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我谈谈三点看法,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一问题的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开始启动现代化的进程。在思想界,介绍传播西方思想与哲学成为时尚,首先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而是培根、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然后是追本溯源,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经典,在中国都得到介绍与研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研究领域,你经常看到两个方向、两条纲领性路线、两种传统、两种风格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表现为“分析”哲学家和“大陆”哲学家之间的区分。直白地说,在分析这边,就其更近的旁系来说,我们有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进行语义结构分析的语言哲学家、诉诸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作家、康德式道德哲学家、功利主义者、新契约论者、以及回复到亚里士多德的某种新“实践哲学”的捍卫者。在大陆这边,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的出现是西方哲学从近代发展到现代的重要标志。如果从弗雷格算起,现代语言哲学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时至今日,语言哲学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面对语言哲学家们向我们提供的各种语言描述和理论,我们不禁会问,这种语言哲学究竟为当代思维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内容?它与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究竟有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包括采访者关于伊林·费切尔生平和著作的一个导论以及与费切尔的一次谈话和注释。在采访中,费切尔讨论了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以及他的阿尔都塞批判。费切尔是当今有关苏联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著名的德国专家,在这次谈话中,他首次详尽讲述了自己对政治学和马克思学的独创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5.
傅先伟 《天风》2017,(11):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它不断适应新处境而本土化的过程。唯有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故此,基督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是当今基督教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哲学是有其人文和社会的兴趣与关怀的。本文试图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运用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解释学方法,分别解读了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社会批判兴趣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与维特根斯坦所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指出分析哲学由于没有建立在对现代性的科学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足够反思基础上,所以它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兴趣最终仍然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伦理观念”与“关于伦理的观念”如果用一个字诠释中国传统伦理的精髓,那就是“伦”;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现代中国伦理所遭遇的根本性挑战和最大难题,那也是“伦”。孟子曾经这样诠释伦理的发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这段依据传说并带有明显思辨色彩的解释,日后之所以被奉为伦理的经典并积淀为中国伦理的传统,就是因为它揭示并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的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核和道德哲学基石:中国伦理在人兽之分的意…  相似文献   

8.
黄启祥 《哲学动态》2005,(10):66-67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承办的"‘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于8月6~8日在山东威海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王浩斌 《现代哲学》2005,26(1):18-23
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概念具有明确内涵、外延并与一定的"知识型"相关,这与西方学者在一般的、含糊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具有根本的异质性.它界划了一种分析的范式,说明了马克思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知识型"的断裂,这种分析范式就是从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探讨社会结构及由这种结构所决定的运动规律,这是"古典经济学"概念之独特内涵所在.福柯等人忽视了古典经济学的"结构"视角而从"劳动"范畴出发,认为马克思对李嘉图的修正在西方知识的最深层中并未产生真正的间断性,这是没有读懂马克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voke the spirit of Hegel as the éminence grise behind analytical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Both movements can be seen to originate in, or to receive a strong impetus in their development from, a repudiation of Hegel. Even Russell's quest for a systematic logical analysis of language may be seen as an attempt at a quasi- or anti-Hegelian systematicity. The collapse of this systematicity has led to the celebration of difference in both the analytical and continental schools. Another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s the priority given to invention and creativity over discovery. In this respect, Nietzsche is the master-figure underlying all contemporary allegiance to, and indeed, obsession with, the twin idols of creation and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追溯,如果说在盘点三十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之余,还应该自觉承担一个反思和总结的任务的话,那么,追溯的本意,应该是去追问三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所遵循的观念和方法的背景,去探讨推动新时期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展开的学科动力和问题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去如其本来地重构中国哲学史研究展开中的时代逻辑与知识逻辑之间的互动关联.这样一种还原重构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促使我们理智地认识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处位置的来龙去脉,历史地理解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处境.而这一点,要远比立足于某一立场之上评点过往,更具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明之间的对话总是源于压力和挑战,但机遇也随之而来。机遇在于,能否在对其他文明的学习、理解和观照中重新找到自信。没有这种自信,文明之间的对话将没有意义,也不可能真正发生。自信意味着在新的时空坐标中不断地对自己传统之宗教信仰、哲学理念和生命意识的重新反思、批判和再造。通过对话,重新理解、发现、再造并坚持自己,这是犹太哲学发展史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再造自己的传统和文明,不是回归,而是复兴,是基于新的时空可能性创造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He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atriarchal voice and a relational voice defines a paradigm shift: a change in the conception of the human world. Theorizing connection as primary and fundamental in human life leads to a new psychology, which shifts the grounds for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theory. A crucial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a feminine ethic of care and a feminist ethic of care. Voice, relationship, resistance, and women become central rather than peripheral in this reframing of the human world.  相似文献   

15.
Because of risks of essentialism and homogenization, feminist theorists frequently avoid making precise ontological claims,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specifying bodily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among women. However well‐intentioned, this trend may actually run counter to the spirit of intersectionality by shifting feminists' attention away from embodiment, fostering oppressor‐centric theories, and obscuring privilege within feminism. What feminism needs is not to turn from ontological specificity altogether, but to engage a new kind of ontological project that can account for the material complexity of social spa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ak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phenomenological concept of flesh as well as ecofeminism and María Lugones's theory of the colonial/modern gender system, this essay argues that our own flesh is related to that of others through lines of intercorporeal relations that collectively form topographies of flesh. When we attend to those material relationships present in a particular locality at a point in time, we are able to recognize topographical aggregates of beings that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this new feminist ontology. An example from Toni Morrison's Beloved involving a human woman and a nonhuman one is used as a paradigm for thinking ontological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潜 《哲学动态》2005,(6):62-6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科学与信仰",分议题包括全球化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科学与宗教、科学与意识形态等.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认为政治就是以公共权力分配为核心内容的游戏;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政治学研究权力游戏规则的运行规律,而政治哲学则研究权力游戏规则的合法性;古典西方政治哲学所形成的是一种正义传统,而它正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天道传统相呼应。中国近代所形成的革命文化破坏了我们自己的政治哲学传统,重建我们自己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传统,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古希腊哲学研究中应当区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学术传统的重要性.只是在深入的问题意识的指引下,所研究的对象才能够展现为一个明确的、富有层次和内在关联的问题域,而研究才能有效地、并且具有思想深度地展开.进一步地,本文指出,没有孤立的经典文本,只有置身于学术传统之中的活的思想,从而,这就要求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自觉地置身于从古代延续而来的一个漫长的经典诠释传统之中来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只有以此方式,我们的古希腊哲学研究才能达到真正的专业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