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五台山最好的季节8月21日—9月21日期间,举办了“五台山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其活动内容有开幕式及文艺表演;佛教艺术长廊:五台山书画碑贴大展、五台山国际摄影大展、印度驻华参赞佛教摄影大展、五台山佛教文物大展、五台山佛教书画艺术现场笔会暨大展、五台山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研究》2006,(4):47-47
会议论坛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欢迎辞赵效荣(3.3)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崔正森(3.4)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小岛岱山(3.5)略论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崔正森(3.7)佛学研究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韩焕忠(1.14)佛教的同一律林晓辉(1.17)《成实论》中灭三心的理论常蕾(1.20)《大乘起信论义记》中的“二门”任蜜林(2.3)窥基的四重二谛理论冯国栋(2.9)浅论《女论语》中的佛教色彩崔丽(2.12)僧肇“空”论及其现代价值王庆原(3.12)社会和谐从心开始──简论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张曾祥(3.15)往生与临终关怀——佛教净土宗…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阶段,还是五台山佛教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唐朝时候,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在三教中的社会影响最大”(任继愈《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台山研究》总第14期第6页),而五台山又是与印度灵鹫山“争峻”(《全唐文》卷17《三藏圣教序》)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化之区,为全国著名的灵山圣境。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武宗反佛外,大都尊崇佛教,扶植利用佛教。其中,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唐时发展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点的佛教音乐,直到现在它还保存了古代大量的旧谱歌词,因此说,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这就是今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册)。  相似文献   

8.
佛教,乃释迦牟尼所创,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同基督教,伊斯兰教号称世界三大宗教。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同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的佛教因五台山诸佛教圣地而“金光流照、法轮常转”,五台山以佛教盛行而“宝刹高标”、驰誉中外,尤其是在印度、日本、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享有极高声望。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以“永平求法”始传入中国之说为最多(参见1985年7月30日《太原日报》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lO月8日,五台山管理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罗荣华同志应韩国五台山月精寺的盛情邀请,率领五台山区政府、五台山佛协和五台山研究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士及殊像寺佛乐团等60余人组成的佛教化访问团,赴韩国五台山参加“首届韩国五台山佛教化节”,并进行佛教化交流考察。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研究》2003,(4):48-48
五台规划五台山学的学科建设杨茂林(2.3)佛学研究《成唯识论》的美学意蕴王耘(1.3)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李小艳(1.10)从“法轮”含义的演变看“法轮功”邪教产生的历史根源孙劲松(1.15)“庙产兴学”运动及佛教界的回应耿敬(2.11)谈生说死达亮(2.17)浅谈马祖道一之教化思想赵改萍(3.3)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宁俊伟(3.7)五台山佛教驰名中外的虚云和尚朝拜五台山肖雨(1.19)中兴律宗之祖——明代五台山著名高僧如馨律师周祝英(1.25)镇海寺佛教简史崔正森(4.5)五台高僧虚云和尚禅学思想初探周祝英(2.22)印光祖师及其思想研究肖雨武广…  相似文献   

12.
付柏瑞 《法音》2005,(9):52-53
本刊讯 8月2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五台山国际佛事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佛教与和平”讲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隆重举行。这次讲坛以弘扬佛法和彰显和平为主题,倡导“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最坚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 :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 ;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 ,式样最全 ,历史也最悠久 ;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 ,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 !值得欣慰的是 ,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 ,这就是今年 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 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 (上…  相似文献   

14.
我与五台山佛教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军 《佛教文化》2009,(1):86-93
五台山佛教音乐古老而独特,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五台山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价值五台山是唯一汉藏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和大乘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2009年以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天独厚。代表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典型代表,包含了所有中国佛教宗派,代表智慧的文殊思想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五个台顶供奉的五方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孺童文殊和无垢文殊,就是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真正名副其实的华严圣境。《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译出后就传入北魏,也是五台山佛教的开山圣典。唐代清  相似文献   

18.
1998年9月25日,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它不只是“以山辟最早、境地最缨、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还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道场而使然。象法时代的佛教对于佛、...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首。“昔人颂字内灵奇之境,恒言五岳之外,复有三山。盖谓五台、峨嵋、普陀也。三山皆因佛迹显,而五台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敦煌石室遗书》)五台山在我国的佛教名山中之所以“得名独盛”,地位最高,其要者有三:第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而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乃并称佛教中的“三大士”,其中又以文殊菩萨的地位最高,因而五台山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的声名也就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20.
正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永平十一年(68)就建有佛寺。五台山青黄庙并居,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五台山,不同民族的佛教僧人之间进行广泛文化交流,形成极具融合特色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突出表现在佛教文学、佛教美术、佛教音乐和佛教建筑等各个方面。这些成果在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发展,而且对于传承农耕和游牧融合的特色文化乃至山西的文学艺术、民居建筑、民间雕塑艺术等,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