还要从朴老的学术思想和他一生的各个方面赞颂朴老的功德,以寄托我们的怀念。朴老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宗教特别是佛教和民进两个领域。朴老是全体民进会员所爱戴的领导人。不用一一回忆他为民进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单是他慈祥…  相似文献   

19.
以持悲悯心,断除一切见,示行正士法,敬礼乔达摩。值此良辰吉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之际,我以参加此次盛会深感荣幸,并向各位高僧大德、领导、学者及与会嘉宾致以吉祥的问候!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佛法理论是"内心科学"之精髓,戒行清净是佛法住世之根基"。  相似文献   

20.
本相 《法音》2000,(1):28-30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以其崭新的风貌繁荣昌盛起来,形成了天台、华严、禅、净、密、律等中国式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大多在福建流行过,唐道宣律师所创的南山律宗就是其中之一。现将律宗在福建的弘扬,分三个时期略作介绍。一、兴盛时期律宗从中原向南传播而进入福建后,在沿海一带得到迅速流行和发展,并逐步向闽北、闽西内地渗透,一直延续至宋,尤以唐代最为鼎盛。弘律名僧辈出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在唐代,象宣一、志彦、弘则等律师就赫赫有名。据志书载,宣一律师不但精通《四分律》,而且躬履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