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2.
保罗给各教会的书信中常把嫉妒与别的罪同列。嫉妒这个罪,人们往往不像对别的罪那样谨慎。有时自己还觉察不到或不以为然,甚至不认为是罪。嫉妒属于不义。“凡不义的事都是罪。”(约壹5:17) 在一个环境里,同自己工作或生活的人中,有的人工作能力比自  相似文献   

3.
问: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每当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过自己,或接近自己,就十分的嫉妒,在言语中也露出来。因此,我的朋友很少,感到非常孤单。请问,我如何才能从嫉妒的泥潭中走出来呢?(阿华)阿华同学:你的这种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反应。只不过,嫉妒心理过分严重了,就成为“包袱”,成为前进的阻力。%嫉妒是一种混合心理状态,是发现别人处在某种优越状态或取得某种成绩,而自己不如别人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厌恶感,甚至憎恨感,同时伴有屈辱、羞耻、自卑、负罪感等心理体验的复杂情绪。和一般的嫉妒相比,青少年学生的嫉妒有明显的特征:%首…  相似文献   

4.
超越嫉妒     
何谓嫉妒?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的解释颇多。在我国的辞典中,“嫉”的意思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则是埋没贤良的人。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嫉妒就是“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嫉妒就是因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罗尔斯和诺奇克对平等与嫉妒之关系的论述,可以引出两个问题:第一,平等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否源于嫉妒心理;第二,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是否会引发人们的嫉妒之心。对于第一个问题,罗尔斯的论证告诉我们作为公平之正义的平等主义诉求并非源自嫉妒之心,另有独立的根据。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诺奇克的讨论中得出推论,不平等有可能引发嫉妒,但不会必然引起嫉妒。因为,在一个较为宽容的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评价体系而获得自尊,避免产生嫉妒之心。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中记载了人祖阿丹的两个儿子嘎比勒和哈比勒的故事。因弟弟哈比勒的献祭被真主接受,而哥哥嘎比勒的献祭遭拒绝,于是嘎比勒出于嫉妒和憎恨杀害了弟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桩血案。正如真主说:“他的私欲撺掇他杀他的弟弟。故他杀了他之后,变成了亏折的人。”5∶30)可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嫉妒就与人类的繁衍相随莫解,伴随而来是血腥的杀戮、无尽的苦难与仇恨,这是人类历史的悲剧。嫉妒的产生多是容不得别人在权位、财富、名誉、学识、才能、事业等方面超越自己,比自己风光得意,心中暗生郁结,希望他人不幸或倒霉,这种阴暗心理…  相似文献   

7.
受自尊心的驱使,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莫如深,不甘示弱。然而,如果对示弱巧妙地加以运用,它会成为赢得成功的有力帮手。 示弱是化解妒嫉,维护团结,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重要手段。在竞选辩论中,示弱成了树立坦诚形象,赢得选民支持,击败竞选对手的秘密武器。若不经意地公开自己的弱点,会使选民觉得你诚意无欺,更乐于接受你的宣传。有时比较明显的弱点,你不说出来,倒容易受到攻击,而一旦当众讲明,公众反而更易原谅;示弱在市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8.
人就像一根弹簧,遇压而张,当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并产生一种超越对方的愿望,这是很正常的。但也有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感觉)或比自己顺利时,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这时的嫉妒便变成了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心理,是一种被扭曲的情感,甚至是一种病态心理。嫉妒对学习、生活、人生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具体说来嫉妒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影响人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嫉…  相似文献   

9.
嫉妒是指对在才能、品质、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感。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怨恨别人的成就和成功,甚至有破坏性的情绪,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是对别人才能的一种烦恼。嫉妒是在利己主义思想支配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名利和虚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尊与名誉意识的偏差是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被嫉妒者一般是在年龄、职业、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甚至还不如自己。一旦对方在各方面优于自己,对这种位置变化就会缺乏正确认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0.
嫉妒伤身     
一切嫉妒之火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所以,嫉妒别人是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好嫉妒他人者,首先危及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 这一点,前人早有认识。巴尔札克说:“妒者所嫉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斯宾诺沙说:“就像厌倦者无法对付厌倦一样,嫉妒者以嫉妒糟蹋  相似文献   

11.
严必林 《天风》2003,(1):25-25
嫉妒,往往产生于经常在一起,地位、身分差不多的人中间。 嫉妒是可恶的,因为“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下面几点克嫉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存心谦卑法。有的人喜欢自我表现,处处要高人一等,别人取得了成绩,便误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服气的心理就油然而生:“你算什么?你不过是机遇临到罢了,其实你任何方  相似文献   

12.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交往,有交往的地方就有矛盾,矛盾常常是由嫉妒引起的。人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自己也会嫉妒别人,并通过各种形态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那么,什么是  相似文献   

13.
嫉妒     
嫉妒是锋利的刀子长出的牙,很有杀伤力和破坏力,有时杀伤的是别人,更多时候杀伤的是自己。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相似文献   

14.
论嫉妒     
嫉妒是七罪宗里的一条。大家都知道,心怀嫉妒是件不好的事情。但谁又免不了会犯嫉妒,发现问题严重了,心中又总自责。下面,笔者就嫉妒心的表现,嫉妒心的产生以及对嫉妒心的及早防范免于终铸恶果这三方面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战国中期,孙膑与庞涓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但他知道自己的兵法知识不如孙膑,嫉妒之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对他人声誉、德行、成就、地位的一种恼恨和敌视心理。这是一宗大罪,嫉妒为害之甚,说来触目惊心。 人最大的不幸——死亡,就是由嫉妒而来。“事实上,天主造了人,是为永生不朽的,使人成为他自己本性的模样;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凡是与它为伍的人,都将经历死亡。”(智2∶24.24)罪恶进入世界,就是由于魔鬼的嫉妒。天主造的新世界是那样光明  相似文献   

16.
嫉妒,词典释义:嫉,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埋没贤良的人。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嫉妒是一种心理变态,是荣誉感的畸变,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心理学家对其内涵的界定是: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  相似文献   

17.
示弱愚敌     
在中外的古战场上,战场主帅们总喜欢表现自己以振奋军心,鼓励将士,使自己的飒爽英姿永世长存。可有一些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们也会偶而先向敌人示弱以愚弄、麻痹敌人。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羞于承认自己善妒,事实上,嫉妒几乎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心理特质。当你心存嫉妒时,若不能及时遏制,它会成为你前进中的绊脚石。反之,在嫉妒心作祟时,如果你会战胜它,使之转变为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就可成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欧阳文珍 《心理科学》2000,23(4):446-449
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嫉妒的故事集和嫉妒测验问卷两类材料,分别运用"快答"和"慢答"两种方法,在考察嫉妒心理的普遍性、强烈程度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确定了人类嫉妒心理的内隐性.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有嫉妒之心且程度较强;理科的学生似乎更甚,但男女差异并不明显;一方面,大家已能承认自己存嫉妒之心,表明了现代人的理性,另一方面,嫉妒心理产生时却大都不为主体所察觉,具有明显的内隐性.另外,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还启示我们各种测验量表若不严格控制施测时间,其效度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朱荣珍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6):81-83,108
本人从嫉妒的含义、消极影响及调节三方面剖析这一心理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危机并向人们呼吁重视嫉妒心理的调适,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