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等先后传入中国,鉴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断吸纳外来文明之优长,并化解冲突、凝聚共识,各类宗教信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得以传承。其中,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具有典型性,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1)
正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将于2015年11月12日在京举行,届时学诚法师将出席。日前他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中华文化的信仰特质集中体现于心文化。"水有源头方能行远,草木有根方得滋长",台湾地区文化之根、信仰之源、民族力量之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两岸的深厚精神纽带。两岸佛教的交流合作,能够增强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将为中华民族的复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4.
2004年2月11日至25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团长、少林寺文武僧共33人参加的“河南佛教少林功夫访问团”,应台湾东和禅寺邀请,赴台湾进行历时15天的民间参访交流,获得巨大成功,给台湾同胞留下难忘印象,被台湾媒体誉为“给台湾社会送来一股清流”。一 15天中,访问团共走访了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花莲等15个市县,举行了3场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祈福大法会、6大场5小场河南佛教少林功夫交流展示、2场学术报告会(“汉传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少林功夫与中华武术”)、以及3场大型素斋餐会,直接参…  相似文献   

5.
陆羽婕  商琳 《法音》2023,(9):72-75
<正>一、有形与无形并重的“守门人”中国佛教融通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土壤,在主动适应、融入、服务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面临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机遇,也肩负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使命。推进佛教中国化,不仅是新时代佛教领域的重要工作,也是当代佛教得以健康传承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7.
何绵山 《法音》2006,(9):54-63
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居士团体的勃兴具体情况陈述如下。(一)居士团体的兴起。台湾解严前最主要的居士团体是“中华佛教居士会”,创办者李謇居士,河北顺义人,出生于1908年,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职,1963年皈依印顺法师,主理“中华佛教居士会”达18年之久。“中华佛教居士会”成立于1968年1月5日,至1978年9月才于台中市成立台湾省分会。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华佛教居士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掌控的两大佛教团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佛教会”),一开始就有着浓郁…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并称为中华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三大主干。因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离不开对中国佛教文化之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而且,中国佛教文化又是一种宗教文化。我们当然不会把"印度"的佛教文化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长期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陈星桥 《法音》2009,(8):47-5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跨越了30个年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国家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歌猛进。常言道,国家兴则佛教兴。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必将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之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释圣严 《法音》2003,(6):13-18
自西元1990年1月12日至15日,我们中华佛学研究所假台北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以来,已历十二个年头。当时拟定的永久主题是“佛教传统与现代社会”。在此原则下,以前三届也各选定了一个主题,分别是:“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每一届都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们,发表了高水准的论文。这回是第四届,我们依旧要沿着永久主题的原则,来讨论“佛教与二十一世纪”。有三个子题,分成三个领域,那就是:一、佛教与修行,二、佛教与社会,三、佛教与资讯。每一个领域,都将有多篇专业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11.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居士佛教的重要贡献密不可分。从佛教初传居士对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促其融入中华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中国佛教趋于衰落之后居士对佛教文化的复兴所起的作用这几个片段,论述了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贡献,以期对当前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谢玲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56-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谢玲 《中国宗教》2023,(7):56-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传静 《中国宗教》2022,(5):46-47
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如何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将佛教中国化做深做实,是佛教界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江苏佛教的实践探索,阐释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8,(11):58-58
世界佛教论坛网讯11月3日.“佛教英语培训班”开班典礼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该班在国家宗教局、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大力指导下,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具体承办。该班旨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的交流成果。同时更好地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培养和积累外语人才.实现以语言为载体提升中国佛教对外交流的能力.此种形式培训班在中国佛教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佛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来的佛教文化创造性吸收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在精神上相融相通,二是佛教为中国社会之所需。文章从政治、佛教义理、僧团制度、民众信仰、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容,认为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应该继续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负时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游斌 《天风》2022,(6):4-5
<正>“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里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春天,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底蕴,揭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自信。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浸润藏传佛教发展,推动藏传佛教作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阐释,是藏传佛教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根本目标就是不断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百年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艰难选择、曲折前行的悲壮历程。在民族危亡关头,在民主与科学的狂飙大潮下,传统文化受到严酷挑战,各种新学说揭竿而起,佛教此时必须为自己的存在辨护,寻找自己的历史位置。中国佛教至清末已是衰落不堪,不仅僧团窳败、义学凋敝,而且蛊惑迷信,逃禅避世,愈来愈背离社会主流和中心。这种状况遭致了有识阶层的鄙视与抨击,酿成了全国范围的“庙产兴学”风潮,本已岌岌可危的中华佛教更是风雨飘摇。基督教咄咄逼人的扩张,更有新文化运动“以科学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