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阿Q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典型人物”。在我国,几乎连小学生都知道阿Q,“阿Q精神”更是家喻户晓。“阿Q精神”成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譬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出了气,心理平衡了,怒气发泄了,不再感到痛苦。假如他不骂那一声,把怒气闷在心中,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若不是“闹革命”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细推起来,“阿Q精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甚至…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我在西北大学作家班谋文凭。一日,某教授在讲到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时,居然宣称:“阿Q精神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世界性。与其说是我国国民的劣根性,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许多人常动辄说别人是阿Q,其实他自己说不定就曾得  相似文献   

3.
不妨学学阿Q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人物。他那熟为人知的‘精神胜利法”常被人们用来讥讽那些自欺欺人、盲目乐观之举者。但不可否认,在“阿Q”穷困潦倒的一生中,在被“假洋鬼子”“赵四爷”等黑暗势力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时,正是这种常有自我欺骗性的黑色幽默使他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痛苦折磨,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气。其“自我欺骗、盲目乐观”固不可取,但其中也不乏“自我解脱、战胜自我、精神胜利”之意。这一点对于我们调解心理生活、排解不良情绪不无借鉴意义。 某君小A,看到别人“玩股票”“火爆”之后,耐不  相似文献   

4.
读过点书的人,恐怕都晓得“著名人物”阿Q(似读为阿桂)立身处世、迎战各种困厄并屡战不爽的秘密武器——精神胜利法。也有不少的人,反反复复地鄙夷过、不厌其烦地嘲讽过、挺腰仰胸地抨击过并继续竭尽全力地围剿以阿Q为代表的中国人所掌握的这一致胜法宝。平心而论,只要我们像如今企业改革重组时剔除掉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而使之重振雄风那样,剥离掉盲目乐观、自欺欺人的成分,精神胜利法是有着相当大的力  相似文献   

5.
张功耀研究古代科技史时,曲解了原文。“先前阔”是阿Q“自我胜利法”,不是前人的研究心态;“处阴息影”是嘲笑病态患者,更不能比为研究者;“圣教同源”与“关门见喜”也是他误解古人和民族虚无思想的充分表露。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头上有癞疤,他对此讳莫如深,因为讳说癞以及一切“赖”的音,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后来甚至连“灯”、“烛”都讳了。这种对自己的个人缺陷过度敏感的心态无疑是不健康的,是病态的。  相似文献   

7.
萨尔吉 《法音》2003,(7):17-22
一、问题的提出吉藏在其《三论玄义》中写道:又释论云:“有四种门。一者阿毘昙门,二者空门,三者昆勒门(此云箧藏),四者非空非有门?坏冒闳舴奖阊济牛蚨橛屑Qв诳彰牛蚨榭占QЮダ彰牛蚨橐嗫找嘤屑QХ强辗怯忻牛蚨橛蕹章邸!盵1]吉藏这段话引的是龙树的《大智度论》,但有所改动。原文只提到了三种法门[2],吉藏加上了一个“非空非有门”。至于说吉藏这样改动的依据何在,这里不是我讨论的对象。我感兴趣的是其中提到的阿毗昙门和昆勒门。在《大智度论》中,“昆勒”被写成“蜫勒”,关于蜫勒正确的写法及对应的原语,有许多…  相似文献   

8.
有的存在句用“有”表示存在,如: ①尖古堆旁边有个大王庄。(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②旁边还有几十枚铜元。(鲁迅《伤逝》) ③仔细一看时,屋角上还有两个人。(鲁迅《阿Q正传》) 这种存在句的格式: 方位词+有+名词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法音》1992,(7)
……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否?”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微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  相似文献   

