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诗得名在数千年的诗歌史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人因其名篇佳句而获得美妙的雅称。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著名,人称“郑鹧鸪”;诗人赵嘏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到“赵倚楼”的雅号;宋代的宋祁因有写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被人称为“红杏尚书”,词人张先的“张三中”、“张三影”的雅号,也因其名句而来。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我国诗人都喜欢以数字入诗,有了许多流芳千古的佳句。  相似文献   

3.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云: 炼句炉槌岂可无? 句成未必尽缘渠。老夫不是寻诗句, ——诗句自来寻老夫。在这首诗中,诗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提出了一个如何触发灵感寻得诗句的问题。杨万里的意思是,诗人作诗,不能只靠苦思苦想“寻诗句”,而应该顺乎自然,在无意中得之。写诗著文.锤炼词句是必要的。但是,佳句之得,往往不在苦心孤意地寻章觅句,而多是在灵感袭来时,  相似文献   

4.
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曾于1925年发表过一首题为《澳门》的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吟诵着这首小诗,我们无不被她强烈?..  相似文献   

5.
一个诗人.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逻辑素养。这是他成为一个诗人的必备条件。不管这素养是在实践中自我磨练来的.还是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1.得宜的逻辑形式。如果是一首好诗,其形式总是合于逻辑的,绝不会有悖于逻辑.特别是有的诗,其逻辑形式对于作者表达主题和抒发情感是那么的得力。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见《唐宋名家词选》)去年元夜同今年元夜景物一样,不同的一点是:去年元夜“人约黄昏后”,主人公充满愉快。今年元夜“不…  相似文献   

6.
雪·梅     
前几天班里组织了一次知识竞赛,学习部让我主持,并帮忙出语文题,我非常高兴,而且使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得了一句非常有道理,又很美的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读着这一句诗。仿佛听见了梅和雪在对话。梅对雪叹息着说:“唉!你说,我要是能和你一样白,那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7.
王梵志诗     
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谁不懂!”二、禅师:“三岁孩儿能懂得。三、八十老翁行不得!四、众生痴迷,岂知善恶! 常常是见钱心即喜,五、见死无不愁。六、广贪财色乐,七、时时度日休。八、平生不造福。九、死被恶道收。十、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啊!”十一、白居易听后大悟。主持寄语 本期画的内容是选用《王梵志诗》编的。《王梵志诗》包括自隋末至宋初无名诗人的唱咏。诗文浅显质朴,内容反映佛陀的教义。虽是古时民间作品,今日看来却好似在说当今之人。可见佛…  相似文献   

8.
工夫在诗外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的前一年写下了一首诗,向他心爱的小儿子传授他的写作“秘诀”,其中的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总结了他一生写作的经验教训,得出了决定诗歌创作成败的是“诗外工夫”的结论。因此,他要求儿子不要一味追求词藻的华富和技巧的奇绝,而要重视“诗外工夫”,着力从生活中觅求诗的真情、真境、真意。“工夫在诗外”,是陆游对自己创作经验最切要、最深刻的概括和总结。诗人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喜好饮茶,还经常以茶入诗,深得饮茶真趣。在赵朴初的茶诗中,其中一首五绝《吃茶》(题为笔者所加)诗人尤为喜爱,曾多次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在这首诗中,赵朴初化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苏东坡经常和好友佛印和尚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船上饮酒。这时一只狗正在水边啃着一块骨头,苏东坡便写了一句:“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诗丢到水里,便道:“水漂东坡诗(尸)。”两人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1.
趣赏名人自喻诗李春碧华夏名人大多喜欢以自己钟爱的东西自喻,并赋诗,激励自己,为之奋斗。休闲趣赏之,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曹操自喻“老骥”。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的...  相似文献   

12.
李白道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响颇浓的诗人。司马承祯赞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之为“滴仙人”。魏颢《金陵酬李翰林滴仙子》一诗,诗题远以“滴仙子’称之,诗中又有“滴仙游梁园”之句。杜甫《钦中八仙歌泻其“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又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滴仙人。”崔成甫《赠李十二》亦云:“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以上称李白为“诗仙“、“酒仙”、“谪仙人”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将李白与:“仙”联起来。李白对他人给予自己的美誉深以为然,其《留别西河刘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诗史上,有些才思敏捷的诗人即席赋诗,创作出前几句是常言拙语、似乎3岁孩童也能说出,最末一二句奇峰突起,令人拍手叫绝的诗,极尽曲折跌宕之妙,别有奇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败笔生辉”诗。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诗,大家一定会想起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也一定会佩服他出众的诗才,但却不一定知道他的辩才。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诗坛上,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在盛唐时期,他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鼎足而三。他多才多艺,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通晓音乐,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多方面的才能、教养使得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上尊唐朝诗人王维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好土与收成     
“你浇透地的犁沟,润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软和;其中发长的,蒙你赐福。”(诗65:10)这无疑是一幅春天里的图画!从这画面上,我们不难发现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春雨里伸展的好土地——肥美软和的土——  相似文献   

18.
《短诗精读》一书,要选用我原发于《福建文学》的一首禅诗《对面一墙迎春花》,并要我“随便说说创作的背景和思路”。我想了很久,才记起来这首诗是书赠一位青年诗人的。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天主教的历史不仅悠久,天主教的对联文化艺术更是独具特色,是圣教会的朵朵奇葩。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故被人们誉为是“诗中之诗”、 “词里佳句”,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及“瑰宝”。它语言精炼,哲理深邃,意境优美,韵味隽永,遣词典雅,格律严谨等。它既能给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更能引人以幢憬、高尚的向往和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徐志摩“康桥情结”形成的原因。 2.通过配乐诵读,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3.通过合作探究,透过“景语”分析“情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