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才的需求条件的提高以及我国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面临着重大的人生课题,但由于没出校门的中职生对社会了解甚少,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与向往,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升学观、职业观、就业观,学会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2.
孙伟彦 《美与时代》2014,(9):120-12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存在偏差,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存在矛盾与分歧,研究毕业生择业就业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矛盾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导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有利于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保择业就业观的科学性、创新性与务实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择业自负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导致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这对大学生顺利择业是十分不利的。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主动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面对社会选择呢?本文就择业自负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适方法等问题作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并验证择业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某综合性大学500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使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SF)和就业焦虑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专业承诺与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择业效能感与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专业承诺和就业焦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尽管又到了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节,但计多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大学生们仍在就业市场苦苦寻找工作。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校在就业指导时提出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以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对顺利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一批批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毕业生患上了“入行胆怯症”、“失败沮丧症”、“惧怕吃苦症”、“频繁转行症”等“求职病症”。因此,我们跨入职场第一步,首先需要“治疗”好这些“求职病”,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惧怕英语症身处知识型经济时代,加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市场又人浮于事,雇主对员工的要求日渐提高,变成一股挡不住的大势,雇主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便是其中一个明显例子。然而,要英语了得,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在笔者接触的个案当中,不少求职者因为惧怕英语而放弃机会。个案人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择业状况和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择业焦虑是最多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编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的2003级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现状是:职业价值因子有发展、保健、工作单位声望和工作者声望四个因素;毕业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不看重工作单位声望因素和工作者声望因素;与女生相比,男生更看重“工作单位能解决住房问题或有住房补贴”;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看重“工作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强度或压力小”,更不看重“工作单位要在大城市”;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更希望到大城市找工作,来自其他地方的毕业生对是否到大城市工作不太看重;来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毕业生更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状况对毕业生择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感觉家庭收入越低,认为“工作单位能解决住房问题或有住房补贴”越重要。并将研究结果与凌文辁、方俐洛和白利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相对比,考察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深度访谈一名南京师范大学2003级大四女生,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家庭因素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的现象与问题,发现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发挥家庭因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建议家庭在合理范围内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而国家和社会应致力于公平就业环境的塑造,使家庭因素在合理、可控范围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拿20张个人简历去人才市场,这里有1000多家招聘人才的企业和数万名求职者,拥挤情况如同在上下班时的公共汽车里一样。好不容易才挤到挂有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标志的地方,作了自我介绍,却遭到了拒绝,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学中国文学的人,这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叫卖的不惹人喜爱的商品一样。”这是一位大学生真实而又尴尬的求职体验。怎样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呢?对于择业的方法,没有陈规可循,应根据市场规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在分配制度改革的今天,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非理性信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明显不成熟,存在许多非理性信念,严重影响正常的择业和就业,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曾对天津市三所普通高校抽样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男生就业率为83%,女生就业率为79.5%,两者相差3.5个百分点;调查中还发现,女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男生相比也存在差异。男生从事的职业范围相对女生要宽泛得多,女生就业有被迫降低择业标准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跨地区验证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结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跨地区验证。使用修订后的问卷对内蒙古、陕西、山东、广东等四省区7所大学的1458名2007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地区毕业生择业焦虑状况。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和跨地区普遍适用性;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在4个维度和问卷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问卷的修订是有效的,可用于不同地区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测量和心理教育效果的评定;地区间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可能是导致毕业生择业焦虑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组织择业心理辅导小组对毕业生择业焦虑进行干预,考察其心理教育效果.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实验组(n=18)与对照组(n=34)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差量之间有显著差异,对前测结果进行控制的协方差分析也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显著.说明研究所设计的小组心理辅导与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案是帮助毕业生克服择业焦虑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毕业生择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一直处于就业的劣势地位,容易对其就业心理造成影响。在巨大就业压力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总结,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与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就业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对来说更为严峻,艺术类毕业生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了许多需要梳理和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深入了经济体制改革,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加之各高校的不断扩招,高学历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就业压力剧增.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帮助低学历的中职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然而中职学生的择业观、职业价值观、人生观在就业中存在较多的偏差.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其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就业指导不是一句话、一堂课、一个讲座就能说清楚的,这就需要跟学生接触、交流最多的班主任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不断地正确引导、渗透、教育、培养,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江东去,滚滚的改革浪潮冲击着社会海洋的每一个港湾。旧观念、旧思想在急流洪峰中纷纷瓦解,新体制、新观念脱颖而出……大学生择业同样经受着改革大潮的洗礼。 1989年,部分院校开始实施“毕业生分配中期改革方案”。 1991年3月,全国大学毕业生调配会在郑州召开; 1992年3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分配计划协调会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 1993年,1994年各级各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各省均有……。 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紧锣密鼓。大学毕业分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