10.
阿訇一日     
“阿訇”一词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教职称谓,系波斯语音译,旧译为“阿衡”、“阿洪”等,其原意指伊斯兰教的学者、教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阿訇是对穆斯林中具有伊斯兰教宗教学识的人的通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中则多称“毛拉”,意思基本与阿訇相同。中国伊斯兰教教育过去以传统的经堂教育为主,因此绝大多数阿訇是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凡在清真寺里学习多年,宗教学识和道德操守都达到一定水平的人,经举行“穿衣”或“挂帐”仪式(相当于毕业仪式),即可受聘到清真寺里任职,成为阿訇。阿訇的责任主要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对于多年来所提“道的错置”做一销解,首先指出“良知学”与“父权压迫”、“专制威权”的异化关联;其次,进而阐明了“良知的自我坎陷”之理论,并未清楚区分“理论的次序”、“发生的次序”与“学习的次序”之异同;再者,又点明了从“心性修养”到“社会实践”之问题,强调须得由“主体性”,更而及于“生活世界”一概念。指出牟宗三先生之开出论乃是一儒学知识化的前提,此是一咒术型的转出。之后,我们由一精神病理史的深度理解,指出由“孔子到阿Q”是一严重的异化。本文以为当留意一存有发生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儒学不停留在本体的唯心论,更而有其方法的唯物论向度之开启。最后,强调须得解开“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让儒学来参与、调整现代化,并且也让现代化来调整、参与儒学。  相似文献   

12.
阿吒力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为“轨范师”、“导师”、“正行”。白族称之为“阿吒力轰”,直译为汉语就是阿吒力教的意思。阿吒力教是佛教密宗的一支,大约在唐朝之际传入今云南大理地区,元、明之后逐步衰落。阿吒力教的主要修行方式有诵咒、结印、祈祷,有所谓“三密”即语密(口诵真言)、身密(手结契印)、意密(心作观想)之说。阿吒力教在大理地区流传的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曾一度是西南地方政权南诏与大理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据文献记载,阿吒力教是由印度高僧赞陀崛多直接到云南传播的。赞陀崛多在云南地方史乘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穆斯林的一大盛事──贺首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圆满成功本刊编辑部为提高我国广大阿訇、毛拉讲“卧尔兹”的水平和演讲艺术,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1996年3月4日至7日在本会礼...  相似文献   

14.
蒋兆和是现代中国人物画"素描+笔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集西画的体面造型能力与中国传统笔墨功力于一身,勾皴擦点染运用得恰到好处,十分自如。通过笔墨的技巧、线条的表现及人物结构的把握,分析蒋兆和笔下的《与阿Q像》,了解他是如何去理解阿Q的形象,从而认识蒋兆和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语言学家认为,“都阿”(祈求词)之后的“阿悯”,就其读法而言,可读长音,亦可读作短音;就其词义而言,“阿悯”是的缩写,意即:我真诚地求真主允准此祈求。诸教法学家对“阿悯”一词的主张众说纷云。仅语音读法,一般有四种意见:①读长音;②读短音;③长音轻读;④长音重读。据伊本·安巴里记述,“阿悯”应该短音重读,其中只有第四种读法为主动词形式,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穆斯林》1996,(3):4-4
中国穆斯林的一大盛事──贺首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圆满成功本刊编辑部为提高我国广大阿訇、毛拉讲“卧尔兹”的水平和演讲艺术,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1996年3月4日至7日在本会礼...  相似文献   

17.
判断按质分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类。肯定判断通常用联项“是”表示,否定判断通常用联项“不是”表示。照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已经是泾渭分明的了。但是,很有些时候、很有些场合,为了某些特别需要,肯定判断却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这样一来,某个判断是肯定还是否定,就不是那么瓜清水白,丁丁卯卯的了。鲁迅的著名作品《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句:“其实他的生活,倒也并不比造反之前反艰难”,便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拥有许多相似相近、相同相通的价值理念。千百年来,中阿两大文明的交往交流、合和共生,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不同文明“交而能和”“交而能通”的历史篇章。新时代,中阿两大文明的交往交流秉承历史传统,在实现民族振兴的事业上互学互鉴,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携手推动中阿关系不断创新发展。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连续三次面向阿拉伯世界发表重要讲话,1对新时代中阿关系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和展望,亲自推动中阿关系不断发展提升,双方已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主席在三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强中阿文明对话交流,他指出:“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道德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道德现代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两个不可逾越的理论阿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转换点与结合点是什么?为什么传统道德能对中国社会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它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当然可以从中国特殊的社会存在中我到答案,然而,作为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道德自身的逻辑原理中获得本源的解释。这些问题的秘密,深藏于中国道德特殊的精神取向与原理中。中国道德的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中国道德的精髓与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德”“得”相通。“德”“得”相通是中国道德精神的最本质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其中明确提出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正在各个领域取得积极成果,中阿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得到了维护和促进,双方致力于加强和推动中阿关系进一步向着战略合作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