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我国部分史学家、宗教学专家今天在京举行座谈会,揭露梵蒂冈利用“封圣”搞反华的行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及中国宗教杂志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参加座谈。 与会学者列举大量事实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天主教、基督教的传入是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密切相连的。著名学者戴逸先生说,外国传教士是在鸦片战争中跟着侵略军大批涌进中国的,外国的侵略和传教事业密切结合成为一体。当年的传教就是侵略活动的一部分,侵略军为传教士活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峰 《哲学研究》2022,(6):13-21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路径的摒弃与超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自信自强走向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天然的示范,形成了自然的吸引力。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变革动荡期的大变局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制度文明,创造了人类更好发展的“中国蓝图”。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以来,如何对待中西文化,一直是摆在中国思想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难题。传统文化的深沉绵远与中国现状的落后,西方世界的强大与西方文明在崛起时间上的短暂及与中国传统的差别,使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各据一端。于是,就有了“中体西用”论,有了“全盘西化”论,有了“取其精华”论,等等,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一场蔚为奇观的长达百多年的中西文化大讨论。时至今日,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学术界意见仍存有分歧,讨论仍在继续。因此,回顾一下一百多  相似文献   

4.
李涛 《中国宗教》2023,(6):72-73
<正>清代北京“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巅峰之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其造景时遵循“即境即仙”的造园宗旨,“朴俭是崇”的造园思想,以“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为山水格局,“中正仁义”为园林名称,承托起一个时代中国园林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沉淀。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侵华势力就把基督教作为使中国人俯伏在他们脚下的工具,而将控制中国舆论、占领高等教育学府当作“抓住中国的脑袋和脊骨”的主要举措。揭露这一野心的,是我国爱国教会的学者们。比照今天某些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肆无忌惮地为西方基督教开放市场.难免令人怀疑他们的脑袋和脊骨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6.
过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占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7.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8.
《西藏密咒巫术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密咒巫术研究》序●黄心川世界文化主要由地域性文化所组成,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是东方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这些大区域文化下,还有一些具有各自明显特征的小区域文化。例如,有些学者根据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及历史传统,把中国文...  相似文献   

9.
丁立群 《哲学动态》2023,(8):5-13+126-127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不是在世界现代化中构建一种特殊化的中国模式,而是超越世界现代化诸多形态以重构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世界现代化经历了从西方一元的现代化到发展中国家多元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又要避免陷入现代化的相对主义泥淖,这归根到底是重建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问题。本文尝试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偏见和经验主义囿限,主张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四个层面的普遍规定:技术和经济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的社会、劳动以及社会管理的精细分工和权力职能系统;以完整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文化;作为现代化核心的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普遍本质的构建具有规范性意义,既是对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理想建构。它贯穿着辩证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理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在于构建和创造一种新型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本质,破解了现代化理解的“历史”与“地理”的还原论,对世界现代化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现代化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的重构,破解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波斯著名诗人萨迪“亚当子孙皆兄弟,造物之初本一体”的诗句,今天被做为团结全人类的口号悬挂在联合国总部。这句话选自萨迪1258年创作完成的散文诗体故事集《蔷薇园》,(原书名《古丽斯坦》)。因其意境深邃,文笔酣畅,被尊崇为世界文学名著。它把《古兰经》、“圣训”中所包含的伊斯兰教道德训戒寓于富有哲理而又优美的故事之中,以警示后人。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东方的《伊索寓言》。700多年来,在波斯(伊朗)乃至伊斯兰文学史上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蔷薇园》在我国传布的历史久远…  相似文献   

11.
蒋敏 《学海》2003,3(3):202-20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0年版 ,399页  “世界体系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其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尽管非主流学派 ,但“世界体系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并对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学者从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从事“世界体系论”的介绍和研究 ,并出现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但却没有一部系统和完整地评析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的专著。王正毅教授的《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为…  相似文献   

12.
迟若瑟 《福建宗教》2000,(5):19-20,26
礼仪之争,是中西交往史上由在华西方传教士挑起的一场关于中国祀孔祭祖礼仪问题的大争论。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在华耶稣会内部就能否用“上帝”与“天”称呼基督真神发生争论开始,到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教皇本笃十四世颁布《自上主圣意)通谕对礼仪之争作出最终裁决即”不准中国天主教徒祀孔祭祖”为止,这场争论整整持续了一百多年,对中西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最终结果是直接导致清政府全面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先生的“文明冲突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他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危机,已由西方与苏联集团意识形态的对抗,转变为文明冲突”。从表面上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个学术问题,其实...  相似文献   

14.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园楼,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一般是一个姓氏的一家人居住在一个土楼中。老北京四合院,纵横交错的胡同富有深刻的历史含义,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是北京人生活的象征。它们都向世界彰显着中国人的团结精神,它们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地理位置上是一南一北,但建筑上的风格与格局却是有着相似的构造。  相似文献   

15.
王登峰  崔红 《心理学报》2008,40(3):327-338
区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共性与特异性及其性质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五因素(大五)与七因素模型的建立过程及词汇学途径的内在逻辑,依据人格结构的行为归类假设,提出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源自对行为进行归类的标准或原则的差异。其次,根据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共性”与“特异性”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仅在具体行为或量表项目水平上才有区分的意义,对人格因素(维度)水平上的“共性”与“特异性”的区分是无法做到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文中还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应该怎样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而在西方失败的情况下,出现于西方国家的。股在理论上和列宁主义相对立而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跑在俗学上,它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七角色加佳心主义去解释了发挥、补充、结合马克恩主义工并将它奉为指导思想。以此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抗衡;另。方面,冲破苏联模式教条主义的束缚,考象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揭露和抚评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缺陷。这两重性反映在人们的认识中,往往由于立足点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对手第一方面的认识,有三种错误倾向必须澄清。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控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那么为什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搞了这种结合,我们就另眼批看呢?这显然是把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西古乌克思主义”所卖行的马克思主义同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胜界观的折衷混含混为一谈了。另一种意见认为,‘。‘酉方马克思主义”把马有步生义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潮结合起来,正表明他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氛围中孤立出来。这显然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功不唐捐”句源于佛教《法华经》,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契合西方谚语“Pain past is pleasure”,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苦尽甘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崔红  王登峰 《心理科学》2004,27(3):545-548
本文旨在对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大五”模型是依据“词汇学假设”,通过对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分析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西方文化特点。跨文化比较的结果中支持“大五”模型的研究大多使用“强制的一致性”策略,而“衍生的一致性”策略往往得出与“大五”不同的结论。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不同于“大五”的“大七”模型,预示了“大五”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1,(4):106-111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济世良医和高道,在中国道教史与中国医学史上他都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然而,对于这位道教学者在其医学著述中所表露的对世界、人生的独特的审美观照,对神仙人格美的追求,却少有研究者论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析孙氏美学思想,认为其“少欲终无事”、“非分”莫为及“大哲”不及仁医的观点代表了道教独特的人格美论。  相似文献   

20.
清真菜 :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在我国繁花似锦的餐饮行业中 ,说起“四大菜系” ,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指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提起“八大菜系” ,也有不少人能准确地说出 :除了已有的“四大菜系” ,再加上闽菜、湘菜、徽菜、浙菜。如果问起世界三大菜系有哪些 ?恐怕能脱口而出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其实 ,上面提到的“四大菜系”也好 ,“八大菜系”也罢 ,放到世界餐饮业的大家庭中 ,只是其中的一个菜系———以中国菜为代表的东方菜系。走出东方看西方 ,那里便是以法国菜为代表的西方菜系———也是世界上的三大菜系之一。已知东方菜系和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